呂世斌 辛明強(甘肅華亭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煤制甲醇分公司 甘肅省平涼市744101)
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越來越大,并且伴隨著煤炭行業產能過剩格局日益加重,以生產清潔能源為主的煤化工行業得到迅猛發展,目前已成為我國一大支柱型產業。但煤化工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工藝流程復雜,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對從業人員的技能素質高,日常管理難度大,必須各個專業、各個環節緊密配合、協同推進,形成設備管理、工藝管理、生產組織、科技攻關“四位一體”的生產管理體系,才能確保安全、穩定、長周期、高負荷運行。
加強和規范設備基礎資料管理,對設備技術資料及時收集整理,分門別類歸檔保存,便于日后查閱;對缺失的設備資料,聯系廠家予以協調解決。完善設備臺賬,并根據設備更新情況,及時對設備清冊進行同步更新。加強設備日常維護保養,認真抓好動設備潤滑管理,對備用設備按要求定期盤車,確保各類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工況。加強日常巡檢,要借用國內已經成熟應用的設備點檢系統,不斷加大漏檢考核力度,確保對設備出現的潛在性、苗頭性問題能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理,避免問題擴大化,為系統長周期運行奠定基礎。加強薄弱環節監控,重點強化對易出故障的大型設備、關鍵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加強檢修管理,將日常消缺、定期檢修、適時集中檢修有機結合,積極開展預防性、前瞻性檢查、檢修,強化對方案編寫、材料及工器具準備、人員培訓、工藝交出、現場監護、質量驗收全過程的監管,確保檢修安全,提高檢修效率和質量,增加有效生產時間,為完成生產任務創造有利條件。加強外委檢修項目管理,選擇資質健全、技術水平高、價格合理、人力資源充沛的檢修單位長期合作,實現互利雙贏。加強特種設備管理,嚴格執行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持證上崗制度,積極配合國家相關部門認真做好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檢驗校驗工作。
加強工藝指標管理,根據設計參數和實際運行情況,定期對工藝指標進行全面標校和修訂,健全完善工藝臺賬,為規范操作奠定了基礎。嚴格工藝指標執行,定期對全廠工藝臺賬建設及工藝指標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并嚴肅考核,堅決杜絕超指標運行。優化工藝操作,根據運行情況及時調整各類工藝參數,不斷規范工藝指標體系,嚴禁私自更改工藝指標,根據生產實際確需進行修改的,要按照權限范圍逐級審批。加強工藝指標監控,當指標出現較大波動時,要及時組織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措施,確保工藝指標始終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加強聯鎖管理,對聯鎖邏輯、聯鎖數值設定等進行全面排查、核對,真正做到應投盡投,規范聯鎖解除審批程序,杜絕隨意解除聯鎖的現象,構筑安全屏障。
抓好任務分解,將生產指標層層落實到車間、班組和個人,真正做到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加強調度管理,各生產單元都要增強全局意識和大局觀念,堅決維護調度權威,確保生產指令高效執行。生產調度部門也要加強業務學習,增強指揮協調和分析預判能力,對整個系統運行情況了然于胸,通盤考慮,充分履行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綜合平衡的職責,對一些制約全局的重點難點問題要心中有數,盯緊盯死,直至徹底解決。嚴格執行重大生產信息逐級匯報制度,不斷提高生產信息的收集、判斷、處理能力,努力做到“收集信息第一時間、報送信息第一時刻、處理信息第一時段”。強化生產組織,積極開展“橫大班競賽”活動,配套完善激勵獎懲措施,日考核、月兌現,充分調動班組間比產量、降消耗、提質量的積極性。規范系統負荷調整,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堅決杜絕隨意加減負荷行為,確保生產運行的穩定性。抓好物料控制,根據負荷變化,及時調整蒸汽、脫鹽水等公用物料輸出,尋找最佳的物料配比,堅決杜絕“大馬拉小車”現象,努力以最少的投入,產出最多的的產品。對藥劑、輔料的添加量、添加周期等要做科學測算,嚴格控制,堅決杜絕浪費現象。加強交接班管理,做好交接班記錄,對于上一班沒有解決的問題,要移交下一班繼續處理,確保工作的連續性。加強生產現場管理,加大生產考核力度,從根本上消除跑冒滴漏現象。嚴格落實管理人員跟班帶班制度,大力弘揚“一線工作法”,強化現場管理力量,增強應對突發性問題的能力,及時協調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真正做到小問題不跨班,大問題不過夜。
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項目開發、成果轉化、人員使用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和措施,為科技工作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不斷推動產學研互動發展。全體技術管理人員要在做好日常事務性工作的同時,抽出更多的時間用于技術鉆研、技術攻關,掌握行業前沿技術,及時消化,盡可能地應用到生產運行當中去,更好地指導實際工作。推動全員創新行動,認真組織開展“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議”等活動,鼓勵引導廣大職工提建議、獻計策,對提出的思路方法管用、能夠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的車間和個人,要給予適當獎勵,并作為年終評優選先的依據。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力爭在一些重大技術問題上實現突破。對于形成的好思路、好做法,要認真總結提煉,撰寫專業論文,形成自主技術成果,便于長期保存和推廣運用,企業要加大這方面的扶持力度,積極向專業期刊推薦發表,并定期編印職工論文集。加強技術交流,鞏固和發展與兄弟單位的合作關系,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共享技術、信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