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裕
【摘 要】運動型問題是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近年來在各地的中考試題中屢次出現。運動型問題的解決需要尋找關鍵點和突破口,要“動中求靜,以靜制動”,將運動中的關鍵點轉化成靜止的解題點。本文將以三角形中運動型問題為出發點,研究數學中的熱點運動型問題,并由此引出關于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數學;運動型問題;課堂教學
近年來全國各地中考試題中運動型問題頻繁出現,運動型問題已經成為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中考中的運動型問題一般放在試卷最后用來壓軸,更凸顯出運動型問題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運動型問題往往涉及知識點廣,信息量大,學生只有在全面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正確解答,此類題目對選拔優秀學生、拉開中考數學成績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以2013年南通市的一道運動型數學中考題為切入點對此類問題進行分析。
1.問題的提出
3.問題的思考
通過分析問題一和二不難發現,此兩問其實非常簡單,關鍵是能夠找到解題的關鍵點,能通過轉化的方法來尋求答案的最佳方法。這就要求學生能靈活使用數學方法,而這些數學方法離不開我們教師在平時課堂上的滲透,其實往往我們很多時候,特別是在初三復習課堂中只關注學生有沒有會做這題,而忽視了培養學生思維習慣和良好解題規律的培養,不能夠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只能停留在原題水平的層面上,這樣的教學目光比較短淺,不利于學生的后續發展。問題三打破了傳統求面積問題,通過等邊三角形邊的變化,綜合運用幾何、代數等知識,全面考察了學生綜合思考與分析能力、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的運用能力,同時也考察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繪圖及分析運算能力。
4.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通過對上述中考試題的解答和分析,引出了幾點筆者對于現代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
1.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教學。在現代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注重“講”,而忽視“授”,學生在學習時只知道死做題,但不知道如何分析解題,主要原因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還不能放手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缺少思考的過程,缺少思維碰撞的過程。因此只有多讓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活動中去,才能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空間觀念以及數學的解題能力。
2.重問題情景,讓學生體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有機的結合,讓數學不再成為枯燥乏味的數字、符號問題,能更多的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體驗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對于運動型且比較抽象的數學問題的教學,教師可以多借助多媒體等手段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讓學生易懂。
3.重動手實踐,讓學生實踐數學。針對上述運動型問題,如果學生可以動手畫出三角形運動中的三種狀態,問題的解決將變得比較簡單。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在課堂上多留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學生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發現新知識、新方法,并且在此基礎上理解和掌握。
運動型問題日漸成為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方式,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相關知識的滲透和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將知識有機的綜合起來使用,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就開始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能力和數學思想的運用能力,指導好學生把握好運動性問題的兩個注意點,第一:注意動靜轉換,第二:動中尋靜。在動靜轉換的瞬間抓住關鍵點,使一般問題特殊化,特殊問題一般化,要善于在動中尋找變量和不變量,注意分類思想在運動變化中的呈現方式,能準確的找到相關的臨界點,只有把這類問題不斷的在平時課堂中進行滲透性教學才能讓學生在數學綜合解題的領域內靈活解題。
【參考文獻】
[1]陳愛萍.數學教學中運動型問題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0:35-36.
[2]蕫勤發.由一道中考題引出的思考[J].學園,2012,10:114-116.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區金北學校)
【摘 要】運動型問題是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近年來在各地的中考試題中屢次出現。運動型問題的解決需要尋找關鍵點和突破口,要“動中求靜,以靜制動”,將運動中的關鍵點轉化成靜止的解題點。本文將以三角形中運動型問題為出發點,研究數學中的熱點運動型問題,并由此引出關于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數學;運動型問題;課堂教學
近年來全國各地中考試題中運動型問題頻繁出現,運動型問題已經成為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中考中的運動型問題一般放在試卷最后用來壓軸,更凸顯出運動型問題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運動型問題往往涉及知識點廣,信息量大,學生只有在全面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正確解答,此類題目對選拔優秀學生、拉開中考數學成績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以2013年南通市的一道運動型數學中考題為切入點對此類問題進行分析。
1.問題的提出
3.問題的思考
通過分析問題一和二不難發現,此兩問其實非常簡單,關鍵是能夠找到解題的關鍵點,能通過轉化的方法來尋求答案的最佳方法。這就要求學生能靈活使用數學方法,而這些數學方法離不開我們教師在平時課堂上的滲透,其實往往我們很多時候,特別是在初三復習課堂中只關注學生有沒有會做這題,而忽視了培養學生思維習慣和良好解題規律的培養,不能夠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只能停留在原題水平的層面上,這樣的教學目光比較短淺,不利于學生的后續發展。問題三打破了傳統求面積問題,通過等邊三角形邊的變化,綜合運用幾何、代數等知識,全面考察了學生綜合思考與分析能力、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的運用能力,同時也考察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繪圖及分析運算能力。
4.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通過對上述中考試題的解答和分析,引出了幾點筆者對于現代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
1.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教學。在現代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注重“講”,而忽視“授”,學生在學習時只知道死做題,但不知道如何分析解題,主要原因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還不能放手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缺少思考的過程,缺少思維碰撞的過程。因此只有多讓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活動中去,才能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空間觀念以及數學的解題能力。
2.重問題情景,讓學生體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有機的結合,讓數學不再成為枯燥乏味的數字、符號問題,能更多的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體驗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對于運動型且比較抽象的數學問題的教學,教師可以多借助多媒體等手段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讓學生易懂。
3.重動手實踐,讓學生實踐數學。針對上述運動型問題,如果學生可以動手畫出三角形運動中的三種狀態,問題的解決將變得比較簡單。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在課堂上多留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學生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發現新知識、新方法,并且在此基礎上理解和掌握。
運動型問題日漸成為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方式,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相關知識的滲透和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將知識有機的綜合起來使用,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就開始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能力和數學思想的運用能力,指導好學生把握好運動性問題的兩個注意點,第一:注意動靜轉換,第二:動中尋靜。在動靜轉換的瞬間抓住關鍵點,使一般問題特殊化,特殊問題一般化,要善于在動中尋找變量和不變量,注意分類思想在運動變化中的呈現方式,能準確的找到相關的臨界點,只有把這類問題不斷的在平時課堂中進行滲透性教學才能讓學生在數學綜合解題的領域內靈活解題。
【參考文獻】
[1]陳愛萍.數學教學中運動型問題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0:35-36.
[2]蕫勤發.由一道中考題引出的思考[J].學園,2012,10:114-116.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區金北學校)
【摘 要】運動型問題是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近年來在各地的中考試題中屢次出現。運動型問題的解決需要尋找關鍵點和突破口,要“動中求靜,以靜制動”,將運動中的關鍵點轉化成靜止的解題點。本文將以三角形中運動型問題為出發點,研究數學中的熱點運動型問題,并由此引出關于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數學;運動型問題;課堂教學
近年來全國各地中考試題中運動型問題頻繁出現,運動型問題已經成為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中考中的運動型問題一般放在試卷最后用來壓軸,更凸顯出運動型問題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運動型問題往往涉及知識點廣,信息量大,學生只有在全面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正確解答,此類題目對選拔優秀學生、拉開中考數學成績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以2013年南通市的一道運動型數學中考題為切入點對此類問題進行分析。
1.問題的提出
3.問題的思考
通過分析問題一和二不難發現,此兩問其實非常簡單,關鍵是能夠找到解題的關鍵點,能通過轉化的方法來尋求答案的最佳方法。這就要求學生能靈活使用數學方法,而這些數學方法離不開我們教師在平時課堂上的滲透,其實往往我們很多時候,特別是在初三復習課堂中只關注學生有沒有會做這題,而忽視了培養學生思維習慣和良好解題規律的培養,不能夠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只能停留在原題水平的層面上,這樣的教學目光比較短淺,不利于學生的后續發展。問題三打破了傳統求面積問題,通過等邊三角形邊的變化,綜合運用幾何、代數等知識,全面考察了學生綜合思考與分析能力、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的運用能力,同時也考察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繪圖及分析運算能力。
4.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通過對上述中考試題的解答和分析,引出了幾點筆者對于現代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
1.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教學。在現代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注重“講”,而忽視“授”,學生在學習時只知道死做題,但不知道如何分析解題,主要原因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還不能放手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缺少思考的過程,缺少思維碰撞的過程。因此只有多讓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活動中去,才能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空間觀念以及數學的解題能力。
2.重問題情景,讓學生體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有機的結合,讓數學不再成為枯燥乏味的數字、符號問題,能更多的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體驗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對于運動型且比較抽象的數學問題的教學,教師可以多借助多媒體等手段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讓學生易懂。
3.重動手實踐,讓學生實踐數學。針對上述運動型問題,如果學生可以動手畫出三角形運動中的三種狀態,問題的解決將變得比較簡單。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在課堂上多留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學生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發現新知識、新方法,并且在此基礎上理解和掌握。
運動型問題日漸成為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方式,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相關知識的滲透和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將知識有機的綜合起來使用,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就開始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能力和數學思想的運用能力,指導好學生把握好運動性問題的兩個注意點,第一:注意動靜轉換,第二:動中尋靜。在動靜轉換的瞬間抓住關鍵點,使一般問題特殊化,特殊問題一般化,要善于在動中尋找變量和不變量,注意分類思想在運動變化中的呈現方式,能準確的找到相關的臨界點,只有把這類問題不斷的在平時課堂中進行滲透性教學才能讓學生在數學綜合解題的領域內靈活解題。
【參考文獻】
[1]陳愛萍.數學教學中運動型問題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0:35-36.
[2]蕫勤發.由一道中考題引出的思考[J].學園,2012,10:114-116.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區金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