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平
(歙縣農機推廣中心,安徽 歙縣 245200)
隨著《安徽省山區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指導意見》的出臺,給山區農機化推廣帶來了緊迫感。下面以典型山區縣——歙縣為例,就山區農機化推廣工作做一探討。
(1)歙縣全縣山區耕地面積小,山地多,農村機耕道少,農機推廣運用的范圍窄,即所謂的“小農機”。致使農機化技術推廣重點不突出。缺乏項目和資金支持,長期投入不足,發展水平低。
(2)基層農機推廣能力脆弱。縣鄉推廣機構存在場地簡陋、無示范基地、推廣機具,示范推廣環節薄弱。推廣經費缺乏,服務手段落后的現狀。
(3)農機推廣缺乏部門聯動長效機制,單一農機推廣方式已不適應當前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
(1)項目支持和資金投入,強化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試驗、示范、推廣引導。根據山區特色,積極承擔實施農機化新項目,加大農機化推廣參與農產品示范基地建設、美好鄉村建設等涉農項目,對本地區主導產業及薄弱環節建立山區特色農機化試驗示范基地,通過試驗示范給農民樹立樣板,讓農戶在基地內照著學、親自做,盡快掌握新機具新技術,使高新技術盡快地應用于農業生產。抓好茶葉、山核桃、板栗、蠶桑、毛竹、高山蔬菜等山區特色農產品農業機械化專項補助資金投入。多渠道引進其它資金,民辦公助橫向協作,重點面向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機大戶進行新機具新技術推廣,優先安排農機推廣項目,促進一批農機專業戶的發展,形成以大帶小、以點帶面的農機推廣新局面。為農機推廣公益服務拓展更多的方式。同時對由農機大戶或其他組織自主承擔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試用,提供一定幫扶政策和獎勵措施。從而保證能將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及時地引進、示范、推廣,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2)因地制宜抓住山區特色農機推廣重點、打造亮點。歙縣有茶園26.7hm2,面積居安徽各縣第一。茶葉是歙縣農業支柱產業之一,茶葉收入是農民收入主要來源。2013年茶葉機械化水平大幅提高,新增名優茶加工機械2600臺套,機制茶葉達9200t,創產值5.96億元。重視推廣示范茶園管理機械化、茶葉加工機械化和規模化企業茶葉加工全程機械化。引進先進的茶園管理機械、茶葉加工機械和規模化、清潔化、自動化茶葉加工流水線。采取對茶園機械化作業補貼,逐步淘汰落后初制機械,更新技術含量高、操作簡便、安全性能好和生產效益高的機械,大力引進使用成套、自動化、清潔化茶葉加工機械。提升茶葉加工機械化水平。發展茶葉的規模化、清潔化、自動化生產。推進較大茶企全程機械化生產。積極拓展茶葉的深加工,開發茶磚、茶膏、茶多酚、茶飲料等適合市場的產品。爭取財政、農委、農機及各相關部門在茶葉機械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項目支持。利用中國名茶之鄉優勢招商引資,解決茶葉機械生產企業發展資金不足的狀況。做好農機推廣專項調研,對當地農機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調查,對當地的地理環境和與農機具使用有關的一系列的問題調查,并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在全縣茶產業上打造出亮點。
(3)加強農機推廣與各部門聯合,使農機推廣發揮最大作用。隨著新型農業體系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變化,農機推廣已經從單一生產過程機械化向多產業全程機械化發展,農機推廣已經發展到由單一推廣應用新型農機具變為延伸到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推廣應用復合型服務。在推廣新型農機具的同時與農藝技術相結合,如聯合加強對水稻機械化育秧及插秧新技術指導,使農機與農藝銜接起來,使農機推廣真正發揮高效增產的作用。在圍繞茶產業發展,農機推廣部門要示范推廣名優茶加工為主要內容的茶園耕整地、施肥、植保、茶樹修剪、茶葉采收和田間運轉機械化、清潔化、連續化、節約型、環保型生產技術。只有聯合省、市縣農機推廣、農業、科技、科協以及農機制造企業。與農業、土肥、植保等相關學科的科技人員相互配合,到田間地頭,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指導和推廣,才能使農機推廣發揮其最大作用。
(4)改變單一推廣模式,建立農機推廣長期跟蹤隨訪制。農機推廣要以市場調研為前題,以農機新技術發展為導向,以農戶需求為目標,找準農機推廣立足點和出發點。改變開小會、發資料、看機具的傳統推廣模式,結合培訓搞推廣,結合加工搞推廣,結合基地搞推廣,做到農民邊聽、邊看、邊干。建立農機推廣長期跟蹤、隨訪制度,延伸農機化技術推廣的服務面,由單一的農機化技術推廣延伸到前期指導培訓,后期管理及維修等多邊服務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