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洪元是土生土長的建設村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憑著精明能干能吃苦的干勁成為村里第一批富起來的人。在涼山州冕寧縣,他不但是建設村的黨支部書記,還是冕寧最富有的農民。先富起來的他并沒有忘記村里的父老鄉親。“讓村民有房子、有車子、有票子、過上好日子。”成為他的口頭禪。他也以行動實現著自己的承諾。2007年金洪元帶著村里的勞動力出去闖天下,積累資金后回到家鄉,探索出“農戶+合作社+農戶”的土地流轉新模式,通過土地、產業和資金的復合性轉動,增強“自我造血功能”,開辦合作社,投資建設水電站,發展生態旅游業,將一個閉塞的小山村,發展成為讓人羨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如今站在108國道上,遠眺建設村,只見遠山如黛,果木成林,一排排紅瓦白墻的小別墅掩映其中。走進村里,現代而雅致的小洋樓、四通八達的水泥路、寬闊的文化廣場、瓜果飄香的田地,令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林中有水,水中有林,人在林中,林在水中”的生態田園新農村美麗畫卷。作為創造這一切的帶頭人,金洪元已經開上了悍馬過上了好日子,但是在他心里,村子的分量一點沒有減輕。在村委會議室里掛著一副字:“建設村,死在建設村,一點一滴為建設村”,體現了金洪元對村里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