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銘 曹忠府 曹杰(中原油田采油三廠 山東 莘縣 252429)
1.組織形式上缺乏創新。主要表現:部分支部把“三會一課”當做一種形式,開開會、讀讀文件、念念報紙,即不貼合實際又不喜聞樂見,造成了黨員不愛聽,組織者又覺得是累贅。黨員形象地稱為“一張嘴巴一支煙,一張報紙念半天”。
2.內容空洞,與實際脫節。主要表現:生搬硬套,與自身的實際情況脫節,泛泛而談,與基層實際不相符,黨員不愛聽,缺乏解決基層實際問題和難題的對策。
3.溝通交流機制欠缺。主要表現:會前征求黨員意見少,會上黨員發表意見少,缺乏思想交流與溝通。在查閱的生產黨支部的黨員大會記錄中,黨支部對提交黨員大會討論、決定的議題,沒有黨員發表意見的記錄。
4.黨員大會脫離初衷,實際意義模糊。不少支部黨員大會成了工作安排會、任務布置會、活動動員會。
5.“三重一大”落實不到位。主要表現:在對“負總責”的理解就是一人決策,有“一言堂”的現象。
6.黨小組發揮作用不大。黨小組形式化、程式化,存在的實際意義不大,形式主義嚴重。黨小組會在組織黨員執行黨支部決議,督促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上欠缺嚴重,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基本有支部完成,黨小組功能弱化。
7.黨課針對性不強,內容不新穎,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現在黨課教育缺乏針對性、計劃性、系統性,感染力不強,黨員關心的問題觀察不夠,黨員希望了解的講解不到位,空洞的理論講得多,缺乏吸引性,對黨員的提高作用不明顯。
1.黨組織服務職工群眾的內容不豐富。基層黨組織開深入群眾了解情況、開展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單一,往往被動式管理較多,缺乏主動去了解和解決問題。
2.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的機制還不夠完善。一是健全關心激勵機制,激發黨員干事創業熱情的機制不夠。二是生活上健全關愛幫扶機制,解決黨員干部后顧之憂的機制還不夠完善。基層支部對基層不了解實際情況,基層黨員不愿意與組織交流,導致了上下兩張皮,“你說你的,我干我的”,不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成為“三會一課”質量不高的主要誘因。
3.對基層“三會一課”認識還不夠深。長期的管理式格局影響較深,導致部分的黨員干部及黨員缺乏對“服務”理念的認識。
4.思想認識不到位。個別黨務干部缺乏足夠的思想認識,覺得黨建工作是空虛的,生產工作是實的,“三會一課”是吃力不討好的事。這些偏見造成了少數支部“三會一課”制度執行不力。
5.基層政工干部業務能力不強。個別政工干部組織開展“三會一課”的能力較弱,自身黨務工作業務不精通,創新能力不強,舊調暢談,復制來復制去,形式途徑不償新,影響了“三會一課”的效果,造成了黨員的思想“疲勞”,缺乏吸引力。
6.監督檢查不到位。在對支部工作檢查中,僅限于看看臺帳、翻翻資料。走過場多,解決問題少。在查閱支部記錄本中不同程度的出現集中“補課”假資料的現象,有的“三會一課”形同虛設。總支在角色的扮演中應是檢查指導支部合理的開展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檢查監督機制還有很大欠缺。
1.從基層支部、黨員服務理念轉型入手,從機制和制度上提供保障。
一是從群眾最歡迎的地方作起。確立群眾歡迎的服務標準、服務承諾,出臺可操作性的服務政策、規定和意見,從機制、制度和作風上保證服務的可行性。二是從群眾最關注的問題抓起。三是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四是完善服務措施。
2.在“三會一課”的落實、形式創新上尋求突破。
(1)強化思想認識,抓具體責任的落實。努力形成支部、黨小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齊抓共管的生動局面,形成“網格式”的管理格局,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模式。
(2)提升基層黨務人員的基本素質能力。黨支部書記和黨小組長的素質決定著“三會一課”質量。要從支部書記、小組長的培養教育入手,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支部班子素質提高了,才能帶好隊伍。一抓管理層的教育。二抓日常工作落實。
(3)強化監督職能,完善考核機制,加大對基層黨支部的考核力度。一是對“三會一課”的落實情況,要定期的形成檢查機制,及時的對檢查出的問題進行問責,督促整改。二是“三會一課”落實情況要形成評價制度,有多個支部綜合性考核,有黨員對支部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評價。三是強化落實的獎罰機制。
(4)立足基層實際,尋求節點創新,力求形式上的突破。一是創新活動平臺。打破固有模式,做到“三個結合”,把“三會一課”與生產實際結合,與形勢任務結合、與隊伍現狀結合,創新形式,方式、方法,達到新穎、吸引目光的作用。二是改變單一運行模式,吸納能力強的黨員參與到“三會一課”形式的研究、會議的準備、黨課的落實等中間去,吸納普通黨員意見。三是在黨課的形式上創新,讓每名黨員都要鍛煉的機會,黨員既是聆聽手教育者又是授課者,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四是抓好黨小組作用的發揮。讓黨小組參與到支部的決策研究中去,給黨小組發揮的空間,給黨小組壓擔子,促其發揮職能。通過形式上的創新、人員能力上的提高,更好的為生產經營服務,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