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軍狀 □王德功 □王 磊 □王洪渠(方城縣水利局)
方城縣位于南陽盆地東北部,南鄰社旗、宛城,北依魯山、南召,東與葉縣、舞鋼毗鄰,總面積2542 km2,特殊的地理環境給人工水利工程建設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2006年河南省重點治淮工程燕山水庫的開工建設使方城縣境內產生移民6361人,做好移民資金的撥付、使用、管理,事關水庫建設成敗,事關移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方城縣移民局嚴格遵循遵守各項規定,根據不同工程的不同進度,不同項目的不同情況,及時撥付資金,確保了資金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移民工作目標。
燕山水庫位于淮河流域沙潁河主要支流澧河上游干江河上,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供水、灌溉,兼顧發電、水產等綜合效益的水利樞紐工程,是1991年江淮大水后國務院確定的19項治淮骨干工程之一,該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169 km2,總庫容9.25億m3。方城縣境內淹沒各類土地14.70 km2,村莊29個,產生移民1838戶6361人,全部在方城縣境內遠遷和后靠安置,分別規劃安置在楊樓、楊集、古莊店、券橋等4個鄉鎮的22個安置點,其中,遠遷安置點10個,后靠安置點12個。經過3年的努力,現移民全部入住新房,安置點新打高標準80m以上飲水深井20眼,安裝水塔20套,鋪設供水管道22.71 km,自來水已全部入戶;新修主排水管道10.67 km,支排水管道24.22 km;新修對外連接路6.08 km,主支街道16.78 km;安裝變壓器20臺,架設高低壓線路92.40 km;復建通信線路31 km,全部投入使用。
從2006年第一筆移民資金撥付止2014年5月底,8年來接受上級下撥資金額4.87億元,累計撥付移民資金4.71億元。其中農村移民補償費3.88億元,庫周恢復專業項目4811.55萬元,工礦企業2036.49萬元,庫底清理費92.18萬元,耕地占用稅1345.72萬元,累計撥付移民資金45461.19萬元,資金余額為1605.02萬元,支付率為96.71%。
移民資金事關群眾切身利益,資金配置涵蓋了土地補償、附屬物補償、搬遷運輸費、過渡期生活補助、移民安置征地,庫周專項恢復改建和后期扶持等諸多項目,資金額度大,政策性強,時間緊迫,任務艱巨,方城縣移民局實現了每一筆資金的使用、撥付、管理都在合法、合情、合理的狀態下安全運行。
移民工作初始,重撥付、輕管理、缺乏監督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項目資金管理不規范,效益不能更有效地發揮。燕山水庫淹沒3個鄉鎮的29個行政村,淹沒占地補償費2.93億元,資金撥付到村組后,由于一些村組干部政策觀念淡薄,加之資金量較大,存在個別使用不規范的現象。
缺乏大額資金管理經驗,水庫移民資金實行縣級報帳制以來,資金直接投向基層工程實施單位,受行業會計制度和財務人員業務素質的局限,難以正確反映資金核算的準確性。
因當時對少量淹沒土地確權不清、丈量不實,報告中對一些不涉及移民的行政村,淹沒數量只顯示到村,沒有具體到組。一些行政村淹地畝數雖然分配到組,但與實際淹沒畝數不符,縣、鄉、村曾組織人員進行實地丈量,因不是土地權威部門所為,土地少的組無法添加,土地多的組不讓減少,雙方達不成共識,致使淹地款無法領取,移民局雖多次催促,仍有少數資金滯留。
由于一些村財務制度不健全,上級財政部門對村組集體財產監督檢查不及時、不到位,個別村級財務管理不規范,財務收支活動不能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導致一些違規行為的發生。
3.1.1 專人專帳管理
按照《河南省在建水利工程移民資金財務管理辦法》、《河南省在建水利工程移民資金會計核算標準》和《燕山水庫工程移民安置實施管理辦法》的各項規定,結合本部門實際,制定切實可行、便于操作的實施細則和補充規定。從財政部門到用款單位,按照行業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設置。移民資金的會計核算工作由縣移民局直接負責管理。
3.1.2 建立三項制度
一是分門別類,分村建賬,分戶建卡,集中建檔,統一管理:個人補償資金按省下發的“明白卡”打入個人賬戶;移民生產和集體財產資金實行存折發放,由村組干部負責保管存折,并由6名干部及群眾代表各加一個密碼,分配資金時集體到場解密取款,從而確保資金安全。二是淹沒土地補償款以行政村為單位,憑附有農戶簽字蓋章的分戶花名冊集體財產分割方案進行資金兌付。三是資金明白卡制度。移民資金“明白卡”村村公示,村民可對照“明白卡”內容一一核對。
3.2.1 專業培訓
移民資金投入運行后,省、市、縣先后對財務人員進行了會計核算、財務管理、財務制度、政策法規、會計電算化等10多人次培訓。
3.2.2 業余自學
除參加各級舉辦的財務專業培訓外,財務人員利用工作之余自學《會計基礎》、《財經法規》、《會計電算化》等財務管理知識,使自身的專業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先后有1人拿到了助理會計師證,1人拿到了會計師證。
3.3.1 大項目實行招標制,小項目實行民主制
嚴格實行“四制”,即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凡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移民工程,必須實行招投標管理;50萬元以下的工程項目,采取面向社會公開競爭,集體研究決定,確定施工單位。
3.3.2 加強搬遷工礦企業補償資金的監管
做到“三個嚴防”:嚴防決策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損失和浪費;嚴防產權交易中的違規違紀行為;嚴防在資產處置過程中“暗箱操作”,中飽私囊,導致國有資產和移民資金流失。
3.3.3 建立健全項目移交、后期管護責任制
項目完工驗收后,施工單位應及時將會計資料、檔案資料移交到項目管理單位。項目管理單位對項目形成的固定資產建立臺帳,并與有關責任人和單位簽定管護合同,實施必要的管護措施。
由于前期調查工作的疏漏,少量資金不能及時足額發放到移民手中,移民局分包到人,澄清原因,合理界定與協商相結合,確權定位,達到人人理解,組組滿意。在此基礎上,方城縣移民局陸續下發了《方城縣人民政府移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盡快領取燕山水庫移民淹沒土地補償資金的通知〉》、《方城縣人民政府移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快燕山水庫移民安置補償資金領取進度加強資金監管的通知〉》,有效地促進了遺留資金的盡快發放。
方城縣移民部門對移民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賬管理,專款專用。結合燕山水庫移民工作安置進度,及時跟進,定期不定期監督、檢查移民資金運行狀況。成立了由紀檢、監察部門牽頭,財政、移民、審計、檢察、金融等部門參加的移民資金評審組,采取定期召開聯席辦公會議,進行信息資料交換,開展聯合檢查、聯合辦案等方式,共同擔負移民資金監管工作,圍繞電力、交通、通信、新村基礎設施等項目工程、費用支出等工作重點,進行單項評審、現場驗收,定期開展“拉網式”檢查,實現了對移民資金的監管,確保資金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