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朋飛,張建生
(1.河海大學 能源與電氣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8;2.常州工學院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
磁懸浮軸承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之一,它是一個復雜的機電系統,依靠電磁鐵產生的磁力使軸承懸浮起來。磁懸浮軸承相對于普通軸承有很多優點,幾乎不存在摩擦,而且在高速旋轉中能對其進行有效地操作,不需要潤滑劑,在真空條件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因此,磁懸浮軸承被廣泛應用于儲能飛輪,航空航天等方面,控制方法也趨于多樣化[1,6]。但是,由于磁懸浮軸承系統內在的強耦合、非線性等特征,一般的負反饋PID控制只適合在平橫位置使用,轉子偏移后,將會產生周期性振蕩,高速旋轉下會危及系統及人身安全[7]。
在分析了磁懸浮軸承的數學模型后,根據磁懸浮軸承系統的快速性、穩定性等要求,提出內模PID控制。仿真及實驗結果證明,該控制策略能快速調整系統平衡,降低系統振蕩。
主動電磁軸承系統主要由轉子、電磁鐵、傳感器、放大器和控制器組成見,圖1。轉子具有五個自由度。徑向磁力軸承的控制在各個自由度間具有耦合性,可以通過解耦,對五個自由度分別進行獨立控制。

圖1 磁懸浮轉子系統框圖
主動磁懸浮控制多采用斥力磁懸浮結構,防止在突然斷電的情況下軸承因重力墜落,對軸承造成損害。其工作原理為:通過位置傳感器的檢測,將位移偏差信號傳給控制器,控制信號經過功率放大器后實現對電磁鐵的控制,見圖2。

圖2 磁懸浮工作原理圖
本文采用差動驅動模式控制[9,10],使轉子懸浮于最佳位置,轉子受力方程為:
(1)
式中:ρ為真空磁導率;N為線圈匝數;S為電磁鐵內外環氣隙面積;α為轉子平衡時位置;x為轉子位移偏量,I0為線圈偏置電流,F的方向總是和x偏移方向一致。
對上式進行線性化可以得到:
(2)
進而可以得到磁懸浮軸承的運動微分方程:
(3)

內模控制[8]是一種基于過程數學模型進行控制器設計的新型控制策略,對被控制對象的精確模型不做過多要求,經常運用于一階或二階時滯系統,控制只有一個待整定參數,因而易于實現。

(4)

圖3 內模控制結構圖

(5)

(6)
(7)
同時可以得到:
(8)
磁懸浮軸承傳遞函數為:
(9)
由式(9)可以看出系統開環不穩定,需加入矯正環節,消去右半平面的極點,系統變為穩定的一階慣性環節。
取n=1,
(10)

(11)
(12)
根據PI調節器對應參數規則,可以很快確定kp、ki
采用在Matlab/simulink環境下進行仿真。系統結構框圖如圖4所示。

圖4 系統仿真結構框圖
仿真參數參照大連交通大學試驗參數,給出磁懸浮軸承的相關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磁懸浮軸承相關數據
1) 采用內模控制原理。仿真結果如圖5所示。內模控制最大的優點在于其控制的簡便性,參數調節只依賴于α的大小,從圖5可以看出,隨著α的減小,系統的單位階躍響應呈現出一定的變化規律。α=20時,系統響應存在約5%超調量;α=15時,系統超調量已降至很小,在t=0.01s時系統趨于穩定;α=5時,系統雖然不存在超調,但響應速度緩慢,在t=0.1s時系統趨于穩定,為了能快速找到系統最優響應時的準確值,可以實時在線進行調整。

圖5 內模控制下磁懸浮軸承擾動響應曲線
2) 采用常規PID控制。仿真結果如圖6所示:四種控制下的階躍響應見表2。常規PID控制參數整定比較繁瑣,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控制參數,達不到預期效果,尤其是在系統出現振蕩時,常規PID控制不能快速作出調整,這對整個系統來說無疑是非常危險的。從圖6中可以看出,雖然控制3響應速度非常快,但5s后出現大幅振蕩,所以整體來說,常規PID控制策略的弊端還是比較明顯。

圖6 常規PID控制下磁懸浮軸承擾動響應曲線

控制方案kpkikd控制148000.03控制2108000.03控制3508000.03控制4105000.03
為了驗證該系統應對外界干擾響應情況,在t=0.15s時刻加入一擾動,擾動幅值為0.01cm,從圖7中可以看到磁懸浮軸承擾動狀態下系統階躍響應曲線,外界干擾在內模控制作用下經過0.02s恢復至平衡位置,而同等情況下采用常規PID控制,其恢復時間為將近0.1s,從圖8中可以得到驗證。

圖7 磁懸浮軸承內模控制單位階躍響應曲線

圖8 磁懸浮軸承常規PID控制單位階躍響應曲線
磁懸浮軸承的控制方案經多年研究技術已基本成熟。本文在深入研究磁懸浮軸承數學模型的基礎上,提出基于內模控制的控制方案,單一的參數變量確定給實時在線控制提供了便利條件。經仿真實驗可以看到,內模PID控制方案不僅能有效抑制超調,控制響應速度,而且應對干擾具有優越性能。唯一不足之處是內模PID無法準確尋找最優解,實驗中只能保證系統的響應速度、魯棒性盡可能做到最佳,但無法確定系統性能最優時對應參數的具體值,這方面可以作為以后研究的一個重點,本文設計實驗針對的是單自由度模型,為復雜的五自由度模型研究提供了可借鑒思路。
[1] Piper, George E, Owen G.Thorp III and John M.Watkins: Active Control of Axial-flow Fan Noise Using Magnetic Bearing,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05).
[2] 呂冬明,徐春廣,郝娟.磁懸浮系統模糊PID控制器設計[J].機床與液壓,2009,37(2):83-85.
[3] 侯明東.智能內模PID控制方法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學,2007.
[4] 董建磊.磁懸浮推力軸承數字控制系統研究[D].大連:大連交通大學,2009.
[5] 陸萍,等.模糊內模PID控制及應用[J].自動化儀表,2012,33(3):50-52.
[6] DSP磁懸浮軸承數字控制系統中的應用[J].自動化儀表,2003,24(10):11-14.
[7] 李德廣,劉淑琴,卞斌.磁懸浮軸承感應電機轉子拍振機理及其抑制方法[J].電機與控制學報,2012,16(2):1-6.
[8] 李中秋.磁力軸承的智能控制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
[9] 何曉鳳,鄔清海.磁懸浮軸承磁路結構分析與數學模型建立方法[J].軸承,2011,(12):54-58..
[10] 劉萬濤.主動磁懸浮軸承技術研究[D].沈陽:沈陽工業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