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革
(通聯:四川省威遠縣黃荊溝鎮農技站 642400)
威遠種植冬豆具有悠久歷史,在全省,其玉米行間套作冬豆種植模式小有名氣。玉米、紅苕中套作冬豆,隔年輪回種植,深受百姓和上級領導的好評。冬豆畝產達100~150kg,不僅提高經濟效益,而且黃豆還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保健食品。據報道,大豆及豆制品對多種婦科病有預防作用。目前,市場對大豆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提高我縣冬豆產量,滿足市場的需求,根據我縣各種環境條件,提出以下栽培意見。
玉米行間套作冬豆,玉米宜選用緊湊型或半緊湊型品種如成單30、成單60、玉禾998、迪豐998等品種;冬豆選擇適于我縣套作的主要品種有威遠黑臍大豆、威遠小冬豆、威遠大冬豆、青皮冬豆、榮縣冬豆、貢選1號等品種。
采用2m開廂,種兩行,種1m玉米,種1m紅苕。玉米窩距33~40cm,窩與窩之間種植1窩冬豆。由于冬豆種在玉米窩之間,其密度是與玉米一致,要求每畝1600窩以上,每窩播5~6粒種子。
冬豆的適宜播種期較長,但玉米地套種冬豆過早,玉米與冬豆的共生期過長,玉米還未收獲時冬豆就進入了花芽分化盛期,易造成冬豆個體發育不良,難以高產;但播種過遲,由于玉米的生長速度較快,玉米與冬豆爭光、爭水、爭肥等現象特別嚴重,保苗難度極大,也難以高產。據多年試驗,冬豆的適宜播期應為5月25日至6月15日。
大豆底肥可畝施用500kg堆雜肥、20~35kg過磷酸鈣、4~5kg氯化鉀(混勻堆熟1周左右才能施用),并施足清糞水保證出苗。追肥于玉米收獲后及時畝用10~20挑清糞水提苗,個別長勢差的地塊可于開花期在降雨后每畝撒施尿素3~4kg。
冬豆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中耕、間苗,保證每窩2~3根健壯苗,發現有雜草及時清除,經常提苕藤,防止其對冬豆苗的纏繞和覆蓋。玉米后期壓葉,成熟后及時收獲并應及時清除玉米稈,減輕對冬豆的影響。對長勢過旺的冬豆苗,當其長至5節時,畝用濃度為30~60mg/kg烯效唑(或優康)或180~250mg/kg多效唑溶液,對水40~50kg均勻噴施莖葉控旺。初花期對個別仍旺長田塊,畝用濃度30~60mg/kg烯效唑對水40~50kg再次噴霧。
苗期要防治好土蠶、毛蟲、蝸牛等,以保全苗。大豆全生育期注意對根腐病、病毒病、蚜蟲等進行監控和防治。一旦發現病蟲害就應及時施藥,對根腐病和病毒病發病嚴重植株及時拔除,并帶出田間無害化處理。可畝用50%甲基托布津粉劑或65%代森鋅粉劑100g對水50kg噴霧莖葉,防治根腐病和病毒病。畝用50%抗蚜威可性粉劑15~30g或2.5%來福靈乳油15~20mL對水50kg噴施,防治蚜蟲和紅蜘蛛。生長后期同時兼治好豆莢螟、大豆食心蟲,以減輕蟲害和病害的危害。
適時收獲是增產的最后一個關鍵環節,收獲過早、過晚對產量和品質都有一定影響。當冬豆進入黃熟末期,此時葉片已大都脫落,莖和莢皮干硬時收獲,收后脫粒曬干后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