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杰 張東亮(山西三維集團公司)
1.合理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大力發展低能耗和高新技術產業,同時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發展清潔生產技術,擴大利用范圍,促進能源利用向高效化、清潔化方向發展。
2.原材料有效使用和新能源、產品替代:原材料是工藝方案的出發點,合理選擇原材料是有效利用資源減少廢物產生的關鍵因素。以無毒、無害或少害原料替代有毒有害原料、改變原料配比或降低其使用量、提高原料質量、采用二次資源或廢物作為原料、替代稀缺短缺資源的使用等。清潔產品包括:改革產品體系、產品報廢的回用、再生、產品替代、再設計等。
3.生產工藝技改,推行清潔生產工藝和設備:工藝是從原材料到產品實現物質轉換的基本軟件。設備的選用由工藝決定,是實物轉換的基本硬件。可包括:簡化流程、減少工序和所用設備、減少開停車次數、裝置大型化、優化工藝條件、開發新工藝、新設備等。
4.物料最大限度的廠內循環:物料循環再利用的基本特征是不改變主體流程,僅將主體流程中的廢物加以收集處理并利用。內容包括:廢物、廢熱能量回收,流失的原料、產品回收,閉路用水循環或一水多用,廢物分解處理或復用于生產流程。
5.科學管理,減少物料流失和各種浪費:運行操作和管理的科學化,可以有效預防因管理產生的污染。改進操作、加強管理通常是最優先考慮的清潔生產措施。如合理安排生產計劃、改進物料儲存方法、加強物料管理、消除物料的跑冒滴漏、保證設備完好等。
6.污染物凈化處理和最終處置:污染預防并不排除末端治理的必要性,作為實現環境保護目標的最后有效手段,末端治理還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1.提高意識,優先實行: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頒布實施,2004年《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頒布實施,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大力支持清潔生產技術的示范和推廣工作,清潔生產實施納入法制化軌道。山西三維集團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于2005年成立企業清潔生產領導組,全面推進公司清潔生產工作的開展。同時借助報紙、局域網、電視、版報、例會、專題工作會議等各種形式不斷開展清潔生產知識宣傳和學習。
2.積極主動,先易后難:山西三維集團公司清潔生產工作從提高意識入手,通過宣傳培訓使清潔生產意識貫徹到企業全體員工。2005年開展首輪清潔生產審核,對企業排污現狀進行了全面調研,貫徹“邊審核,邊實施”的原則,共提出無、低費清潔生產方案203項,中、高費方案28項,方案實施率達80%,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在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基礎上,提交《清潔生產審核報告》,報告從審核準備、預審核、審核、方案產生篩選和研制、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案實施計劃與實施、持續清潔生產等方面對公司清潔生產水平進行了全面的闡述。2006年4月公司被評為國家環保總局-陶氏化學公司清潔生產示范合作項目優秀試點企業。2012年公司實施第二輪清潔生產審核,對公司的清潔生產水平進行了再次評估,提出清潔生產方案39項,方案實施率達85%,體現了環境管理機制創新和環保技術的科技進步,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獻計獻策。
3.持續實施,全面提升:持續清潔生產的目的是使清潔生產在企業內長期、持續地推行下去,發展循環經濟,創造優美的生態環境,使企業永續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山西三維集團公司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清潔生產管理手冊和管理制度,把清潔生產審核成果納入企業日常管理軌道,形成制度,同時建立了清潔生產的激勵機制。
1.清潔生產審核:企業應適時組織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全面調研評估企業當前的清潔生產水平,結合同行業清潔生產先進水平,找出差距,以便針對性改進。。積極利用清潔生產審核過程產生的資源,組織有效的人力、物力、財力實施持續清潔生產,保證清潔生產在企業長時期內取得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清潔生產途徑應用:清潔生產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水平的提高,將會出現更清潔的生產工藝與技術,因此清潔生產是個持續改進、永不間斷的過程。從污染預防的角度看,因清潔生產優于末端處理處置方式,國家出臺多項政策予以積極鼓勵。
3.清潔生產長效發展機制建立:清潔生產審核為清潔生產長效發展機制提供良好的資源:組織上,成立清潔生產領導組,負責全面清潔生產工作的開展;人員配備上,相當數量的技術和管理人員成為清潔生產持續實施的有效保證;技術上,經過審核形成的技術積累為后續清潔生產工作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企業清潔生產長效發展機制的建立,打破了單一依靠清潔生產審核支持清潔生產的弊端,納入企業發展規劃,為企業全面實施清潔生產提供發展機制框架。由于產品設計的改進、資源能源的節約、廢棄物的減降或消除、工藝設備的優化、管理的改善等所產生的綜合效益為企業持續實施清潔生產提供動力支持,最終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1]清潔生產政策法規匯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
[2]企業清潔生產審計手冊,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3]清潔生產審核報告,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