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應,劉進華,謝 暉,周軍輝,劉凱蘭
(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1)
盤形制動器是機車制動作用的執行機構,如圖1 所示。自2011 年開始,已裝車近5 000 套。但其粗放式集體作業,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工藝調理不清晰、過程混亂、追溯性差、質量難以控制。所以為提高產能、保證質量,有必要建設盤形制動器流水線。

圖1 JPXZ 型盤形制動器
1.1.1 流水線生產模式確定
2012 年1 月起,公司先后組織技術人員赴常州、蘇州、南京、青島等地企業調研。通過了解,其流水線各工位分工明確、作業時間一致、節拍穩定、生產均衡準時。過程可控、質量穩定,產品一次性合格率高。
根據外出學習經驗,結合盤形制動器自身結構及組裝工藝特點,決定建成線外部件組裝、線上雙流并行生產模式。
1.1.2 理論分析
確定流水線生產模式后,開始從產品結構、工藝方法、產能節拍、人員設備、工裝工具等方面,逐步分析產品組裝過程中的各個工步,識別瓶頸、難點。或采用自動化設備,或調整作業順序,或拆并工步等,從多方面提出優化方案,通過分析,確定人、機、料、法、環、測等產品組裝全過程的相關要素,初步形成產品全新組裝工藝,為下一步工作做好準備。
根據工步作業內容,結合全新組裝工藝,參考現組裝實際過程,考慮到操作人員生理需求、作業疲勞等因素,給予一定寬放后,預估出各工步作業時間Ti,匯總出單件產品組裝時間根據市場需求預期,確定流水線應達到的年度產能C,由年度產能C 和年度總工作時間T2確定工作節拍B,B=C/T2。由單件產品組裝時間T1 和工作節拍B 得出流水線所需工位數N,N=T1/B。
根據工位數、工作節拍及流水線模式確定線上工位和線外部件組裝工位數量,同時將各工步分到各工位,確定各工位作業內容。
1.1.3 硬件搭建
根據全新組裝工藝,逐步對各工步設計制作工裝、選用工具,先后繪圖120 余幅,制作工裝50 余套;編寫技術要求,采購諸如油壓機、氣壓機、機械手、試驗臺、吹掃槍、吸塵槍等自動化設備共計30 余套;為每個工位配置鉗工桌、物料架;通電、通氣。為各工步組裝做好硬件上的準備。對于流水線的核心結構流水線主機,通過多方調研了解,選定符合線上雙流并行生產的流水線主機,通過在主機外設置鉗工工位,其能很好地滿足線外同步、線上并行的生產模式。
1.1.4 布局、物流
根據前期確定的流水線生產模式,結合車間大小和精益生產的要求,將物料架、設備等放在工位邊,方便工人隨手取放物料、操作設備;將部件組裝工位放在流水線工位邊,以便線外物料向線上流通。布局時預留出物流通道,以方便配料車轉運;為節約廠房空間及縮短線內工位間物流路線及物流時間,將流水線布置得盡量緊湊,并最終形成工藝布局圖及物流路線圖。
1.1.5 文件制度編制
為指導工人作業,對各工序均圖文并茂地編制了組裝工藝規程、標準作業要領書等指導性文件,并編制工位作業內容、物料清單、工裝工具清單等文件,說明工位信息。為保證流水線正常運轉,亦編制了《5s 管理辦法》《工具管理臨時規定》《TPM管理臨時規定》《流水線作業管理辦法》《流水線質量控制點和控制方案》《流水線異常處理辦法》《設備點檢記錄》等規章制度文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流水線運行制度體系。
1.1.6 人員培訓
為使工人了解流水線生產模式,先后對其培訓七大任務、職責分工、基礎工藝、精益生產基礎知識、工位制節拍化、工位標準化作業等知識,使之理解流水線生產模式,掌握產品新組裝工藝,后期流水線試運時亦進行實作演練,以確認工人具備流水線作業所需技能。
1.2.1 搭建、驗證
前期工作完成的細致、全面,為后期流水線搭建創造了極大的便利。2012 年10 月,公司新廠房建成投入使用,各項硬件設施也已就位,便開始流水線搭建工作。流水線的工藝布局圖是按廠房預留區域1 ∶1繪制,故選好基準,將各硬件設施按圖紙尺寸放置即可。位置定好后,便開始在地面開槽,向工位設備接氣、接電并最終完成流水線硬件設施的搭建。
進入調試階段。對優化后的組裝工藝過程從設備、工裝工具、作業方法、作業順序等多方面一一驗證,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經過調試、驗證、整改,流水線狀態良好,達到預期效果。
1.2.2 驗證、試運
產品新組裝工藝在硬件設計搭建完畢后即進行驗證,通過驗證以確定工裝設備能否滿足要求,操作是否簡便,有無安全隱患;工具型號規格是否合適,流水線運行是否流暢等內容。通過全面驗證,找出問題及時整改,為流水線整體試運做好準備。
試運是按原設想線下同步、線上并行方案進行,通過試運以驗證工位間作業是否協調同步,有無瓶頸,流水線式生產能否流暢、持續進行。試運階段,工人操作不熟練,管理、分工尚有缺陷,故存在不少問題,后期也都逐步予以解決。
1.2.3 效果
經過一年的精心建設,2012 年12 月底,公司迎來中國南車總部專家團的檢查。經評定,盤形制動器流水線榮獲中國南車“三星級示范線”最高榮譽稱號。
流水線投入生產后,取代了集體粗放式生產,效果良好,運轉流暢。工位作業內容明確,物料配送到位,工具配置齊全,工人無需走動,尋找工具物料,生產有序進行,過程簡化,質量可控,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效率提高,現場整潔美觀,工人反映良好。
經過一年多,各部門多方面努力,克服流水線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經驗不足、認識欠缺等問題。最終實現盤形制動器的流水線節拍化生產,并得到中國南車總部的認可,達到預期目標。流水線建設工作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過程,借此我們對流水線節拍化、精益生產等方面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對后續工作亦有所裨益。
[1]劉豫湘,陸縉華,潘傳熙. DK-1 型電空制動機與電力機車空氣管路系統[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8.
[2]劉樹華,魯建廈,王家堯. 精益生產[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