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藝文 解佩瑾 曹月明
摘 要: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環境會計工作的最終成果,也是環境會計核算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當今環境問題日益嚴重,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揭示環境資源的利用情況和環境污染的治理情況,是治理嚴峻環境問題的必然要求。本文對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進行了分析,并以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為例,從而提出相關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建議與對策
一、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
目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主體范圍小,內容不完整,形式不規范及時性較差,缺乏對信息的審計等問題。根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發布環境報告書的企業迄今為止總共23家,其中14家本土企業,7家外資企業,4家中外合資企業。且他們發布的方式不盡相同,提供的環境信息也十分有限,不能全面的了解整個企業環境會計狀況。
1.政策頒布現狀。21世紀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頒布了《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提出了企業應當公開環境信息,加強上市公司環境核查。此外,國家環境保護局也制定了環境信息公開條例,如《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環境保護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2010年度報告》等。
2.披露模式。在內容上,環境會計信息以披露費用為主,披露信息不全面,內容不完整,缺少重要信息。在形式上,定性信息比定量分析多,以文字概括為主,數據少,具體描述較少,缺乏實際效用和參考利用價值。從范圍來看,主要集中在11類重污染企業被動披露信息,如化工、醫藥、材料、造紙等重污染行業。
二、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分析——以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為例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年度起建立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制度;2007年首次發布公司社會責任報告,首次披露社會責任量化業績指標;2008年在報告中建立了履行社會責任改進機制;2009年引入了利益相關方參與機制;2012年開展社會責任指標體系及社會責任指引相關研究。以下是其對2012年度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
1.節能降耗。公司全年投入17.08億元專項資金實施111項重點節能工程,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649萬噸,實現節能131萬噸標準煤,節水2435萬立方米;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氨氮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別削減1 .2%、2.7%、1.4%;一批所屬企業榮獲全國節能減排先進集體、石油和化工行業節水先進單位。
2.積極應對氣候變化。(1)開發清潔能源。2012年,公司國內天然氣總產量比上年增長5.6%,形成54萬噸燃料乙醇、48萬噸酒槽蛋白飼 2.5萬噸玉米油的生產能力。
(2)實施規?;謽I碳匯。2008年至2012年公司共植樹2000余萬株,新增綠地面積5000余公頃。截至2012年底,公司礦區生活基地綠化覆蓋率達到40.53%。
(3)控制碳排放。2012年累計減少碳排放4.88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616噸。
3.2008年-2012年度中國石油天然氣環境業績指標匯總。從2008年到2012年,該公司廢水中石油類排放量分別為1068噸、839噸、778噸、721噸、650噸;廢水中化學氧需量(COD)排放量分別為24991噸、21490噸、20766噸、19652噸、19421噸;廢氣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依次為16.21萬噸、14.89萬噸、15.99萬噸、15.61萬噸、15.40萬噸。2008-2012年標準煤的節能量依次為192萬噸、182萬噸、187萬噸、122萬噸、131萬噸;節水量分別為6388、4160、3821、2353、2435萬立方米;節地量分別為717、898、963、1080、1200公頃。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2012年社會責任報告
從以上數據中我們發現,即使是公布環境信息較早的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在對外公布的報告中,仍存在信息量不足、“報喜不報憂”和公布信息雜亂的情況。所以,縱觀我國企業環境會計的發展,應該大力呼吁建立環境會計體系,優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帶動我國環境的良性循環發展。
三、加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建議與對策
1.完善信息披露準則。目前,我國的環境會計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許多問題,主要原因是沒有統一的披露標準。筆者建議由社會環境審計機構等第三者機構完善信息披露準則,并對企業環境報告書、環境會計信息進行審計鑒定。由此來規范信息披露體系,避免企業過度維護自身利益,披露不真實信息的情況。同時也使企業披露工作有所依據,提高工作的效率。
2.建立“問責制”制度。要推進良好的環境信息披露,企業需要有較強的環境意識和良好的社會責任感。首先企業內部建立信息披露的“問責制”制度,增強企業信息披露的自覺性。同時,環境保護部門也應建立問責制度,落實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嚴格審查,尤其要對高度污染的行業、企業大力監察,從而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
3.發揮公共團體的促進作用,建立獎懲機制。現階段我國很多企業還很缺乏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能自主自愿的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所以要在推行現有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時,強化執法力量,增加激勵手段,用于提高企業保護環境的積極性 。發揮公共團體的作用,建立獎懲機制,不僅能有效地提升企業對環境的重視,還能增強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切實拉動全社會改善生態環境。
綜上所述,我們應盡快建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原則,促使環境會計信息更好地配置資源,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此外,還應培養企業的責任意識,增強其環保理念,從而做好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為我國的生態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鄧婷婷.強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D].四川:西南交通大學,2012.
[2]孫興華.中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2012.
[3]曹健.環境責任視角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J].北京物資學院商學院會計系,2013.
[4]戚紹云.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建議[J].時代金融, 2011.
[5]楊靖,楊書臣.日本環境會計的新進展及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日本經濟,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