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娟(中油遼河油田公司海南油氣勘探分公司 遼寧 盤錦 124010)
海1塊構造位置位于遼河斷陷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傾沒帶的南端,是海外河油田的一個主力區塊,開發目的層為下第三系東營組馬圈子油層,含油面積5.9km2,石油地質儲量1227×104t。對海1塊進行細分層系全面注水調整,劃分出分采區,通過細分層系井網調整,分采區內水驅儲量動用程度達到82.5%,比全塊高8.4%。目前,海1塊已處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雙高”階段,剩余油分布零散,改善水驅效果難度加大。本文通過對分采區進行綜合評價,分析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確定了分采區不適合進一步擴大,而應進行內部調整,提高注水井分注級別,努力實現分注分采,改善水驅效果。
分采區共有油井24口,開井22口,日產液504t/d,日產油74t/d,含水85.3%,年產油2.36×104t,采油速度0.95%,累積產油120.34×104t,采出程度38.65%。注水井11口,開井10口,日注水324m3/d,年注水量9.68×104m3,年注采比0.61,累積注水157.64×104m3,累積注采比0.34。
目前,海1塊分采區水驅控制程度91.7%,水驅動用程度82.5%,分別高于區塊整體開發水平4.7%和8.4%。
通過不斷完善注采結構,分采區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含水上升率由1.29%下降到目前的0.58%。
通過注采系統的不斷完善,斷塊地層壓力相對穩定,保持在飽和壓力85%以上開采。
通過分層系加密調整、注水井網調整等一系列的油藏綜合治理,分采區穩產基礎得到有效加強,特別是開始引進深度調剖和壓裂填防砂技術、開展周期注水、大規模找堵水等綜合調整后,自然遞減率和綜合遞減率大幅度降低,分別下降到15.3%和10.5%。但由于多輪次調剖效果變差、水井分注級別低、因油稠、出砂等原因影響,遞減率又有增大的趨勢。
海1塊采收率由開發初期的23.9%上升到細分層系全面注水開發后的41.7%。當油田進入高含水開發階段時,僅采出地質儲量的20%,大部分儲量是在高含水期采出。針對分采區進行研究,通過運用甲型水驅曲線等五種方法,對分采區上、下層系分別計算,預測分采區最終采收率可達48.3%。
通過對分采區產量進行按層系劈分,上下層系采出程度分別為35.11%和40.37%,確定單井控制剩余可采儲量為0.9×104t,且分采區平均井距為164m。因此,在分采區部署加密調整井潛力較小,受現有井網限制,無法嚴格實現分注分采。
海1塊d3段北部斷層附近,近兩年投產更新井、側鉆井7口,目前這些油井平均動液面980m,低于全塊平均動液面,而且分采區注采井數比偏低,低于整個斷塊1:2.0,分采區局部地區缺少注水井點,現有井網條件下完善難度大。
分采區油水井井段較長,層間矛盾突出,各主力油層組吸水剖面統計,吸水狀況差異較大,其中E3d2Ⅲ油層組吸水厚度占90.3%,而E3d3Ⅱ油層組吸水厚度只占40.2%,有待進一步細分注水。但由于受油稠、出砂影響,投撈水嘴困難,多級分注受限制,三管分注井占分注水井總數的63.6%,平均5.4層/段,分注級別有待提高。
通過統計新鉆井、側鉆井、水平井鉆遇情況,注水波及體積系數達82.5%,平面上剩余油分布零散,改善水驅效果難度大。如海13-18井側鉆后只有2個小層解釋為低油層,其余均水淹,波及體積系數達93.47%。
分采區合采井數8口、合注井數8口,且井段長、分注級別相對較低,沒有實現真正的分注、分采。受過去逐層上返開發方式影響,上層系開發力度小、采出程度低,潛力大;下層系開發力度大、采出程度高、潛力相對較小。在無法擴大、加密調整的條件下,計劃針對分采區大井段合注的9口注水井進行多級分注,注水細化到小層,以達到分采分注的最終目的。對分采區北部斷層附近上下合采產量不理想且高含水的油井,考慮改為上層系油井或轉為水井。加大采油井堵水、回采和調層力度。對生產或主要生產下層系的且產量較高的油井,仍做下層系油井;對下層系高含水井但上層系有潛力層的改為上層系油井,以提高上層系動用程度。
綜合、客觀的評價分采區開發效果,通過分析目前生產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研究分采區擴大、調整的可行性,對下步調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根據實際生產情況制定合理的調整對策,能有效地改善分采區水驅效果。
[1]伍志敏,李鐵栓,張欽花,安麗麗 稠油油田注水開發后期措施挖潛對策研究[J].特種油氣藏,2004年02期,41-42,101.
[2]郭寧彥,鄧新穎,郭晉利,張昕,張海燕 總結剩余油分布規律,確定油井措施挖潛方向[J].西部探礦工程,2006年12期,94-95.
[3]周鷹 海外河稠油油田注水開發效果評價[J].特種油氣藏,2001年03期,46-50,115.
[4]黃延章 低滲透油層滲流機理研究[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