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輝
摘要:網絡購物隨我國互聯網的深入得以迅速發展,其在信息傳播上所具有的優勢,顯示出拓寬消費者渠道、程序簡單便捷、促使消費成本減低等多種好處,使消費者越來越多的愿意選擇這種快捷、低廉的服務。在獲取網購便利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其也增加了消費者的風險,因此,構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法律體系,使網絡購物更好更穩發展,已然成為我們面前不得不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網絡購物;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
一、網絡購物概述
(一)網絡購物的概念
顧名思義,網絡購物是指出賣人通過網絡媒體發出要約并交付標的物、買受人對要約作出承諾并支付價款的一種商品交易方式。在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過程中,只要其中任一環節有網絡的介入均屬于網絡購物。
(二)網絡購物的特點
網絡購物的最大特點在于其自身的方便、快捷,高效率、低成本、數字化、網絡化、全球化使得其突破了傳統交易在時間、空間上的局限,促使其自身得到空前發展。
1.數字化、虛擬性。與傳統交易方式不同,網絡購物是在虛擬市場中進行的,消費者面對的是網絡電子計算機,只能雙眼觀察,通過顯示屏提供的數據信息了解經營者,對商品進行評價,并作出購買與否的判斷。
2.高效化、便捷化。網絡把人們緊密連接起來,實體店的繁瑣去除后,計算機網絡帶來的便是高效和便捷。
二、網絡購物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網絡購物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思考完善的對策,以期使網購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一)誠信問題
網絡購物中,消費者看不見實際的商品,只能通過表現在圖片和網頁上的數字信息了解商品,這就為賣家夸大其詞、虛假宣傳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外,網購獲得的商品出現瑕疵等質量問題時,商家百般推卸責任,不予解決。雖有“三包”協議在先,往往可操作性較差,難以落實,或者表面應付一下,許多問題得不到實質性解決。
(二)網絡安全問題
木馬、釣魚欺詐網站是中國網民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統計顯示:2013年出現的釣魚網站中,虛假購物類網站數量最多,占比達到3073%。此外,支付環節是消費者最擔心的問題,一些盜取銀行賬號、密碼、口令卡等詐騙網站的泛濫會對消費者網購的積極性產生極大的沖擊。
(三)網購中消費者維權困難
雖然我國現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傳統經濟交易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是比較全面、具體和明確的,但是,對于網絡購物這一新興領域,這些權利救濟制度顯然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1.救濟成本過高。多數網購所牽涉的金額不高,甚至相對低于傳統購物領域,若依傳統的訴訟或仲裁模式尋求救濟,則會陷入贏了官司輸了錢的尷尬局面,毫無訴訟意義。對于小額爭議的問題,目前行業協會在投訴的接受管制、權威性和法律強制力等方面并沒有法律的授權。
2.管轄權不明。網絡活動的隨機和全球性使其活動地及侵權地變得模糊,幾乎任何一次網上活動都可能造成跨區域或國際的司法管轄權沖突。在司法實踐中,即使在我國境內的傳統經濟交易,地域管轄權沖突或行政部門相互推諉、消費者投訴無門的情況已然泛濫,更何況以網絡為媒介進行交易的管轄權沖突了。
3.責任主體難以界定。生產、銷售、運輸三大主體構成網絡購物的交易鏈條,其間任一環節出現問題,將沖擊整個鏈條,消費者權益也必將遭受侵害,而消費者維權時,各方主體往往相互推諉,責任主體就很難確認。
三、解決網絡購物相關問題的路徑
對于網絡購物因不同原因引發的不同問題,理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施不同的解決方案。這不僅需要電商、政府、科研工作者根據網購發展的趨勢,進行科學的探索,還需要進行法律體制的完善
(一)樹立網絡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
無論相關制度完善與否,作為最直接最有效的維權方式,網絡購物消費者應注意以下三點:
1.充分了解賣家資料與信息。好評率和差評率在電商競爭下,已然不可全信,這就需要消費者從中挑去客觀的買家評論。
2.全面了解所購的商品和服務。消費者在選擇時要對比相同或相似產品,以期對產品的價格、質量和售后服務作出冷靜正確的判斷,不能只圖價格低廉。
3.增強交易安全意識。電子發票已成為合法訴訟證據,消費者要預留電子發票及其他相關支付和洽談信息。
(二)運用創新型安全模式
1.推進網購模式技術的創新。建立一個穩定、安全的網絡運行環境,以期保證電商平臺及其他網絡數據的機密性、有效性、完整性,進而使消費者可以在多種應用環境下穩定、安全、方便的使用網絡進行購物等交易行為。
2.提高支付方式的安全系數。作為最便捷的支付途徑,第三方支付要推進支付方式安全性的改革和創新。
(三)給予網絡消費者完善的法律保護
1.立法方面:充實,完善現行法律體系
(1)審核和監管網絡商店的法制化。其一,在電商等網絡賣家設立的法律程序上確立商家準入制度和資格認證制度。其二,建立電商等網絡賣家的賠付責任制度。確保網絡商店以合法的身份與網購消費者進行電商平臺的交易,組建監管機構對網絡商店身份進行切實有效的認證。
(2)商家具體義務的法律化。在網上購物交易中,電子商家應向網購消費者履行的主要義務有:電商等網絡賣家詳細的身份資料必須真實可靠和交易條件必須合法完整;以通知的形式告知買家交易成立;承諾及時供貨,不拖延;確保付款機制安全,退、換貨服務渠道等相關售后服務機制通暢及時;未經消費者同意不得將消費者個人資料用于它途。
2.法的實施方面:落實切實有效的司法執法體系
(1)構建一套適合的訴訟和仲裁制度。被侵害的網絡消費者權益具有分散性和弱小性的特點,鑒于此特點,應當對其建立特別的訴訟制度,簡潔的訴訟申請、訴訟受理,以期進行司法保護。比如異地申請無須本人或其代理人到場,訴訟審理以錄像形式記錄并將錄像及結果統一送達當事人。
(2)構建和完善消費者援助制度。網購消費者的弱勢性與分散性使其無法與經濟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法律地位的不平等,繁重的訴訟費用也使得網購消費者對訴訟的價值表示擔憂。
3.法律監督方面:全方位落實監督體系
(1)政府監管要落實。法律法規授權的相關政府部門,應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對電商的監督和管理,對于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行有力的行政措施。
(2)社會監督要全面。充分發揮包括各種社會團體、各級消費者組織、企事業單位、各種傳播媒體及廣大人民群眾在內的社會力量。尤其是大眾傳播,從正反兩方面傳播電商行為,激勵電商向優質誠信企業模式轉變。
(3)行業內部監督要到位。行業自律組織不能空有其殼,要真正的做到監督,做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結論
網絡發展的步伐迅速,社會、經濟及生活的各個領域已全面滲透,其為大家進行信息交流搭起了一座互動平臺。加強對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研究,切實建立健全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提高網絡消費水平,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促使網絡購物作為一個安全、穩定的購物方式,推進我國向電商時代的轉型,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鞠曄.B2C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M].法律出版社,2013.12
[2]牛丹,侯昊辰.網絡購物環境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研究[J].情報科學,2013(7).
[3]馬笑曦.網上購物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思考[J].西部法學評論,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