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盤安
摘要:目前,研究納稅籌劃和盈余管理的文獻很多,但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研究的文獻很少。本文在具體案例分析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了二者之間的真正關系。
關鍵詞:納稅籌劃;盈余管理;應稅所得
一、納稅籌劃與盈余管理的概念
1.納稅籌劃
納稅籌劃是在法律、法規及規章未明令禁止的范圍內,企業通過對各種涉稅事項如生產、經營、財務決策等進行預先設計籌劃以期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行為過程(蓋地,1996)。
2.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就是企業管理當局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運用職業判斷選擇有利的會計政策、估計及方法以達到利益最大化的行為。
二、納稅籌劃與盈余管理的區別聯系
1. 納稅籌劃與盈余管理聯系
(1)總體目標的共性。二者總體目標都是實現股東財富或企業價值最大化。
(2)二者在實務中共同的操作方法。二者都可以運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等會計方法,比如新會計準則下,二者都可以利用公允價值,資產減值和存貨發出計價以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等這些會計方法來操作。
(3)二者有時可以達到統一。稅收籌劃既可以成為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同時也成為盈余管理的目標之一。
2. 納稅籌劃與盈余管理的區別
(1)二者具體目標不相同
盈余管理的關注的是企業的稅后利潤,而稅務籌劃關注的是稅負。也就是說,盈余管理主要包括做小盈余和做大盈余這兩種情況,納稅籌劃動機比較單一,就是減少稅負。而盈余管理除了納稅動機,還有政治成本動機、管理報酬動機和資本市場監管動機。
(2)二者具體操作方法不同
盈余管理的客體是公認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和會計估計等,最終對象是會計數據。盈余管理的手段基本上是利用會計方法,而納稅籌劃的方法除了和盈余管理一樣要運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等會計方法外,還要運用一些非會計方法,比如分割技術,例如一國應稅所得20萬元以下的適用稅率是8%,20萬元到45萬元部分的適用稅率是15%,該國允許夫妻分別和合并申報,一對某年各有應稅所得15萬元的夫婦分別申報比合并申報劃算。
三、納稅籌劃對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納稅籌劃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因此是在減少應納稅額的前提下,看該項籌劃對盈余的影響,筆者把2者關系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非會計手段籌劃法
為了便于理解,本文把不涉及會計分錄、會計政策及金額變化的方法稱為非會計籌劃法,而涉及會計政策、估計變更等會計事項變化的稱為會計籌劃法。
總之,納稅籌劃一定要結合盈余管理的目標來考慮,如例2所示,若是為了平滑利潤則有可取之處;若是為業績目標,僅考慮減稅,認為稅額作為稅前利潤的抵減項導致稅后利潤一定增加則有失偏頗。(作者單位:蘭州商學院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張英馥. 納稅籌劃與盈余管理[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7):59-60
[2]李芬 郝二虎 王麗麗. 盈余管理與稅務籌劃關系研究[J].財會通訊.2013(2):78-79
[3]潘霄雅. 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的相互作用及目標問題探討[J].新業會計.2012(9):45下轉21
[4]高 飛.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分析[J]. 山西師大學報.2011(3):47-49
[5]秦學斌. 論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盈余管理[J]. 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10(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