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 張輝(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環境保護監測站 238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指出要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好細顆粒物(PM 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化學品等突出環境問題。要求環境保護部配合全國人大修改好《環境保護法》,抓緊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另外,在環境保護大會上,政府部門極力強調修改和發布最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改進空氣質量評估的技術和方法,準確把握環境監測工作的新形勢,認真做好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環境監測工作,圍繞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做好新增指標的監測。做好環境應急措施,加大環境監測力度,確保環境監測的有效性。
1.環境污染涉及面寬廣、影響久遠。不同的污染源產生的污染物性質各異,種類繁多,不易控制和掌握,而且這些污染物經過轉化、代謝后,會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最終才導致污染損害。它不同于一般的民事違法行為,其發生作用的機制極其復雜,難以辨清責任的大小,不易掌握客觀的證據,使得環境保護立法的難度加大。
2.環境污染的危害具有持續性。環境中的化學污染物相對濃度較低,由于受濃度低的影響,短時間內是不太可能表現其危害性;但是,長年累月、“積少成多”,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環境破壞。據了解,人們生活環境中的污染元素的濃度往往低于生產環境中的濃度,但是由于人們長期生活在社會化大生產的環境下,受生存環境的影響,污染物在人體的作用面廣,在人體內積累的劑量大,損傷也就大,甚至有可能出現長時間的慢性中毒。
3.污染源和污染物種類多,發生作用的機制復雜。環境污染大多數都是由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工業生產造成的,人們大量消耗物質資源,將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使得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污染物通過多因子在人體中聯合起作用,危害人體健康,加之多污染物的同時存在并共同起作用,使得人體的抵抗能力減弱,有些污染物含有有毒物質,會導致人體產生更為復雜的效應,可能發生局部刺激致毒現象的發生。
4.環境污染破壞的潛在性。環境破壞一般需要較長的醞釀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積累和沉淀到一定程度是發生的,一旦這個破壞性發生了,危害性將是不可預料的。這是因為環境自身具有凈化能力,能夠消化少量的人類廢棄物,但這種自凈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超過環境的承載能力,這個時候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就慢慢在增加了,隨著這種危害性的積蓄最終會爆發出來,造成的環境破壞程度極大。
1.加強監測數據質量監督檢查,環境質量監督機構加強監管,以確保監測數據的客觀真實性,保障環境質量高效,滿足公眾對環境質量情況的知情權,在增強環境質量監測能力的同時,加強質量監督檢查,嚴格把關,必要時可采取非常措施;加強對環境風險源、微量有機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質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數據的監控,不斷增強應急監測和環境預警能力,鞏固和完善國家環境監測網絡,增強核與輻射監測能力。
2.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創造良好工作環境。人才隊伍建設要從監測人員的錄用、試用、啟用等環節嚴格把關,各級環保部門要嚴守監測的大門,錄用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對于已在監測部門工作的工作人員,要定時開展培訓,通過教育的方式把最新的技術和理念傳播到部門的每個工作人員中,適應新形式的需要,提升監測人員的素質,確保不被時代所淘汰。環境監測工作原本是很乏味的,監測人員容易在長期的工作中疲勞,效率低下,積極性不高,為了改變這一局面,監測機構必須進一步改善工作環境,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開展娛樂活動,協調員工之間的關系,使整個部門的凝聚力得以提高,從而提高監測效率。
3.打造監測品牌,樹立品牌意識,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提高監測知名度和美譽度。把監測工作落到實處,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從老百姓的訴求尋找今后監測工作的重點,反映人們的心聲,用高效率的監測來贏得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同,倡導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解決好好人民群眾最根本和最關心的利用問題,廣泛地擴大監測數據的影響,及時更新“空氣質量日報”的信息,以便群眾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環境的變化情況,同時還可以起到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4.新時期下我們要與時俱進,適應新的要求積極探索,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實行環境監測硬件建設一體化、配套相應的軟件設施,及時做好事故應急監測措施,建立標準化監測系統研發機構。穩扎穩打推進監測站的新建設,做好預算工作,盡量做到預算的高精確性,向政府申請資金援助或貸款擔保,以確保監測站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事故應急監測能力,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一旦發生緊急事故,應盡快摸清源頭,分析研究問題發生的根源,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盡可能地減小事故損失,并輔之以“軟件方面”的技術,用先進的樣本處理技術和儀器提高準確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環境質量不斷下降,環境監測范圍不斷增寬和監測類型與數量不斷增多,且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不斷增強、關注環境問題不斷深入,環境監測的質量問題受到更多人的重視。只有加強環境監測,才能有效遏制影響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生活環境,進而促進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由此可見,加強環境監測已經是勢在必行、極其重要。
[1]李大偉.淺談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42-42.
[2]楊健華.提高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措施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11-13.
[3]顧紅明.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質量與標準化;2011(08):3-5.
[4]金麗;;淺談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措施[J];華章;2011(2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