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文
(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廣東深圳518000)
某地調調度自動化系統SCADA 采用單點遙信狀態量方式顯示開關位置,某日該調度SCADA 系統不斷發出110 kV 某變電站110 kV 某線路開關變位告警,經現場檢查開關實際位置,確認為合閘狀態,檢查遠動RTU 裝置及接線未發現異常,再檢查遠動遙信轉接屏內,該故障線路接線均正常,然后再使用萬用表檢查該線路遙信信號電平,發現電平不斷波動,晃動不定(即DC 0V 變為DC 48V,然后 DC48V 變為 DC 0V),同時發現后臺監控系統亦有與調度SCADA 系統同樣情況出現,遠動遙信信號誤報現象明顯。
通常情況下,數字量和狀態量共同組成遙信信號,這其中,數字量主要是指在變電站內,由計算機構成,自動裝備或者與保護相關的信息;狀態量主要是指主變分接頭位置、斷路器狀態、同期檢查狀態、隔離開關狀態以及運行告警信號、繼電保護信號等。遙信量的主要來源-開關輔助節點,通過元件抖動或傳輸對遙信量采集過程的影響,誤報現象時有發生。
觸點的抖動主要是因為在信號傳送過程中輔助接點的抖動不到位,常常發生在開關等設備的就地接點和遠方、10 kV 和35 kV 的斷路器和小車隔離開關的接點處。當在惡劣電磁干擾環境下的變電站現場斷路器或者隔離開關的輔助觸點,斷路器的輔助觸點就會因為斷路器或者隔離開關的變動而發生抖動,這對分分合閘位置判斷造成一定的影響,引起誤報信號。
直流24 V 一般是遙信信號采集回路通用的工作電壓,這表明該階段的遙信信號為弱點信號,電壓無法滿足要求。但是對于回路的采集是發生在高壓環境中的,以麥克斯韋電磁原理為基準,磁場中可以產生變化的交流電場,變化的磁場也會產生變化的電場。變電站里,電磁波比較強烈,弱點信號,信號誤報也由此產生。
遠動遙信信號之所以會造成外部環境通道的干擾主要是由于信號的傳輸主要是經過溝道鋪設的電纜線路。再經過數據打包的變電站信息和數據以編制的16 進制碼源對應后,穿過遠動通道至調度主站,經過解碼,標稱系統需要和識別的數據信息。在這個過程中,若通信通道的誤碼率很高,就會直接造成遙信的變位,信息也無法順利傳輸到調度主站,進而產生信息誤報。
一般情況下,遠動遙信信號的采集只局限于站內的開關位置,整個遙信信號量大概在100 多個左右,自動化變電站中至少需要幾千條的信號,如此龐大的數據信息量,必然會增加信息誤報的概率[1]。
不同廠家的微機保護裝置在和計算機監控系統之間進行通信中,很多采用了接口單元或通信管理機。而在實際的應用中,比如四方的CSM300E 單元,接口太多,串口的擴展也多,運行中時常也出現錯誤。所以,不同廠家的系統有可能在信息翻譯中會出現數據差異,致使信息誤報。
采用雙觸點采集的方法,判別方法為兩個遙信信號,可以有效降低遙信誤報的概率。根據雙觸點的工作原理,把遙信信號接入到一對繼電器的常開閉觸點上,定義端外數字邏輯芯片電路的運算是“與”和“非”,然后再處理輸入信號。在開關輔助裝置上取常閉接點或者是常開的接點1.2 兩對,通過采集裝置對遙信信號進行采集并傳到主站系統,系統對信號進行邏輯處理之后產生最終的遙信信號。這樣的方法雖然能夠有效地降低遙信誤報的概率,但是,隨著遙信信號的增加,使得現場工作量的處理量隨之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在一些關鍵點上采用雙觸點的方式進行信號處理。
外部節點接通后電流通過發光二極管回路,導通光敏的三級管導通,斷開時截止了光敏三極管。外部觸點的狀態可以通過三極管的導通和截止來反映,這樣可以有效地削弱干擾。

圖1 消抖電路圖
串聯兩個常用的觸點,觸點信號經過遙信采集裝置的采集之后,“與”的運算在邏輯數字芯片中得以實現,并將輸出信號當做RTU 的輸入信號。接下來并聯兩個常閉觸點,再用采集裝置采集這兩點的信號,計算“或非”的運算,輸入信號可以用輸出信號來替代。這樣的一來一回,一開一閉,可以證明兩對觸點正常同時的動作時才會發出遙信信號,較小的改動二次回路實現良好的操作性。
將通用的工作電壓 DC 24V 提升為 DC 48V(DC48V 是RTU 變電站的遠動遙信信號電源,DC 110V 是綜自變電站的遙信信號電源),提高抗干擾性主要是通過遙信電源的電壓來提高。運行狀態的反應主要是通過施工設計中的雙位置觸點來反映,只要有一個常開常閉觸電出故障,即會報出無效。
工藝上增強隔離強電磁干擾能力的主要措施是選取對膠芯線和屏蔽線電纜材料,降低感應耦合的差模干擾主要可以通過對膠芯線的雙絞線感應對電壓進行感應干擾達成效果。分開布置強弱信號的線,對信號電纜和電力電纜進行必要的隔離,盡量不使用同一根電纜走信號和電力,并保持一定的距離,使平行長度有效縮短,將中間傳輸環節大大減少。與此同時,改造二次信號回路,兩線之間的回路感應進行有效規避,信號源的可靠傳輸確保,采用光纖網絡布置站內級聯用的通信線路,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干擾能力。
Us-恒壓源。Rs-恒壓源內阻,R-放電回路電阻,C-電容。

圖2 電路的電容充放電電路圖
當切換開關在“1”的位置,則電路為充電狀態,恒壓源Us對電容充電是進行充電的,當t≥0 時,電容C 兩端的電壓計算公式為:Uc(t)=Us+(U0-Us)e-t/RC[2]。
當切換開關在“0”的位置,則為放電狀態,及電容C 和電阻R 組成的多回路進行放電,當t≥0 時,電容C 兩端的電壓公式為 Uc(t)=U0e-t/RC[2]。
由此得知,電容兩端的充放電電壓與時間T 是一個一階指數關系,時間常數1/RsC 和1/RC 直接決定充放電時間的快慢。對反映電容兩端電壓隨時間變化過程的軟件模塊在調度自動化系統中進行相應的增加,遙信狀態的分與合對應如圖2 所示電路的充電與放電狀態。
定義遙信狀態“合”與“開”,設合是電容兩端的電壓為100,分時電容兩端的電壓為0。當遙信狀態為“分”的狀態時,對應的電容的電壓應該由初始值100 將為0,當遙信為“合”狀態時,對應的電容的電壓應該由初始值0 將為100。在調度自動化系統中,定義當遙信狀態為“分”與“合”時電容兩端電壓滿足如下關系:遙信狀態為“分”:電容兩端電壓由100 進入小于5,并且小于5 的時間不短于T1。遙信狀態為“合”:電容兩端電壓由0 進入大于95,并且大于95 的時間不短于T2。其中T1和 T2相當于時間常數中的 1/RsC 和 1/RC[1]。
假設開關的某個遙信狀態由“合”到“分”,但是出現了一個抖動的過程,其抖動的過程為合-分-合-分-合-分。在每一個遙信狀態的過程持續時間分別為t1,t2,t3,t4和t5。在第一個抖動狀態,遙信狀態由合—分,由于時間t1小于T1,故電容兩端的電壓U 不會由100 進入小于5 的狀態,設此時的電容電壓設為U1>5,故遙信狀態仍然為合。在第二個抖動狀態,遙信狀態分—合,經過時間t2,電容電壓U1大于95,但這個電壓的變化過程既不符合分的狀態也不符合合的狀態,故遙信狀態仍然為初始狀態合。同理對于第三個狀態和第四個狀態,電壓的變化過程既不符合分的狀態也不符合合的狀態,故遙信狀態仍然為初始狀態合。在第五個抖動狀態,遙信狀態由合—分,由于抖動過程結束,時間t2遠遠大于T1,故電容兩端的電壓U 由100 進入小于5 的狀態,故遙信狀態仍然為分[2]。
在實際運用中,通過以上的有效改良的確改善了遠動遙信信號誤報的現象,使得信號干擾信號頻發的現象得到有效消除,同時也規范了信息量,但是卻無形中增大了網絡的亢余性。在今后的實踐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1]嚴璽,高建海. 由控制回路斷線信號分析遙信去抖時間的作用與合理設置[C]//山東電機工程學會. 山東電機工程學會2011 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
[2]曹艷. 遙信信號誤報的分析與處理[J]. 技術與應用,2012(3).
[3]閻志剛.遠動遙信信號誤報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J].內蒙古電力技術,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