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營
摘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為當前國企改革的大勢所趨。但筆者認為混合所有制改革尚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國企改革更應做好頂層設計、階段推動和細節推進,更加注重將國有企業的資源、品牌、市場等優勢與民營企業的資金、機制等優勢有機結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生共贏。
關鍵詞: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混合所有制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財產權分屬于不同性質所有者的經濟形式。從宏觀層次來講,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制結構的非單一性,既有公有制經濟,也有非公有制經濟,還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共同出資成立的股份制經濟等;從微觀層次講,則是指不同所有制經濟單位的資本聯合或相互參股形成的經濟形式。而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說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指微觀層次上的混合所有制。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意義
混合所有制作為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以其完備的企業治理結構、健全的運行機制,合理的資產負債比例,良好的經濟效益,正逐步成為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的方向。
首先,混合所有制集傳統國企和私企優勢于一體。其既保持了國有的基本性質,但又不排斥非國有的東西,其運營又能按照市場原則進行,正是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在企業內部的最好結合。企業管理分生產管理、經營管理和資本管理三個層次,從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看,以資本運營為核心的資本管理是最有效率企業管理環節,發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推進國有資產監管體系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國家可以通過少量的國有資本利用“杠桿”操作大量社會資產,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不偏離于整體社會經濟目標,同時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關專家指出,未來5-10年,混合所有制經濟若能占到整體經濟的60%-80%,中國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將是十分牢靠的。
其次, 混合所有制有助于市場真正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市場機制的基本規定性就是機會均等、規則公正、資源盡可能自由流動、企業自由組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將使得各種所有制經濟充分借助市場機制的平臺和渠道,在相互競爭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合作機會和發展。民間資本可更為自由地進入傳統的國有經濟控制的領域,國有資本則可通過引入活水,激發活力,進一步做大做強。因此,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僅僅為民營資本打開了通道,同樣也為國有資本打開了通道。
再次,混合所有制有助于抑制社會資金的投機傾向。通過敞開國有經濟傳統的控制領域,可以使得充足的社會資金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而不是形成各種炒作式的投機浪潮,形成泡沫經濟。美國和日本都有過這方面的教訓。因此,我國經濟結構無論怎么調整、經濟無論怎樣轉型,都應強調以發展實體經濟為主。混合所有制經濟正是新形勢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最佳選擇。
最后,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實現多數人的利益。建立混合所有制,是一個引進國內外企業資本入股,包括讓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參股,明確各方面的責權利,增強監督和制衡的過程,這樣既可以引進國外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又可以充分調動勞動者和經營者的積極性,確保企業提高效率和競爭力。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作為國有企業,我們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不是為改革而改革、為“混合”而“混合”,必須始終牢牢把握改革的目的、方向和原則。
一是在實踐中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作為國有企業,所有的改革思路、改革方案、改革舉措,都要有利于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競爭力,用實踐證明宏觀經濟和制度的成功,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和制度的優越性。
二是推動市場化體制機制取得突破。國有企業存在的有些問題,例如政企不分、一股獨大、“一言堂”等,僅靠國有企業自身是很難解決的。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和民營資本,促進國有企業在建立完善市場化體制機制上取得突破。只有改革先行,才能混合成功。混合所有制改革最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以其為突破口,借助外力倒逼內部改革,按照市場化、國際化的方向,加快建立完善市場化體制機制,增強企業活力。
三是堅持從實際出發深化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防止“一刀切”。對于國有企業尤其是國有大型企業,從某種意義上講,不僅僅是一個企業,也是一個行業,業務范圍廣、產業鏈條長。開展混合所有制經營,必須要按照專業化發展的思路,推動各業務板塊按照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尋求發展路徑,最大限度盤活存量資產,最大限度釋放發展活力,充分挖掘內在增長潛力。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途徑
一是改善公司治理,用市場化手段解決體制和機制問題。通過建立現代化的規范治理體系,充分發揮董事會作為企業核心決策機構的作用,避免一股獨大,用制度規則來約束大股東行為,并使中小股東能夠切實參與到公司管理和重大事項決策中來。同時借助市場壓力倒逼企業搞活體制機制,破除國有企業在人事、用工、分配等方面固有的條條框框,真正做到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使管理層利益、職工利益與股東利益相統一。
二是鼓勵創新,提高企業的活力、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使國有企業的非優勢業務與投資者的優勢領域實現互補,創新業務發展模式,激發企業的活力、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資本市場募集發展資金,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國有企業的轉型升級,推動國企從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最終打造成為令消費者信賴、客戶滿意的綜合服務型企業。
三是加快國資監管方式轉變,提高運營效率。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審批事項,減少對企業內部事務的干預力度,服務企業改革發展。
四是改革紅利全民共享,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著力推進上市發展,利用國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企業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不斷增強企業活力。優化戰略投資者、財務投資者,優先考慮國內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使改革紅利惠及國民。同時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只有員工真正參與進來,并將其當作自己家里的事情來對待,才能使混合所有制改革永葆青春。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是大勢所趨,但筆者認為應該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循序漸進,著力提升企業員工的幸福感、歸屬感,建立健全機制,鼓勵員工主動作為,才能使國有企業改革在“混”上起步,在“合”中騰飛。(作者單位:中石化重慶三峽石油分公司)
參考文獻:
[1]龍躍. 改革預期深化 國企改革再迎契機.中國證券報/2013 年/12 月/27 日/第A15 版.
[2]李錦 田晶.國企改革的歷史方位與現實難題.中國企業報/2011 年/6 月/14 日/第001 版
[3]中信建投.四大維度把握國企改革投資機會.上海證券報/2014 年/4 月/2 日/第A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