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水稻生產節本增效,推動農業規模經營,益陽市大通湖區將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結合“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實施,列入全區2014年農技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2014年雙季稻全程機械化增產模式攻關示范方案》,并與各鎮場簽訂了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責任狀。
一是明確工作目標。全年計劃完成早中晚三季機插秧推廣16000hm2(24萬畝),占全區水稻播種面積60%以上。其中,從水田耕整到稻谷烘干,七個環節全程機械化攻關面積1400hm2(2.1萬畝);完成“雙季稻、雙季超級稻、雙季機插雙過600kg”試驗田67hm2(1000畝)。
二是落實工作責任。明確區、鎮、村三級的行政職責和農技(機)部門技術責任,將示范推廣任務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對責任目標層層分解,逐一落實到片區和丘塊。區委區政府5位主要領導掛帥,各自負責一個333.4hm2(5000畝)級的高產示范片。
三是找準扶持重點。按照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大力扶持市場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各類主體,重點扶持以水稻生產為主的各類企業、農業(機)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目前,全區已落實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17家,早稻示范推廣合同面積3800hm2(5.7萬畝)。
四是強化技術支撐。結合“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的實施,發揮農技農機指導員工作主動性,完成360名科技示范戶的技術培訓;做好示范基地早稻15個品種、晚稻20個品種的篩選試驗。目前已經完成215人的培訓,制作并派發技術光盤150張。
五是推進機藝融合。推進農藝與農機技術融合,按照“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體推進、一同實施”運作模式,成立區級一體化的領導機構和技術小組,統一指揮、協調機插秧推廣中農藝與農機共促共進。目前,率先全省試驗引進和推廣的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已到位。
六是加大財政投入。增加財政預算600萬元,對水稻機插秧推廣所需的育秧大棚、播種流水線、高速插秧機等機具設備,實施財政累加補貼;對全程機械化推進實行以獎代補,對機插秧大田所需的雜交種子、育秧基質等物資每畝補貼1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