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可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隨著現代化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教育質量的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日益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越來越重要,有益于大學生們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生活中。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的過程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他們的心理健康也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培養輔導員健康的心理對于促進大學生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輔導員,平時的工作壓力很大,既要處理學生之間的生活、學習,又要處理學校的內部事務。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學生之間的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如何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在學生們之間充當好調解員的角色對輔導員來說非常重要。目前高校學生們要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要盡快的融入到社會生活中,輔導員要及時的對學生們進行開導,指導學生們正確就業,這些都給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對于大學生來說,平時跟輔導員接觸較少,不能理解輔導員的生活壓力,這也給輔導員和學生們之間的交流帶來了一定的阻礙。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的指導者,需要管理的范圍越來越大,工作任務壓力大,容易滋生厭煩情緒,與學生之間也有一定的代溝,找不到傾訴的對象。
高校的管理是通過各個院校來實現的,學校設立專門的教務處、保衛處、后勤部門等負責教學及學生生活、維護學校秩序等工作,這些管理工作要通過院系逐級體現到學生身上,但都要通過輔導員來具體安排落實,工作繁瑣復雜,比如傳達校方的指示、催繳學雜費、組織宿舍的安檢等工作。由于輔導員對各部門的工作不可能都做到特別清楚熟悉,難免會出現管理的漏洞。輔導員往往會產生煩燥情緒,搖身變為嚴厲的教導員,這使得大學生對輔導員并不十分熱情,工作也更加難以開展。
思政輔導員面臨如此繁重復雜的工作任務,需要他們根據學生的問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同時還要對各部門進行協調,如果沒有強烈的責任感是無法做好工作的。心理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承擔的角色過多,那么它的心理壓力就會增大,甚至會出現角色無法轉換的問題。超強的工作負荷和角色沖突很容易讓思政輔導員產生壓力,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郁悶的心理,嚴重者甚至會影響身體健康。
思政輔導員的付出,換來的是學生的心理健康,但這種付出的并不是都能被大家所能熟知的。目前高校方面并沒有對大學生的思政輔導建立一個完善的體系,因此輔導員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往往成效并不是非常顯著。如何讓大學生的思政覺悟得到提高,這是思政輔導最為關心的問題,但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需要相當長的周期去實現。思政輔導員與學生之間還存在一個年齡和閱歷的差別,在思維方式上也會有很大差異,大學生有時候對輔導員的工作并不十分認可,這也會造成思政輔導員心中的挫敗感。
21世紀是一個知識和能力需要不斷“充電”的時代,對思政輔導的素質要求也不斷提高,如果思政輔導員不能夠及時的為自己“充電”,輔導員的思想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就會嚴重影響對大學生的輔導工作,各種問題很有可能給輔導員心理造成落差,引發其挫敗感,甚至造成心理陰影。
單純從工作角色層面上看,其實思政輔導員在高校教師中的地位是十分尷尬的,既沒有行政工作者的發展空間,也沒有高級教授的職稱提升,而且許多高校對思政輔導員也不夠重視,簡單培訓后就交給他們大量的工作,提供的進修學習機會也非常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思政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這種環境下思政輔導員很容易在失去對自己的認同感和對社會的認可度。加之思政輔導員的工作十分繁重卻又薪酬不高,在長期對學生進行思想工作的同時或多或少會被學生情緒感染,出現焦慮的現象。由此可見,高校應該給予思政輔導員多一些關注,為他們減少一些職業壓力,以更好的調動他們開展思政輔導工作的積極性。
思政輔導員加強對自身心理的調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輔導員自身不能夠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不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就不能夠及時應對和處理各種問題。思政輔導員還需要加強自身的學習,不管從心理還是保健方面都要有一個非常好的認識,良好的心理是輔導員能夠有效進行思政輔導的基礎。同時還要對職業有個正確的認識,在工作中不斷的進行總結,保持一個樂觀和健康的心態,與學生真誠的相處,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解決學生的問題,這也是一個自我解壓的過程。
只有博學才能夠將視野放開,能夠站在一個新的高度看待問題,不同的學科對教學工作都有著不同的指導意義,因此思政輔導員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思政輔導員要加強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使之能夠運用網絡的手段對開展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心理學和管理學課程的學習能對學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好的指導他們的思政教學。輔導員只有視野開闊,才能夠在工作中處于一個引導者、指導者的地位,用自己的見解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更好的促進教學工作。
高校環境為思政輔導員帶來一定的壓力,每個人的抗壓性是不同的,如果輔導員的心理防御不夠健全,很容易將自己置于一個尷尬的地位。只有建立起一個健全的心理防御機制,才能夠更好的抵抗壓力,增加自己對工作的使命感。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要培養他們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也為學生建立一個成熟的健全的防御機制,這對加強思政工作開展是十分有利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思政問題也在不斷增加,輔導員的任務也越來越重,有時候甚至要面對全天工作的場景,這對很多教師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但是思政輔導員卻不能拒絕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長時間的工作很容易讓思政輔導員產生心理失衡的現象,因此合理的將自己的情緒發泄出來是十分重要的。輔導員可以進行傾訴,或者是欣賞一些美好的事物,這都是宣泄不良情緒的好方法。
建立思政輔導員的崗前心理培訓是許多高校都忽視的問題,調查顯示除了專門的師范院校以外,多數大學對思政輔導員的崗前培訓并不是十分到位。其實思政輔導員的崗前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學校可以通過這些培訓來提高輔導員的專業能力,這也是獲得資格證的較好途徑。崗前培訓需要的時間并不長,建議編寫一些指導手冊等輔導資料,這樣不僅節約時間,降低成本,也對思政輔導員開展工作有巨大好處。
思政輔導員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是高校應該關注的問題,專業的輔導員對正確處理學生的思政問題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思政輔導員不應該是學校的富余人員,而應該是一批職業的、專業的思政工作指導者。要通過系統的培養使其成為具有特色的教育管理專家,讓思政輔導員這一職位成為高校能吸引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崗位之一。
高校在對大學生心理關注的同時也要對思政輔導員的健康加以重視,主要有以下途徑:第一,了解思政輔導員的健康狀況,定期為他們做一些心理測評的工作,還要對輔導員進行開展一些調節心情的活動來幫助他們緩解壓力,讓他們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從而增強對自己職業的歸屬感;第二,加強對思政輔導員的心理輔導,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更加的關注,培養其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在幫助輔導員解決實際的心理問題、培養和諧人格的同時,學校也可根據各自情況,組建輔導員協會,拓展輔導員交流平臺,更好構建其社會支持系統。同時重視輔導員的職業生涯規劃,尤其關注工作5年以下的年輕輔導員的職業定位和工作11年以上的中年輔導員的職業發展,更好地幫助他們確立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與方向。
高效的思政輔導員應該受到充分的尊重,他們在受重視不夠并且待遇不高的情況下仍然仍兢兢業業地工作,工作的動力來源于他們的高度的使命感。他們會從大學生健康的成長中,得到自身工作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并不是簡單的用金錢所能衡量的。學校領導者應重視并積極引導輔導員的這種工作成就感,并使之轉化為努力工作的責任感。同時要加強對思政輔導員的心理健康關注,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輕松的工作環境,同時應在進修、晉職、獎勵等方面予以適當照顧,為他們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努力使輔導員工作成為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地。
高校思政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多也是最直接的,他們是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指導者,是他們的領路人。因此,提高高校思政輔導員的自身素質,解決高校思政輔導員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十分重要的,這既有利于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同時也有利于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自身發展。
[1]計新科.關于落實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的幾點思考[A].求索的足跡[C].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2]謝繼存.關于高校輔導員心理困惑的探討[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
[3]張甜.關于“大學生輔導員是全職保姆”的思考[J].藥學教育,2007.
[4]陳翔.高校思政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的探析及對策研究[M].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