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超
摘 要: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的上市公司面臨了許多的挑戰在內部控制上,在“中國航空油料”、和“三鹿毒奶粉”等事件被曝光之后,不同程度的財務舞弊、欺詐丑聞令人膛目結舌。許多公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漏洞和不完全被暴露出來。我國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相繼出臺的文件如《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以及其配套指引等的完善下不斷的規范前進,如果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就還要繼續努力才行,因此,我國上市公司目前所存在問題以及如何改進,是一項重要且值得的課題。本文主要對我國上市公司在內控信息披露上存在的問題研究并提出合理改進意見,期望對我國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提供理論上的幫助。
關鍵詞: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
一、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經過專家們對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多年調查鉆研,能發現像“自愿披露”——“強制披露”——“整體披露”的一條路線。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并參考美國《薩班斯法案》404條款實施情況,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進行思考剖析,可發現如下問題:
1.在中國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沒有具體責任主體實施。在進行了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的調查時選取的192家企業中,可以看出僅2家公司由董事會進行內控信息披露,173家公司是占比例最大的由監事會來披露的內控信息,其他3家企業則由董事會、監事會和注會聯合披露。此種現象表明各公司的責任主體是不統一的,當責任主體難以落實到具體負責人員和職位時,會影響到內控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評價報告的發表。
2.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內容范圍不統一。各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內容范圍是不一樣的,雖然在上海和深圳的證券交易所制定的《內部控制指引》劃定了披露的內容范疇,然則許多公司不會依照章程規定進行信息披露,大多數也只是敷衍披露某些問題或披露的內容無關企業的利害關系。
3.不同行業間沒有具體的內控信息披露標準。我國部門機構所頒布的大多內控信息披露的規定,僅僅針對上市公司而言,并沒與具體到不同的行業,如果上市公司不能將本行業的內控制度與配套指引相結合,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
4.上市公司對內控信息披露積極性十分貧乏。上市公司披露時大多持有應付監管部門的的態度,積極性較低,還有一些公司設置內部控制也只是虛設,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即使有些公司進行信息披露,但其擔心此過程的成本較高、或披露出不利的問題影響其投資者的信任,導致了一些公司簡略披露或者干脆不披露。
5.注冊會計師缺乏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視。注會在審核報告時對“非財務報告中內部控制重大弊端”段的敘述,往往會因為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審核報告的重視度不高致使很多會計事務所會忽略披露,但是不披露并不代表不存在重大缺陷,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態度不統一,且審核的標準也不一致,不利于公司之間內部控制評價審核報告的分析比對,可獲得信息少,還有一些注會因為上市公司不想注冊會計披露其重大缺陷而接受賄賂等。
6.有關部門對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的監管非常貧乏。在美國《薩班斯法案中》,對于違反內控信息披露的處罰最高有罰金500萬美元,長達20年的監禁。而我國的基本規范和配套指引中卻很少甚至沒有關于因虛假披露或不披露的懲處條文,或者是由于監管部門執行力度不到位,導致很多公司的對內控信息披露敷衍或者干脆無視。
二、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
1.主觀原因
(1)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特征。我國上市公司大多數經歷了由國企走向股份制改造的歷程,企業所有者是國家,政府對其監管。但往往監管力度不夠或措施不對使得政府公務員缺乏動力;還有一種是民營企業上市,但大多企業是家族式企業,上市后也持有這種狀態。大股東獨占,中小股東也僅關心利益而已,導致所有者和股東對經營者缺乏監督是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種股權特點也導致經營者不關心內控制度信息披露。
(2)成本效益原則。企業內控信息一方面向企業利益相關者傳遞,方便其做出正確的決策;另一方面是向企業外部傳遞。由于內部控制的建立、披露、評價和審核等一系列過程都需要成本,而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理念,這一過程中獲得的利益能否彌補成本成了企業是否會進行信息披露的關鍵。如果企業內控制度完善、運營良好,則會吸引很多投資者,企業會很樂意進行內控制度信息披露;反之,他們只會簡單披露避其利害關系或者干脆不披露。
(3)公司管理層沒有全面的認識到內控制度信息披露。企業當局對內控制度認識不充分也很薄弱,還有很多企業只是做做表面文章,沒有深入到實質內容。
2.客觀原因
(1)上市公司外部對內部控制信息的需求較弱。外部需求者主要有投資者和債權人,外部需求者主要有投資者和債權人,根據深市等單位的聯合問卷調查表明:“個人投資者最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而機構投資者則關心企業的成長能力。”機構投資者對內控信息披露是有需要的,但受到自身及外部環境的影響,需求也是有限的。
由于我國公司債券市場不夠發達,債權人對內控信息的需求也不是很高,成本效益原則無法體現。所以說,上市公司缺乏披露動力也有債權人對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需求不高的一部分原因。
(2)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不規范。2006年頒布的《深交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為公司提供了完整準確的的依據,但其定義遠大于《內部控制制度規范-基本規范(試行)》的規定范圍。注冊會計師的審核依據沒有統一標準,所以不同上市公司出具的評價報告存有偏差,信息缺少可比性,影響了投資者獲取的信息。
(3)法律的不完善和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到位。至今,我國還沒有出臺任何一部法定條文是有關違反內控信息披露的,還有企業發布虛假不實的信息披露、評價審核報告,也不會受到處罰,這無不是鼓勵了這些公司繼續虛假披露或不披露重要信息等行為。endprint
三、改善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議
1.明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責任主體。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并結合美國《薩班斯法案》,為保證董事長和公司管理層嚴謹對待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披露,要求公司中董事長、管理者、財務經理共同簽章才能披露,使他們對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對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真實性負責[1]。明確了內部控制責任主體后,有利于相關責任人員更加注重內部控制的建設和良好運行。
2.統一內控信息披露的內容范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爭議主題往往是圍繞著“關于內控整體的信息披露還是關于財務報告的內控信息露”,再加上我國證券市場尚不完善內控制度和公司治理都都不健全,內控信息披露大多形式化。所以說內部信息披露內容范圍越明確和要求越詳盡,這樣才會使各上市公司發表內部信息披露做到標準、詳細,提高有效信息的真實、可靠,讓外部信息使用者清晰掌握。
3.細化上市公司不同行業的內控制度標準。我國關于不同行業間內控信息披露的規章基本上沒有,大多章程也只是對于上市公司總體而言。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不僅要做到公司內的縱向比較評估,還要做到公司間的橫向比較,如果能夠出臺具體到不同行業間的內控標準,那么會更有利于企業更規范的披露內控制的信息。
4.提高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積極性。大多上市公司認為對外披露信息會將自己存在的問題和商業秘密暴露,因此選擇避免披露缺陷信息。刻不容緩是讓他們知道,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利益可以得到,改善市場環境,提高上市公司自覺進行內控信息披露的積極主動性。對于自愿披露動力不足,相關的監管機構可以采取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健全有效的企業采取公示表揚方式,或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扶持,相反的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不合規虛假成分的企業給予警告、批評甚至退市等不同程度的懲罰。這樣也會增加上市公司進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動認識,繼而推動了整個企業成長。
5.提高審計人員對內控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提高審計人員對內控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避免出現因審計人員上的問題,會計事務所應從長遠利益出發,制定合理的審計收費,提高會計人員在內部審計業務方面的專業知識素質,提升服務質量,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6.加強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監督力度。建設完善的公司內部控制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國內部控制的建設主要依靠行政部門的力量首先,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必須受證監會的監管并且嚴格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相應的評價指引操作,嚴格把關內控信息披露的質量;其次,對存在違反規定或者提供虛假信息的行為的企業及其責任主體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承擔不同的責任,讓其認識到嚴重性。
四、總結
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應該向發達國家學習并不斷完善。上市公司不能只是為了應付監管部門的監管,擔心出具內部控制報告而增加上市公司的成本,或者因披露的不利信息而減少投資者,而要積極對待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到主動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服務,持有對投資者和債權人認真負責的態度,出現缺陷及時想出解決措施并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有效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漢文,吳益兵等.薩班斯法案404條款:后續進展[J].會計研究,2005,02.
[2]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D].財政部,2008(7).
[3]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D].財政部,2010(4).
[4]施衛東.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原因及對策[J].會計之友,2007,05.
[5]高顯鴉.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商業經濟,201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