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擁軍 唐鐵華
(如東縣蠶桑指導站 226400)
陳宗和
(如東縣曹埠農業服務中心 226402)
由于養蠶是一勞動密集型行業,加之近年來不良環境、惡劣氣候對蠶桑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尋找安全、省力、高效的養蠶新方式成為穩定農村蠶桑生產的重要途徑。如東縣從2010年起開始在農村進行人工飼料養蠶模式的探索試驗。幾年中,如東縣在一年四期蠶布局中幾乎每期均選擇部分共育室開展部分或全部人工飼料共育工作,每個共育室每期采用人工飼料共育的規模從幾張到200多張不等,一般規模在100 張左右,四年累計共育飼養9 000余張,先后有數十家共育室參加,到目前為止,出室時基本達到了小蠶齊、全、壯的效果,幾乎與傳統桑葉育相比沒有差異,甚至優于傳統育,達到了共育省工、省力、受環境氣候影響小的效果,同時避免選葉難、葉帶毒的風險。2011年開始了全齡人工飼料的試養的初步探索。2013年春季繼續進行了全齡人工飼料育的試驗,蠶繭產量有了較大的突破。2014年3~4月份飼養早春蠶皓月ⅹ菁松10 張取得了張產50 斤試養成績,2014年6~7月份飼養夏蠶菁松ⅹ皓月10 張,平均單產48 斤。這使全齡人工飼料走向成熟又邁進了一步。當然,在幾年的試養過程中,特別是在開始的幾期中也出現了共育效果不理想的現象,如大小不齊、蠶兒發病等現象,隨著技術的積累和成熟,目前這些技術要領已大部分被掌握,不足的部分有待于我們今后共同總結。
消毒是傳統養蠶的基礎更是人工飼料育的關鍵。首先,從多期飼養情況看,人工飼料育對環境的要求雖然比較高,但并非我們想像的類似實驗室的無菌環境。飼養前只要能按照桑葉育的消毒要求認真做好消毒的每一步即可。其次,飼養中的消毒和防范污染更是取得人工飼料育成功的關鍵。為此必須做到這樣幾點:一是對蠶室按照正常共育要求進行全面消毒,不留任何死角;二是對所有將在養蠶過程中用到的用具和可能接觸到的用具、場所都必須嚴格消毒,對消毒后的用具妥善保存防止二次污染;三是對蠶體蠶座所進行的操作都必須戴一次性手套;四是踏灰入室,盡量減少不相關人員進入蠶室;五是對蠶室地面經常性用含氯水溶液進行拖地消毒。
準確控制蠶室內的溫濕度這是保證蠶兒發育整齊度的關鍵,其中,溫度控制比較容易,只是各階段溫度與相對應的常規桑葉育溫度相比偏高1~2 度即可。各齡中的濕度,小蠶期控制在85%~90%左右,大蠶期控制在85%左右即可。較難控制的是各齡的將眠時段,若濕度降得過早則飼料干燥硬化使部分蠶兒吃不飽造成餓眠,若降濕過遲,部分發育偏快的起蠶會偷食飼料使發育快于大批蠶兒,導制蠶兒不齊,增加分發后蠶農飼養處理困難。因此,雖然有眠中濕度標準,但實際掌握難以做到確到好處的程度,理論簡單實施不易,這就必須要靠在多次生產實踐中積累。
分析幾年多個批次的飼養情況,盡管大部分飼養結果較為理想,但也存在著效果不理想或完全失敗情況,分析失敗的原因,除了因消毒或操作不到位外,另一個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飼料質量問題,或因飼料配比成分缺少,或因飼料里某些組成物質受污染造成了飼料育的失敗。在飼料成份中,桑葉粉是個很重要的組成成份,要保證飼料的質量首先要保證使用桑葉粉質量的穩定和安全,因此桑葉粉的來源和處理方式是人工飼料穩定的關鍵。
人工飼料育養蠶在我縣通過四年的試養實踐表明,不僅小蠶人工飼料育能成功,全齡人工飼料育也能成功,這是農村養蠶史上的一個突破,為將來工廠化、規模化飼料探索了一條新路子。但筆者認為這不表明該項技術的完全成熟和能大規模在農村推廣,這只是該技術為能在農村中推廣使用邁開了第一步,后面還有許多相關技術和工作值得研究,使之于該項技術相配套。
人工蠶飼料不同于一般的畜禽飼料,它不僅僅是滿足于蛋白、維生素、粗纖維、碳水化合物等幾個指標含量,還要有適合蠶兒特殊需要的桑葉中自然含有的一些因子,如何用更先進更可靠的技術方法來采集和保證這些桑葉中原有因子,并保持它的特性,保證蠶兒的食用,能否在標準中得到體現,讓每批飼料質量一致,還需要有待今后的研究和探討。
試養表明,蠶品種之間以及正反交之間對人工飼料的食性有較大的差別,如,兩面廣二號蠶品種對飼料食性不強,蠶菁松×皓月正交品種對飼料的食性就不如皓月ⅹ菁松反交品種,食性強弱主要表現為食飼料快慢和各個體之間的整齊度,食料不強的品種常導致蠶兒發育不齊,蠶體開差較大,造成眠起、眠中處理困難。目前已有專家在從事選擇適應性品種的研究,筆者建議不僅要從蠶適應性方面研究,讓蠶適應飼料,還應從飼料方面研究,讓飼料適應蠶。
大幅度降低養蠶成本,讓飼料養蠶有利可圖。目前我縣從事人工飼料在農村試驗主要基于能否可行的探索、飼養技術的探導,費用基本由項目資金支撐,但要將這一技術在農村得以較大規模的推廣,經濟效益也是主要考慮的指標之一。從試養成本看,費用主要集中在飼料成本上,小蠶因用料少,若能再稍降一點飼料價格,共育成本應處于農村共育室主能接受的范圍內,但若采用大蠶飼料育或全齡飼料育,其費用目前遠處于收不抵支的情況,因此,我必須加強飼料成本的研究,大幅度降低飼料成本價格。
在農村要進行飼料養蠶必須做到這樣幾點:一是有能控溫、調濕、消毒徹底的共育室并建立健全小蠶共育制度,這是取得人工飼料育成功的基礎。二是對該項技術既不能小視它也不必膽小而不為,建議先從小規模做起,掌握其技術要領后再擴大規模。三是小蠶分發后加強眠起技術處理,及時淘汰弱小蠶。
[1]韓益飛等,春季稚蠶人工飼料育初報.江蘇蠶業,2010年03 期.
[2]韓益飛等,家蠶全齡人工飼料育試驗簡報.江蘇蠶業,2012年0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