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邵陽學院 422000)
生物技術又被稱作是生物工程,主要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利用生物有機體或者組成部分以及工程技術原理,研究和開發新產品或者新工藝的一種具有綜合性的科學技術體系。隨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近幾年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生物技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并顯示出很好的發展前景。本文就生物技術進行了簡單介紹,并就其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應用進行了簡單綜述,希望對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進一步應用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當前,我國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工、農業也迅速的發展起來,但是發展過程中造成的“三廢”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嚴重的影響了我國的生態環境,并且造成了水、大氣、土壤等資源的破壞。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六百多個城市中有一半城市都呈現出缺水的現狀,近十年來土地流失量能夠達到50億噸,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劇。另外森林覆蓋面積也越來越小,草場逐漸退化,每年有高達兩千五百萬畝森里消失,對人們的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疾病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因此加大對環境的治理力度,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利用高新技術進行環境保護工作,控制生態平衡已經成為環保工作者面臨的難題和工作重點。
生物技術在改善水體質量,治理水源污染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水體質量改善方面,生物技術應用最為廣泛。污水中含有許多的有毒物質,成分十分復雜,其中包括重金屬、有機磷、酚類、氰化物、有機酸、醛及蛋白質等等。利用微生物自身的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能夠將水體中的部分有毒有害物質很好的去除,從而使得水體中的有害物質轉化為無毒物質,使水體得到凈化。固定化酶技術就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主要是通過武力吸附法或者化學鍵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態不溶性載體相結合,從而將酶變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從而有效的對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進行處理。除此之外,生物膜處理法、活性污泥法、穩定塘法、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工程以及土地處理系統法等都是常見的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的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應用于水環境治理當中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但是在廢氣治理方面歷史還很短,研究也非常有限。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生物技術在工業廢氣凈化處理領域的應用成為許多學者研究的熱點。當前比較成熟的廢氣生物處理技術有生物洗滌、生物吸附以及生物過濾法等等,與傳統的廢氣處理工藝相比,突顯出許多的優勢,如果高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等等。目前,廢氣生物處理技術主要可以分為吸附法和過濾法兩大類,吸收法主要在一些含有胺、酚和乙醛等污染物的氣體的凈化中廣泛應用,去除率能夠高于百分之九十,而生物過濾常被用作除臭工藝,用于臭味廢氣的降解。德國利用生物膜過濾處理含硫臭氣時,硫化氫去除率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固廢主要指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工農業生產廢物等。利用生物技術,能夠將固體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的處理,從而使其成為用于農業生產廢料或者其他有用產品,從而真正實現變廢為寶。一般生活垃圾堆肥工藝可以分為好氧堆肥和厭氧堆肥兩大類,其中目前研究最為熱門的是高溫好氧堆肥工藝。通過高溫好氧堆肥工藝得到腐熟肥料具有改良土壤、增強肥效等優點,是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的有效措施。
在對土壤污染治理過程中,生物技術主要應用于重金屬污染修復過程,也就是利用微生物或者植物的作用,對土壤中的重金屬進行凈化和削減,從而降低其毒性。通過生物作用,土壤中的重金屬會轉變其化學形態,從而使重金屬固定或者解毒,通過生物吸附,還能夠將重金屬的量減少甚至消除。去除重金屬之后的土壤,能夠提高有機質的含量,改善生態結構,從而有利于土壤固定,更好的避免水土的流失。
總之,環境保護工作離不開生物技術的應用,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未來,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發展的因素,必須將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有效的統一起來,形成與經濟密切配合的環境保護體系,從而實現生物技術真正的價值,保障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人們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不斷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作出應有的貢獻。
[1]沈德中.污染環境的生物修復[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2]袁志文.何晶晶.固定化微生物法處理含甲硫醇惡臭氣體[J].上海環境科學2008,19(3):108-111.
[3]姜成林,徐麗華.微生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附[J].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