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強
(桂東衛生學校,廣西 賀州 542899)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中職學校在校生的心理問題反而越來越多。中職學校要想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就不能不重視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由于中職學生大部分還屬于未成年人,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加上個人理想、就業擇業上的心理差距,中職學生容易產生壓學、自卑、交際能力差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問題,迫切需要中職學校結合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深入的溝通和有效的引導,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問題輔導機制,為中職學生在校的健康成長提供應有的引導與保障機制。
中職學校學生是我國青年人群的主體,他們大多數是在初中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所以在性格和心理上還有很多不夠成熟和完善的地方,在面對中職學校這一全新的生活環境時,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自立能力,但由于學生的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思考問題時不夠客觀、全面,對事物的是非判斷不準確,容易受不良思想和個人挫折的影響,導致學生比較容易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通過調查不難發現,在我國有近一半以上的中職學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反常、心理障礙等方面的問題,并且很多學生對自身心理問題的認識不夠,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作出改善,使得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勢日趨嚴峻。
在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青年人無論是在知識掌握的能力方面,還是心理素質方面都經歷著嚴峻的考驗。因為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下,學生的硬件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區別,而目前決定學生優秀與否的衡量標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心理素質如何。我國有將近40%的學生或多或少存在有心理上的問題,心理健康方面的欠缺已經嚴重影響學生們知識和能力的正常發揮,甚至會削弱學生的信心和意志力,這樣的心理健康狀況迫切需要改善。但是,目前的中職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顯然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建立健全的教育機制。因此,構建學生心理輔導機制是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要求。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衡量人才的標準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層面,還取決于學生的智商、情商、體質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所以一個優秀的人才需要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品質的心理素質,能夠更好的開展自我學習,提高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中職學校的教育重心通常會放在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上,著眼于為社會培養優秀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反而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中職學校只有構建起健全的心理輔導機制,才能保證學生在校期間以及未來走向社會后的持續發展,是當前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對于一些剛剛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新的教育環境和學校生活等于是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陌生環境,而且有很多來自不同區域的同學聚在一起共同學習和成長,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新的轉折點。中職學校的教學方式從老師起主導因素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為先、教師指導為后的模式,這使得部分同學由于沒有及時轉換思維和適應新的環境而造成學習落后,繼而產生消極心態。另外,中職學校的校園活動明顯增多,因此產生了更為復雜的人際關系,這對一些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心理考驗,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使學生產生自卑和自閉心理。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給中職學生們造成了沉重的壓力。由于很多家長想的都是孩子能夠升入重點高中,以后讀名牌大學,所以對孩子進入中職學校可能并不滿意,這無疑在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很多家長只單一關注學生的學習,較少對學生性格的關注和心理等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缺乏冷靜的思考和足夠的耐心,從而出現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此外,對于一些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來說,看到家庭條件好的同學衣食無憂,自己則需要節衣縮食,甚至需要通過打零工來維持上學所需的各項費用,這種貧富的差距容易給貧困生造成較大的心理包袱,使其無法輕松地面對學習和生活,并產生自卑心理。
中職學生由于正處于青春期,在經歷了初中時代嚴格的學習管制和精神管制后,來到相對寬松的中職學校環境中,開始有了情感上的追求和向往,而其本身生理和心理發展都還不夠成熟和理性,對待感情沒有正確的認識和道德觀念,因此容易使很多事情的處理不夠理智,并產生消極心理和負面影響。如學生的早戀、網戀問題,都是學生情感認識不足的表現。此外,學生由于對自我情感的把握能力較差,容易出現情感上的失控等問題,嚴重時會引起心理方面的疾病。
手機、電腦等眾多通訊工具的產生,使得中職學生將很多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娛樂上面,缺乏與同學們的正常溝通與交流,在獨立性方面有所欠缺,與人交往共事的過程中缺乏方法技巧和合作精神,人際關系處理的困難致使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產生質疑,從而更加自卑和封閉自己;有的學生則是在人際交往中容易同他人產生矛盾和沖突。
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和中職學生就業困難等狀況使身處在中職校園的學生對未來的工作和就業產生擔憂,由于很多學生缺乏足夠的就業信心和擇業經驗,在即將畢業時如果遇到就業上的障礙,也就容易出現迷茫和焦慮心理,這同樣需要中職學校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和幫助。
要想構建完善的心理輔導機制,中職學校的管理部門必須首先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將健康教育真正納入到學校日常的德育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中來,并且要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部門職責。例如,中職學校可以根據學生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設置心理輔導中心,除了要直接給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外,還可以承擔起校級心理輔導教師和班級心理委員的培訓任務,明確心理輔導教師和班級輔導員在學生心理輔導中的具體職責,進而有計劃的促進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在中職學校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常都是由輔導員或任課教師兼職開展的,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不是很強,無法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對此,中職學校應當確立心理輔導全員參與的理念,構建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心理輔導隊伍,并將心理輔導方面的專業知識培訓納入到教師的業務培訓體系當中,切實提高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的業務技能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為了將構建心理輔導機制的工作落到實處,中職學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如《心理咨詢中心工作制度》、《心理咨詢保密制度》、《學生心理檔案制度》、《心理咨詢師工作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制度》等,都是中職學校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據,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強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此外,中職學校在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時,還應當明確立體化教育網絡的構建思路,建立家庭、學校、社會等教育主體之間多邊互動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進而提高心理輔導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針對當前中職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弱化,在構建心理輔導機制時,學校必須首先明確“先育人再成才”的培養方向,主動優化校園教育環境,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平臺,努力暢通各類教育渠道,建立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方面,學校需要將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學校的整體教學計劃,如體育教學、思想政治教學等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都可以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效的整合;另一方面,在課外學校要通過學校心理輔導室、社團活動、校園廣播、宣傳櫥窗、校園文化活動等教育載體普及心理健康常識,幫助學生樹立相應的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總之,在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不能忽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須深入貫徹和落實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加強對學生生源個性特征的分析,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實現動態化的監控,建立完善心理輔導機制,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消除消極與錯誤觀念,樹立健康向上的自我觀念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實用型技能人才。
[1]莫創才.復合型隊伍高效能培訓——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有關思考和探索[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7,(17).
[2]陳振乾.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干預對策[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01).
[3]程基會.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11).
[4]劉紅,王傳斌.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與方法[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1).
[5]李夢卿,徐燕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管視與對策——基于對我國七省(自治區)中職學生抽樣調查的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