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建 裔雪清 駱永亮

1.依托點 2011年,按照“郫縣農民田間學校試點工作方案”要求,在郫縣唐元鎮唐元韭黃產業基地的錦寧村開辦“郫縣農民田間學校”試點校,承辦單位為唐元韭黃無公害基地推進辦和郫縣錦寧韭黃生產合作社。“試點校”開展工作統一在郫縣農發局指導下進行。學校選址、設施設備配置、經費保障落實、師資力量配置、學校試驗場地、外出觀摩學習等,得到省、市、縣、鎮、村及合作社的大力支持,辦校順利。“試點校”第一期學員28名,于2011年12月8日開班,領導小組親臨學校,并為學校授牌。第一期試點校進行課堂教學24個學時,進行觀摩學習52個學時,進行田間生態系統交流教學56個學時。在學習過程中學員積極性高,全部教學計劃于2012年8月24日結束。2012年,繼續按照2011年試點校培訓方案,開辦了第二期農民田間學校活動,效果很好。
2.試點校建設及師資隊伍配置“試點校”選址在郫縣唐元鎮錦寧村,按照“五個一”標準,建設農民田間學校。即:在唐元鎮錦寧村構建一個長期運行的技術指導小組,建立一個5畝以上的農業科學試驗示范田,培養一名有經驗的農民田間學校輔導員,每期遴選一批(25~30名)自愿參加、人員固定的農業科技示范戶,建立一個固定的培訓場所和農業技術信息宣傳欄。
(1)硬件建設 租用100m2村委會議室作為學習場地,租用郫縣錦寧韭黃生產合作社40m2辦公室作為學校辦公場地,借用合作社宣傳欄作為學校農業技術信息宣傳欄,郫縣錦寧韭黃合作社提供5畝地作為學校農業科學實驗示范田。配備了電腦、投影儀、話筒、飲水機、教學工具等,試點校的場地、設施設備等符合辦校基本條件。
(2)軟件建設 以唐元韭黃基地推進辦主任郭云建(參加農業部第六期師資培訓班)、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何忠全研究員、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陳德西博士和本土化專業人員組成了學校的主要教師團隊,錦寧村支書楊澤普任校長、村主任任班主任,推進辦工作人員負責學校日常工作,師資隊伍建設完善。2011年郫縣農發局為“試點校”提供辦校保障資金5萬元,2012年利用唐元韭黃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資金1萬元,保證了“試點校”辦學。
3.培訓方法 “試點校”開辦過程中,使用的培訓方法有:
(1)進行“需求調研”、“訪談” 在進行“唐元鎮錦寧村韭黃產業田間學校需求調研報告”活動中,使用了“需求調研”、“訪談”工具。
(2)使用了“頭腦風暴”工具 先后在需求調研活動、課堂教學之前及教學過程中使用“頭腦風暴”工具,為需求調研報告、課堂教學計劃制定、教學方案修正、完善教案等收集信息資料。
(3)使用了“BBT”信箱測試工具在開辦前和結業時,對學員的技能情況測試,使用了“BBT”信箱測試工具。
(4)使用了“打分排序”工具 在收集問題,集中學員需求,調整教學計劃收集信息時,使用了“打分排序”工具。
(5)使用了“建立田間生態系統”、“季節歷”工具 在示范地塊使用了“建立田間生態系統”、“季節歷”工具。
(6)使用了“觀摩”學習工具 對學員進行市場信息動態理解、對同行業動態發展情況了解活動過程中,使用了“觀摩”學習工具。
(7)使用了“點評”工具 在教學、互動、啟發學習過程中,使用了“點評”工具。
(8)使用了“農民試驗”工具 在示范田“建立田間生態系統”中,有學員完成、使用了“農民試驗”工具。
1.建設經驗
(1)統一制定了“試點工作方案”,思路清晰,導向明確,是田間學校開辦的保障。①提供了統一辦校的基本思路,為試點工作開展明確的導向。在方案中明確提出:以農民為中心,以田間為課堂,采用非正式成人教育的方法,以啟發式、參與式、互動式為特點,建立農民田間學校,開展農民田間技術培訓活動。貼近農村、貼近農民、貼近實踐,促進農民與技術、市場、信息對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引導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知識向農村聚集,創新農技推廣機制、推動科技進村入戶、培養新型農民,激發農民和調動農民主體參與農事決策,提高農民整體科技素質,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因此試點校工作開展有了明確的原則和方向。②統一了辦校的選址、辦校標準,避免了“農民田間學校”走形式,“學校陣地”、“學員”得以長期保留和發展壯大。按照“五個一”標準,建設農民田間學校,即在唐元鎮錦寧村構建一個長期運行的技術指導小組,建立一個5畝以上的農業科學試驗示范田,培養一名有經驗的農民田間學校輔導員,遴選一批25~30名自愿參加、人員固定的農業科技示范戶,建立一個固定的培訓場所和農業技術信息宣傳欄。避免了學校辦班結束,“陣地就消失、學員就流失、成效留在紙上”的局面。③統一了辦校過程中的重點控制環節,避免了農民田間學校的教學流于形式,確保了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對象等具體到位、真實、有效。④統一組建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等工作開展順利,試點工作得到了省、市、縣、鎮、村、合作社、韭黃種植戶的大力支持,確保了試點工作開展順利進行。⑤規范、保障辦校經費,保證了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全面完成。
(2)認真測評篩選學員,盡量保證選擇的學員是有潛力的、優秀的 由于學員素質選擇,決定開辦學校取得成效的高低;學員身份選擇,決定學員參加培訓的出勤率,直接影響培訓效果;學員年齡結構及文化程度,決定培訓計劃及培訓方案制定及實施,影響到培訓水準。因此,在選擇學員上盡量篩選年齡結構55歲以下,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家庭收入主要依托韭黃產業,有激情、又熱心公眾活動,特別是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群眾中有威信的人。
(3)師資配置盡量保證是高素質的專業人員 唐元韭黃產業基地的標準化建設已經推進10年,韭黃種植戶的標準化意識及種植水平相對較高,需求水準相對較高,對師資要求較高,師資水平直接影響到田間學校開辦成效。因此,以本土化專業人員為主體,輔以四川省農科院專家組成師資團隊,保障了辦校成功。
(4)經費保障是保證辦校活躍,實現啟發、互動教學的基礎條件 學校進行了5次以上外出“觀摩”學習、啟發、互動教學活動,教學方式靈活,學校學習氣氛活躍,啟發、互動教學生動活潑,激發了學員和輔導員“教與學”的熱情。
2.典型案例
(1)通過啟發、互動教學,解決了問題 學員提出了長期困擾種植的蟲害“葉蛆”問題,四川省農科院專家帶領全體學員到田間普查,首先找到樣本進行確認,達成共識;專家把問題帶回農科院進行專題研究,在第三次課堂教學時,向全體學員報告研究結果,該害蟲是“蔥須鱗蛾”,不是大家長期以來叫的“葉蛆”,讓全體學員非常振奮,激起了大家學習的熱情。
(2)通過啟發、互動教學,改變了傳統觀念 四川省農科院專家提出,唐元韭黃的病蟲害防治應“貫徹過程控害觀念”,學員不理解。通過指導示范地的“農民試驗”活動,指導學員操作完成“建立生態田間系統”、“季節歷”,特別是適時指導學員完成了對示范地灰霉病、疫病防治“貫徹過程控害”理念,有效防治了灰霉病、疫病,使學員對“貫徹過程控害觀念”有了全新認知,接受了專家的理念,改變了傳統觀念。現在,“貫徹過程控害理念”已經在韭黃基地全面推行。
1.培訓效果 農民田間學校的培訓效果顯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需求調研活動,學員明確了在農民田間學校能夠學到什么,激發學員主動要求學習的積極性。
(2)通過在示范地“建立田間生態系統”,學員親自操作完成“農民試驗”和“季節歷”,啟發、互動培訓效果明顯。
(3)通過“觀摩”學習、“點評”工具使用,學員掌握了收集信息方法,評價信息價值方法,尋找“差異化”的方法等。
(4)通過培訓,學員之間的交流明顯提高,打破學員之間的交流障礙,同時優越信息交流量明顯增加。
2.學員能力提升,種植效益明顯
(1)能力提升明顯 通過2011~2012年6期培訓后,85%以上的學員動手能力明顯增強,90%的學員成為示范戶,45%的學員成為種植能手,15%的學員進一步發展成為職業經理人,直接提升5名學員成為本地土專家,7名學員成為合作社創業帶頭人,3名學員組建了家庭農場。
(2)種植韭黃的直接、間接經濟效益明顯 學員李志倫,種植韭黃230畝,長期困擾他的是病蟲害影響產量、產值30%以上。通過2011~2012年連續兩年的培訓,首先掌握了病蟲害發生規律、防治技術,2012~2013年連續兩年實現了畝產值穩定在2萬元左右,效益增幅30%以上,成為唐元鎮韭黃產業基地致富帶頭人與職業經理人。
1.依托唐元韭黃基地現代農業發展平臺,推進辦校平臺穩定發展 特別是圍繞培養專業大戶、種植能手、致富帶頭人、創業帶頭人、職業經理人作為辦校方向,提高農民田間學校為新農村建設作用上下功夫,爭取政策扶持和發展空間。
2.提升師資力量建設 依托四川省農科院、縣農發局、成都市韭黃產業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人才、技術支持,推進辦校師資力量提升建設。
3.爭取多方支持 大力爭取省、市、縣和唐元鎮政府的支持,特別是參與合作社等經濟組織的標準化基地建設項目,確保辦校資金的落實。
1.優秀的學員選擇困難 留在農村的勞動力,70%以上是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優秀學員選擇余地不大。
2.種植效益與勞動力投入不協調
對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產業基地,面臨實現優質、高效、高產的困境,直接影響現有韭黃種植戶進一步提高種植水平的積極性,同時影響他們參加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影響田間學校開班課時保證。
3.經費無充足保障 本次田間學校開辦成功,經費有保障,但學校長期維持、維護的經費沒有明確,仍然存在因經費沒保障,面臨學校難以繼續維持的困境。
4.師資資源不足 本次師資僅依托省農科院專家團隊,田間學校的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可供選擇余地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