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東浩
(浙江師范大學,浙江 金華 321004)
鄉村能人是指在農民中或是具有多年的種養經驗,或是掌握豐富的科技信息,或是具有過人的營銷能力,或是具備優秀的組織管理能力的一個群體,他們占農民的比例很小,但是在帶動農民采用新技術、接觸新信息、開辟新市場和提高農民素質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領袖作用。在本文的研究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鄉村能人包括農村的技術能手、意見領袖、農產品經紀人以及村干部,他們聯合農民建立合作組織,進而在合作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推廣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
(1)充當技術引進和采用的先驅,引進或開發農業科技。為了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農民亟需引進先進的農業科技,但是普通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抗風險的能力較差,很難接觸到農業科技,即使有現成的農業科技也不愿冒險去嘗試。鄉村能人擁有優于普通農民的特質,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農業科技資源,而且他們既有冒險精神,也有承受風險的能力,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合作組織內部技術引進和采用的先驅。他們最先引進新技術,通過試驗驗證新技術的效用,其他農民在看到一定實效后跟風采用新技術。
(2)充當合作組織內部農業科技推廣的組織和實施者。鄉村能人在引進或開發一項新技術后,發揮熟人社會信息傳播的優勢,通過講課培訓、示范、提供咨詢服務等方式,將農業科技傳播給合作組織的其他農民。另外,一些鄉村能人利用合作組織的組織平臺優勢組織農民參加政府農業部門和農業院校和研究機構提供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服務,利用涉農企業和行業協會的資金和技術優勢為合作組織的農民提供技術服務。
(1)發揮作用的方式。鄉村能人在帶動合作組織內部農民參與農業科技推廣時,根據自身的優勢采取不同的推廣方法。本文基于實地調研,發現技術能手型的鄉村能人多采用充當“二傳手”,通過講課、示范、提供咨詢服務等方式傳播農業科技,另外還會組織農民參加農業科技供給方提供的技術培訓,參與政府農業部門科技項目。
而其他三類鄉村能人自身沒有豐富的種養經驗,多是運用自身的組織領導才能組織農民參加農業科技資源提供方提供的農業及技術培訓。意見領袖型鄉村能人通過搜集和傳播科技信息,參加組織政府的農業科技培訓項目,將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到農民那里;農產品經紀人型的鄉村能人則邀請農業專家為合作組織的農民培訓;村干部型的鄉村能人則利用自身的政治資源參與組織政府和農業研究部門的農業科技項目。
(2)激勵來源以及收益分配。人們的行為總是受到一定的動機驅使,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們從事各種各樣的活動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鄉村能人能夠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推廣中發揮積極帶動作用正是受到各項需要的激勵。每個鄉村能人自身的經濟條件、價值觀和人生追求不同,他們在帶動合作組織農民參與農業科技推廣所受到的激勵也各不相同。有的鄉村能人受到的激勵更多是從合作組織收益中獲得更大經濟利益,有的鄉村能人受到的激勵則是獲得農民的尊重,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追求,把傳播農業科技當做自己事業來做。
在實地調研中,合作組織內部的鄉村能人大都是合作組織的大股東。合作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推廣能夠提高合作組織整體的科技水平,進而提高合作組織的盈利能力,這些鄉村能人能夠從合作組織收益增加中獲得最大利益。
鄉村能人在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推廣的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的運作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阻礙鄉村能人組建合作組織并開展有效的農業科技推廣:首先,參與農業科技推廣的鄉村能人數量有限,鄉村能人因其自身的優勢和感召力能夠帶動一大批農民,然而組建合作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推廣的鄉村能人還比較少,除此之外,年輕的鄉村能人較少,依靠鄉村能人主導農業科技推廣的機制的延續存在危機;其次,一部分鄉村能人科技文化素質較低,單純依靠多年的經驗積累,對新技術的掌握和傳播不夠,不能很好地帶動農民采用新技術;再次,鄉村能人主導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不完善,在吸納農戶、組織農民培訓以及收益分配方面的制度不規范,不利于鄉村能人帶動更多的農民參與農業科技推廣。
為解決以上問題,使鄉村能人能夠更有效地主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推廣,應該從以下3方面著手:
(1)鼓勵更多鄉村能人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并開展農業科技推廣。通過向鄉村能人提供作組織組建和日常運營的指導,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政策,以及資金、技術和項目支持,為鄉村能人組建和管理合作組織提供便利和支撐,提高合作組織的盈利能力,吸引更多的鄉村能人組建合作組織。
(2)注重培養新一代的鄉村能人,提高鄉村能人的綜合素質。鄉村能人主導的合作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推廣機制的延續需要年青一代的鄉村能人的加入,著重培養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大學生村官,提高他們的科技文化水平、經營組織能力,并為他們日后組建合作組織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
(3)引導鄉村能人立足合作組織的實際建立適宜完善的經營管理制度。合作組織完善規范的經營管理制度對吸納農戶、規范合作組織和農民的權利義務、建立技術標準以及日常運作和收益分配都有明確規范的規定,能夠為合作組織的發展壯大,農民收入提高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