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華 劉德炎
(江西省浮梁縣正骨醫院 浮梁333403)
手是人類重要的勞動和感覺器官,指端、指腹有著豐富的感覺,所以對手的功能和感覺的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現代社會,人類與機器的接觸十分密切,手部外傷為常見外傷,以往常用同指指動脈為蒂逆行島狀皮瓣、筋膜皮瓣及不吻合指神經-指神經背支的鄰指帶蒂皮瓣等方法修復[1~5],但上述方法存在著或皮瓣外形臃腫、或供區損傷大、或皮瓣感覺差、容易造成再次磨損等缺點。2010年3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吻合指神經-指神經背支的鄰指帶蒂皮瓣修復指端或指腹軟組織缺損,皮瓣外形、感覺、患指功能均良好,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9例,男21例,女8例;年齡17~49歲,平均36歲;左手11例,右手18例;示指末節缺損4例,中指中節缺損3例,環指末節缺損15例,小指末節缺損7例;29例均為新鮮創面,其中壓砸傷18例,電鋸鋸傷6例,電刨刨傷4例,繩絞傷1例;指端軟組織合并末節指骨粗隆缺損5例,指腹并指骨斜面缺損24例;面積最大2 cm×2 cm,最小1 cm×1 cm。
1.2 手術方法 臂叢或指神經阻滯麻醉滿意后,徹底清創、修整創緣、創面止血,如指動脈遠端有活躍出血則予以結扎,有骨外露者則挫平骨端。根據創面情況選擇合適的鄰指于指背設計相應方向的鄰指皮瓣,設計皮瓣大小,以鄰傷指側為蒂,切至深筋膜下,兩側以不超過側中線為宜。保護腱周組織,向蒂部掀起皮瓣,并攏兩指使創面與皮瓣處于同一平面,調節張力,顯微鏡下將皮瓣內的指神經背支與患指的一側指固有神經行束膜法吻合。將皮瓣覆蓋創面作間斷縫合。于上臂內側切取中厚皮片,與供區及傷指鄰供指創緣作間斷縫合,留長線加壓打包,上臂切口直接作間斷縫合。
1.3 治療結果 29例皮瓣全部順利成活,無一例血管危象或水泡生成。經過1~9個月(平均6個月)隨訪,1例斷蒂出院后失訪,其余28例患者休息6~12周平均約9周后恢復勞動,其中18例從事原工作,6例因工傷賠償原因、4例因指體短縮原因從原單位辭職更換工作。患指活動正常,皮瓣血運佳,兩點感覺分辨率最大8 mm,最小6 mm,平均約7.3 mm,色澤、指體飽滿度稍差于正常指體;2例神經瘤生成,神經吻合處觸痛。
2.1 吻合指神經-指神經背支的鄰指帶蒂皮瓣解剖學基礎 皮瓣的供血基礎為指固有動脈背支及鏈支,位置恒定,血供可靠。皮瓣內靜脈可通過蒂部供血液回流。皮瓣遠端含有一側指固有神經背支,可與患指一側指固有神經近斷端吻合。
2.2 手術操作要點 于供指指背作矩形切口,切至深筋膜下,鄰傷指側為蒂。并攏兩指并使創面與皮瓣處于同一平面,顯微鏡下將皮瓣內的指神經背支與患指的一側指固有神經行束膜法吻合。
2.3 注意事項 (1)根據創面遠近選擇合適的鄰指。(2)調節張力,根據創面大小設計皮蒂的長度。(3)保護腱周組織,以利植皮成活。(4)神經斷端修剪整齊,吻合精細,以免神經瘤生成。
2.4 本術式的優缺點 指端或指腹的軟組織缺損是極為常見的手外傷。以往常用同指指動脈為蒂逆行島狀皮瓣、筋膜皮瓣及不吻合指神經-指神經背支的鄰指帶蒂皮瓣等方法修復[1~5],但上述方法存在著或皮瓣外形臃腫、或供區損傷大、或皮瓣感覺差、容易造成再次磨損等缺點。吻合指神經-指神經背支的鄰指帶蒂皮瓣修復指端或指腹軟組織缺損,很好地彌補了上述不足,有以下優點:(1)血管蒂恒定、可靠,易成活,操作簡單;(2)不損傷供區重要血管神經;(3)皮瓣不臃腫;(4)可恢復部分感覺[6~7]。缺點:(1)皮瓣修復創面僅限于指體遠端或掌側;(2)需帶蒂20 d左右,不利于功能鍛煉;(3)需兩次手術,療程較長;(4)有神經瘤生成之可能。
[1]陳山林,田光磊,張潔,等.同指背外側神經血管島狀皮瓣移位修復指腹缺損[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4,20(4):226-227
[2]況冬柏.掌側V-Y皮瓣修復手指殘端缺損[J].江西醫藥,1990,25(6):346-348
[3]趙國紅,謝振軍,孫華偉,等.應用手部皮瓣修復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J].江西醫藥,2012,47(9):787-788
[4]溫準,隋廣維.手指指腹缺損五種修復方法的比較[J].實用手外科雜志,2005,19(2):113-114
[5]朱弢,任建峰,陳華.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腹缺損[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6,22(1):36-37
[6]周禮榮,王偉,李峻,等.同指順行島狀皮瓣移位修復指腹缺損[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6,20(7):725-727
[7]武理國,余迎浩,姜波.指背島狀皮瓣修復指腹缺損[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6,22(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