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峰
摘要:隨著我國農業的飛速發展,土地的問題成為了農村人民關注的重點。農業快速的增長、農村逐漸的穩定,一般都是看農民是否滿足于土地管理的政策和對于農民土地利益的保障性。當今我國農村的土地產權制度的不完善也是讓很多的農村進行土地之爭的原因。中國農村土地產權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應該是穩定農民對于土地的擁有權利,從而可以更加的完善現在土地管理制度,讓農民能夠擁有更加完善的土地產權。
關鍵詞:土地產權;穩定農民;保障性
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特別是在農業方面也是人口極多的國家,農民的問題也是中國發展與建設的關鍵性問題之一,而現今中國的農民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土地的問題。可以直接影響農業增長、農村的穩定和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的問題關鍵是土地。雖然現在人們對于土地產權會有不同理解及認識,但是有的觀點也是相同的,土地產權不是簡單的人和事物之間的關系,而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一、土地產權改革分析
(一)、土地改革的制度
中國在實行農村土地改革的時候,應該將”產權明確化”,但是這也不一定是個人獨立擁有,只是將土地的使用權利更加清楚、明白的劃分出來,可以直接的看出哪些土地是屬于國家,哪些土地是私人擁有,并訂立具體的法律,可以讓使用土地的農民得到保障,根據現在的市場變化規律,才可以快捷的解決農村土地產權不清楚的情況。
(1)、明確農民土地的使用權利。制定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時間,為每家每戶分發‘土地使用證,從今以后,無論是國家還是其他企業有意征用農民的土地,都需要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來像農民進行購買,即便是屬于公益性的,還是要依照市場價格向農民給予賠償,或者可以以價值一樣的土地與農民所擁有的土地進行更換,但是前提是要征得農民的自愿。強行收購或強行更換,農民可以依據‘土地法去進行控告。
(2)國家整體管理
農民已經確定擁有土地的使用權后,對于各個地方所剩余的土地,政府可以公開的進行拍賣、出租土地及土地的承包等一些方式,來讓中國農村能夠發展的更好,也能夠讓農民覺得更加公平。在政府出租、或拍賣的土地會收取一定的土地稅和交易稅等,可以用來建設公共的設施,也可以開辦學校等。
(二)對于土地改革的認識
土地改革本身是把土地的所有權進行分配,把一些人所擁有的土地給另一些人擁有,而把土地劃分給另一些的人時,也會將土地的使用權進行改變。一般土地的改革其主要的目的是能夠讓政府更好的對土地進行管理,無論在任何地方,人們對于土地管理有關的不滿,一直都是讓農業發展不迅速的原因之一。因此,很多時候土地的所有權都是由一些富有者和土地擁有相對比較多的人來向農民進行轉讓。但是政府在富有者和土地擁有較多的人進行一部分轉讓時,會給予他們對應的補償。
(三)土地制度存在的問題
(1)現在的土地產權制度所給予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其實并不是排除他人使用性的產權,而是一種存在于債權意義上面的土地使用權利,這主要影響著農民使用土地和保護土地的主用性。由于現在的土地承包的關系經常變化、改動,所以導致土地產權的關系不夠明確。對于土地以后經營權利的變動,農民則關注的不是土地長期使用的收獲,而是短期能夠增加的經濟效益。
(2)農民土地產權不夠完整。在農民擁有土地使用權后,農民對自己所擁有的土地只能自己使用,不能夠進行買賣、出租給他人和不能夠轉讓給他人。但是農民作為土地的擁有者,卻不能夠對土地進行處理,作出自己的決定,所以農民擁有的土地產權只是名義上的擁有,不是真實的可以自由使用土地。其實,我國現在的土地產權不屬于所有的使用者。
(3)現在的土地產權制度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土地作為極度稀有及缺乏的資源,確沒有可體現土地的對應價格。因為現在土地的所有權是歸集體所擁有的,就是說只要是集體中的成員就可以獲得土地,因此土地作為一種很重要的資源,卻讓人們認為獲取土地是無成本的,農民不可能把土地作為極度稀有和缺乏的資源所對應的價格賣出。所以就算農民暫時不適用土地,而去進行一些非農業的經營時,無論土地的價格是低,還是土地有無價格,農民的土地收益基本上是為零的,而只要農民不荒廢土地,那他就一定會有收益。因此,農民如果在進行非農業的經營失敗了,那還是可以回到土地。
(四)土地轉讓的弊端
(1)在我國農村土地資源的有很大的差異,土地轉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面,都比較適合城市周邊的農村,因為現在城市人口增加,而很多人都沒有自己的土地,所以比較愿意再周邊租憑土地。這主要的受益人一般都是城市周邊擁有土地的農民。對很多地方的農民來說,通過土地轉讓來獲得收益的做法都是不可能的。
(2)農業生產的食物,經過企業正規化經營,會使農業生產的成本上升,會影響消費者的利益。一旦農業通過企業的經營,由企業控制產品的價格和供應,在城市人民的收入緩慢的狀況下,肯定會讓城鄉之間出現矛盾性的變化。
(3)隨意的調整農產品正常生產的結構,會影響到糧食的安全性。現在隨著市場經濟化的推廣,很多的企業的目的就是能夠獲取更多的收益,隨著現在土地的轉讓,更加有利于企業規模的擴大。
二、完善土地改革的措施
(1)加強農村土地改革規劃管理體系的建設。要想進行合理的土地規劃管理工作,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管理人員,并完善相關管理制度。若要使農村土地實現合理化利用,應加強土地規劃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從事土地規劃的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能夠從宏觀角度對農村土地的使用進行整體規劃,還要努力協調好土地規劃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杜絕因開發建設項目而引起的農用地大量消耗,應做好統籌兼顧工作,在保證農民經濟收益的同事也兼顧農用地的利用情況,做好統一的規劃。
(2)做好農村土地整頓工作。對農村的土地進行整頓可以維持農村農用地的基本平衡,尤其是在一些南方地區的農村中,由于田坎數量較多,用來曬谷的用地面積過大,馬路建設工作中占用過多農用地,大量溝塘被遺棄,若對以上農用地進行適當的整頓,不僅可以有效增加農村農用地使用面積,還能改善工地的產出率,為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對土地進行整頓整改,還能有效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循環,使農村環境得到更好的可持續發展。
(3)加強土地監督管理力度。政府應出臺一些相關政策來制約農村非法占地等行為,對已發現的非法占地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置,針對一些非法占用農用地而建造的住宅及工業建筑等,法律若要求必須強制拆除的不能通過罰款的形式進行解決,也不能使用補辦手續等方式替代,堅決杜絕只通過罰款及補辦手續的方式來處理不正當占地行為,這樣很容易造成農民思想扭曲,使他們認為只要有錢就能夠解決這些違法行為。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使用一些激勵性手段來鼓勵農村人民合理充分地利用土地,對一些已經獲取土地使用權但卻無故閑置土地的當地農民,應該處于警告、罰款或其他懲罰,讓他們充分意識到非法占地、閑置土地的不科學性。
三、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討,總結出以下措施,可以從根本上改善我國農村土地產權改革與管理方面所面臨的問題,確保我國農村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完善并規范農村土地產權的管理規范,做到用科學進行管理;加強相關機構對農村土地產權的監督力度,使農村土地的流轉及用途管理實現穩定發展;在農村范圍內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群眾對于土地使用權利的法制觀念及法律意識。(作者單位:山東省高密市國土資源局闞家分局)
參考文獻:
[1]道格拉斯 諾斯,羅伯特 托馬斯 張炳九譯 西方世界的興起[M]北京學院出版社,1988
[2]項繼權,羅峰 中國農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條件[J] 華只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
[3]溫鐵軍 中國”三農”值得深思的三大問題[J]學習月刊,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