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社辦發〔2014〕269號
各市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決策部署,加強全省創業公共服務工作,健全服務體系,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效,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現提出以下意見:
深化創業領域改革,不斷完善創業體制機制,健全創業公共服務體系,落實創業扶持政策,為大學生、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等城鄉勞動者提供均等的創業公共服務,提高創業比例、創業成功率和存活率。
(一)推動創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創業服務是公共就業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共就業服務的延伸和發展。各市(州)要依托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立健全創業公共服務體系。創建國家級、省級創業型城市,要在市、縣就業服務管理機構設立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在人力資源市場設立創業服務窗口,在街道(鄉鎮)、社區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配備至少1 名專(兼)職人員開展創業公共服務;其余市(州)也應積極創造條件,按照上述要求,推動創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培訓、小額擔保貸款等“一條龍”服務。
(二)組建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縣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按照“突出公益性,增強實戰性”的原則,牽頭組建以企業家和專家學者為主,相關部門專業人員參與的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采取集中講授、個別指導、巡回服務和網上坐診等形式,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選擇、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創業指導服務。要加強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管理,制定工作章程,建立激勵約束和退出機制。
(三)建立健全創業項目庫。縣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通過社會征集或政府購買等方式,積極開展創業項目收集整理,并組織開展項目可行性論證和風險評估,定期公開發布,及時補充更新,建立項目多元、可行性強、適應各類創業者需求的創業項目庫。創業項目庫建設以縣(市、區)為主體,市(州)聯網共享,并逐步實現全省聯網。
(四)加強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建設和管理。各地要加大財政投入,并積極探索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的園區建設模式,著力建設一批產業特色突出、承載能力較強的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創業園區(孵化基地)認定和管理,督促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建立公開透明的入駐和退出機制,積極開展創業服務,落實相關扶持政策。
(五)提升創業公共服務質量。各地要制訂公共創業服務標準,強化服務質量考核,提高創業服務效率。要加強創業服務能力建設,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要結合當前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建設,為創業者入駐園區或基地提供調查、初審、推薦等方面支持。有條件的市(州)要進一步拓展服務內容,將創業公共服務向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和屬地高校延伸,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社會化服務機構參與創業公共服務,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創業公共服務新模式,提高創業公共服務水平。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依托政府就業創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將推進創業公共服務納入聯席會議重要日程,形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聯席會議相關成員單位共同參與、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
(二)加強經費保障。各地要積極爭取財政支持,把創業公共服務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創業服務項目支出。用好縣及縣以下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補助經費,大力開展創業公共服務。用好高校畢業生創業專項資金,積極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指導等活動。
(三)加強基礎工作。要依托《四川省公共就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創業資金管理和創業者實名制管理,做好數據統計、分析和報告工作。要大力宣傳創業扶持政策,積極開展創業大賽、創業成果展示、創業明星評選等活動,樹立創業典型,加強輿論引導,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崇尚創業、褒獎成功、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