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煦
原勞動保障部辦公廳2003年出臺的《關于推行企業勞動保障誠信制度的指導意見》,旨在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推動各類企業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企業依法自我規范、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自我發展的勞動保障管理模式,樹立企業誠實守信的社會形象,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這些年來,各地積極推行企業勞動保障誠信制度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社會影響力仍然較小,加強企業勞動保障誠信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當前誠信體系建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失信頻率高發化、失信主體多元化、失信手段多樣化、失信后果嚴重化,對誠信體系建設構成了嚴重的挑戰。勞動保障誠信體系建設是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構成部分,當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企業規避社會保險責任現象較為普遍。不少企業把社會保險責任視作一種負擔,能不參保盡量不參,甚至出現要求員工寫申請“自愿放棄”參加社保,導致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不為職工參加社會保險的現象仍然很常見。
二是企業在履行勞動合同上不規范。盡管目前企業用工基本都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但履行勞動合同則是我行我素,不按照約定時間發放工資,隨意對職工進行罰款,甚至隨意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由于企業的強勢地位,大多數職工都只有服從企業的不合理決定,甚至被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也不去通過正常渠道維護自己的權利。
三是企業在勞動用工行為上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在工傷職工權益經常被侵害,未參保職工發生工傷事故后,企業不主動申請工傷認定、不主動賠償處理,甚至在明知職工受到傷害屬于工傷這一事實,但仍通過行政復議等方式,企圖拖延時間減少企業應付的成本。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內容不合法、程序不合法等現象普遍存在,侵權事件時有發生。
建立勞動保障誠信體系,引導企業勞動關系朝著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方向健康發展,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重大。
首先,把建立企業勞動保障誠信放在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大環境下。企業勞動保障誠信是社會信用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良好的企業勞動保障誠信就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社會信用,沒有良好的社會信用也就難以構建良好的市場經濟。對人社部門來說,必須要把建立企業勞動保障誠信體系,放在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大環境下,更好開展工作服務全局。
其次,把企業勞動保障誠信建設放在推進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中。對企業而言,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企業要跟上時代潮流,就必須適應和遵循國際慣例和游戲規則。誠信原則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基本原則,企業之間必須平等競爭、公平交易、誠信交往、恪守承諾。建立企業勞動保障誠信制度,是推進企業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否則,企業就難以在國際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三,把建立企業勞動保障誠信放在推進構建和諧社會關系中。勞動關系涉及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涵蓋面廣,問題復雜,協調難度大,是現代社會最基礎最重要的社會關系。建立企業勞動保障誠信體系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推手,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建立企業勞動保障誠信要以促進就業再就業、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和規范勞動關系為重點,不斷調整與完善管理模式和運作方式。
第四,把建立企業勞動保障誠信放在推進企業的自我規范、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自我發展上。當前,我國勞動用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已經比較健全,企業不依法進行勞動用工管理的法律責任也已經很清晰明確,切實解決企業在勞動用工上還存在的諸多問題,是當前建立企業勞動保障誠信體系的重要意義所在。建立企業勞動保障誠信體系重在引導,突出服務發展、服務企業的主題。要逐步把企業勞動保障誠信引入社會評價體系中,讓勞動保障誠信成為企業社會責任感的一個重要評價標準。推進企業勞動保障誠信體系建設,關鍵不在于人社部門把等級評定以后怎么實施分類監管,而應該重點推進社會對不誠信企業的監督上。要把信息公開作為推進企業勞動保障誠信的重要抓手,例如,把企業勞動保障誠信與銀行征信系統掛鉤;在實施企業公示中,把企業社保參保信息、勞動合同簽訂、工資發放等勞動用工行為納入企業信息公示范圍,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手段推進企業勞動保障誠信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