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微
摘要:中國基于發展中國家及貿易大國的國情,環境問題是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遼寧省作為東北三省重工產業當中的經濟發展領頭羊,其在發展外貿和保護環境的沖突問題上具有代表性作用。本文通過研究遼寧省對外貿易的發展和環境問題,分析發展外貿與保護環境之間的沖突,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實現遼寧省的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遼寧省;發展外貿;保護環境
1.遼寧省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省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對外貿易總額、出口額及進口額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2013年遼寧省進出口總額為1142.8億美元,同比增長9.8%;其中,出口額為645.4億美元,同比增長11.4%;進口額為497.4億美元,同比增長7.8%。出口增速大于進口,外貿順差明顯擴大,2013年貿易順差額為148億美元,同比增長24.3%。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365.1億美元,增長23.5%,進口283.6億美元,增長8.6%;加工貿易出口227.8億美元,下降1.3%,進口139.9億美元,增長9.6%。從企業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出口130億美元,增長2%,進口142.3億美元,增長9.1%;外商投資企業出口219.2億美元,下降6.7%,進口231億美元,下降1.8%;私營企業出口285.9億美元,增長38.1%,進口122.8億美元,增長30.9%。
2.遼寧省發展外貿對環境的影響
遼寧省的經濟發展以重工業為主、以資源加工型為特征,形成了資源消耗型為主的產業結構和粗放型的經濟模式。根據比較優勢理論,遼寧應以出口工業制成品為主。2013年,遼寧出口商品中工業制成品均有增加,機電產品出口261.5億美元,增長1.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4.3億美元,增長6.7%;成品油出口46.2億美元,增長45.2%。工業的快速發展超出了自然環境的負荷能力,造成環境的污染,而大力發展外貿將使遼寧的環境污染問題更為嚴重。以大氣污染為例,2013年全省城市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為0.086毫克/立方米、0.042毫克/立方米和0.032毫克/立方米,與2012年相比,分別上升16.2%、7.7%和6.7%。嚴重的空氣污染使得遼寧省2013年1月出現了連續20天的霧霾天氣,按照新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沈陽市1月份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僅為3天。
3.保護環境對遼寧省發展外貿的制約
隨著全球環境的日益惡化,保護環境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提上日程。在《世界貿易組織協議》的關于技術性貿易壁壘、農業、知識產權和服務等協議中就涉及到環境保護的內容。發達國家的環境技術規范和標準要比發展中國家更為嚴格,有些國家甚至會借著保護環境的名義設置綠色關稅制度、綠色技術標準、綠色包裝制度等一系列的綠色壁壘,阻礙和限制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的正常發展。
以農業為例,遼寧省環保水平趕不上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涉及到的貯存、農藥殘留處理等問題上存在很多跟環保相悖的因素,從而導致遼寧省農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削弱。2013年遼寧農產品出口貿易總額為51.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3%,雖增長迅速,但較2012年的8.1%的增長率,仍有所下降。因此,在越來越高的綠色標準面前,遼寧省出口的產品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綠色貿易壁壘”的打擊,影響了其出口的增長速度。
4.遼寧省發展外貿與保護環境的對策
4.1 對環保產業進行財政支持
政府可通過政府采購、政府補貼的財政方式鼓勵企業的外貿綠色生產,引導企業轉型,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企業的資金科研基金的不足和融資困難,并加劇市場綠色環保產品的競爭,讓企業發展環保產業具有足夠的動力。
4.2 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
在發展外貿與保護環境協調發展的新形勢下,遼寧省要完善貿易中的環境保護法規,制定有關防止國外侵犯我國資源環境方面的法規,控制外商投資于污染密集型產業行為的政策法規;制定和完善環保產業專項法律、法規,促進環保產業和環保技術的發展,引導傳統型或過剩型產業向環保產業轉化。只有這樣,才能為遼寧省的外貿發展提供長遠考慮。
4.3 提高公眾環保意思并加強公眾參與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提高公眾對外貿發展的環保意識,遼寧省長期以來處于重工業時期,民眾的思維也長期處于重工帶動經濟快速發展的觀念中。加強綠色貿易的宣傳,營造環保產業氛圍;完善利益的表達與環境公益訴訟機制,使政府與不同利益群體相互溝通,相互諒解,達成社會共識,使公眾參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制定來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
4.4 開拓新市場
遼寧省的出口市場主要是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對新興的東盟、非洲等市場開發有限,這些市場具有較大潛力。企業應進口先進設備增加自主研發能力讓遼寧省外貿企業要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基礎上開拓新市場。一方面可以化解企業在原有出口市場上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規避綠色貿易壁壘,順利開展企業的出口業務,且在長遠發展的角度上更具國際戰略眼光。
4.5 實行國際綠色營銷戰略
國際綠色營銷是指企業通過交換滿足人們綠色消費需求,履行自身的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為實現自身的盈利所進行的市場調查、產品研發、產品定價、分銷以及售后服務等一系列的經營活動。這強調企業在整個營銷過程中盡可能的注重節約自然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廢品來盡可能多地降低或不污染環境。企業實施國際綠色營銷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一是加強綠色信息的收集工作,包括綠色生產信息、綠色消費信息、綠色產品信息、綠色資源信息等,以方便準確掌握國際市場的動態,制定綠色營銷戰略。二是運用綠色營銷組合策略開發綠色產品。綠色產品是指在生產到使用再到回收的過程中符合特定的環保要求能夠協調企業的外貿發展與環境保護。三是制定綠色價格,可以依據“環境有償使用”的原則將環境成本內在化,利用消費者心理學合理定價來反映資源和環境的價值,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四是建立和選擇國際綠色渠道以經濟適用原則設置分銷渠道,選擇信譽好、對綠色產品有較高認同度的代理商來共同推進國際綠色營銷戰略。五是開展國際綠色促銷,即建立與消費者之間良好的溝通來提高公眾對企業綠色產品的認同。六是實施綠色管理,開展綠色認證工作,讓綠色管理貫穿整個企業經營管理中,推行清潔生產,力爭“零污染”或“污染最小化”樹立企業和全體員工的綠色形象。(作者單位:沈陽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楊綠野.論我國的對外貿易與環境保護的沖突與協調.商情.2012年
[2]崔麗麗.全球視覺下貿易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3]張霞. 福建省對外貿易與環境污染問題研究. 對外貿易.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