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賢煥
(新昌縣大市聚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浙江 新昌312580)
(1)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為丘陵山區農機化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種田能手抓住機遇,采取承包和租賃等方式把外出打工和不愿種地農民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經營管理,為丘陵山區大中型農業機械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以大市聚鎮為例,共有農村人口2.5萬人,年輕人和中年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和在本地工廠上班,留守務農的基本都是老幼婦弱,大部分田地荒蕪無人耕種。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的一部分種植能手和技術骨干適時抓住機遇,大量租種荒蕪土地,租種面積呈連年遞增態勢。合作社將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經營、耕種,使農業機械在丘陵山區的大面積推廣和運用有了用武之地。
(2)連年的示范推廣,為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打下了群眾基礎。山區丘陵機械化水平代表著我縣的農機化水平,也是我縣農機化的發展難點。多年來,縣農業機械管理部門積極引進小型耕地機械,通過現場會和耕作技術現場演示會,向農民介紹傳授操作技術,以及名茶炒制機械的推廣使用,使適合山區丘陵地區使用的小型農業機械得到了很大的應用,同時也引進了多種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使丘陵山區農機用戶了解掌握了更多的新機具、新技術,大幅提高了該市山區農機化水平。
(3)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力度的加大,為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購機補貼政策激發了農民自用和經營農機的熱情,加快了丘陵山區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以及機械化水平的提升。
(4)農機具的正確選型,為丘陵山區農業機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由于丘陵山區的特殊地貌特征,造成大中型農業機械無法進地作業,多年以來通過大力推廣微小型耕地機械(比如微耕機)和收獲機械(比如斜跨式收割機)等一些適應丘陵山區使用的農業機械,有效解決了大型機械無法進地作業和農村留守的老幼婦弱人員無力操作機械作業的問題。
(1)研制開發力度不足,難以滿足山區丘陵地區作業機具需要。這體現在兩個方面:①調查研究不夠。由于沒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山區農民的需求,使研制和開發的種類不適宜或者不完全適宜山區農業生產,在農民中存在“想用而不知道用什么”的問題。②適用丘陵山區作業的農業機械短缺。對山區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研制開發力度不夠,導致適宜山區機械作業性能好的農機具偏少,且品種單一,現有小型農機品種單調,主要表現在動力機械多,配套農機具少;不同作業環節機具保有量差異大,種植機械和耕作機械多,收獲機械少。不能滿足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的需要。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解決,以滿足農業和農民的實際需要。
(2)山區農民收入低、購買力弱的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變。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以來,由于農業機械的生產和銷售也主要以大中型農業機械為主,但對于適宜于山區的一些特定種類機具,如手扶拖拉機、旋耕機、微耕機、植保機械、修剪機等,沒有實行重點傾斜和扶持。認識上的誤區與丘陵山區復雜地形地貌的客觀限制,使山區的農機化基礎越來越薄弱,與平原川區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3)丘陵山區地方財政相對薄弱,制約發展。各方面對丘陵山區農機化投入少,農機化基礎薄弱,遠遠不能滿足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以及農村經濟發展需求,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務。由于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機化科技推廣、示范試驗、技術培訓等工作的開展。
(1)強化農機化實效宣傳教育,改變守舊思想觀念。搞好玉米機收秸稈還田示范點建設,實施項目受益于農民,用農民得實惠事例教育廣大領導干部、農民群眾,改變守舊思想觀念,爭取各級領導對實施項目的扶持力度,激發廣大農民實施項目的熱情。以現代機械化耕作農業取代傳統人畜耕作農業,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2)重視開發、研制和生產丘陵山區農業機械。高度重視和建立丘陵山區農業機械開發、研制及生產,為其提供長期穩定的優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確保生產出更多更好的適應丘陵山區的小型微型農機具。
(3)堅持因地制宜地發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根據山區的自然條件和種植方式,積極引進、示范適合丘陵山區使用的小型、微型耕作收割農業機械,確保丘陵山區農機化水平持續快速穩定提高。針對丘陵山區迅速發展的林果業,花卉業,要重點引進推廣種植機械、植保機械、采摘機械、修剪機械、收獲后處理機械等。重點發展適宜山區生產的中小型農機具,主要是耕作和澆灌機具,緊緊圍繞名茶炒制機械等的發展,重點解決主要作物種和收的機械化問題。
(4)繼續增加補貼比例,加快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步伐。政府應加大對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投入力度,及時了解、看到和抓住客觀上已經存在的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新的歷史性機遇,在政策以及資金上向丘陵山區傾斜,圍繞各地丘陵山區的主導產業,通過增加補貼額度,調整補貼結構、增加補貼比例,增加適宜山區作業的農機擁有量。
(5)發展農機服務組織,提高丘陵山區農機化水平。農村土地大量托管、流轉,與耕地的規模化種植相適應,農業機械的規模化經營與作業也成為農機發展的新趨勢。今后,要以合作社為主體,推廣使用大中型和新式農機具,對丘陵山區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優先安排補貼資金,加大投入,完善機制,壯大丘陵山區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實力。通過丘陵山區農機合作社的大發展,輻射、帶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的大提高。
(6)引進殘膜回收技術,促進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機械化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實施面積逐年加大,而殘膜回收技術落后,目前只是人工撿拾,靠旋耕機作業帶走部分殘膜,大量殘膜得不到回收,要引進推廣機械化殘膜回收技術,打消“機械化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能應用多久?”的疑問,以地膜覆蓋、秸稈還田等技術,推進丘陵山區機械化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7)建立一個長期扶持農民購機的金融信貸支持體系。
[1]李建偉,周洪,趙漢雨,陳沛然.基于支持向量機的中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預測[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3).
[2]彭克強,易新福,邱雁.改革以來中國農業投入產出關系的協整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3,(4).
[3]胡靜,黎東升.我國中小型農業上市公司成長性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3,(3).
[4]韓苗苗,樂永海,孫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服務水平測評與制約因素解構[J].統計與決策.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