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國慶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466001)
近年來,教育理論研究事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各種新思想、新學說如潮水般向著社會各界用來。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該如何將這些理論科學的應用在教學實踐中,這是當今世界各國教育學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德育教育作為當今教學領域中研究重點,已成為我國德育研究工作中引入注目的新問題。
長期以來,德育研究一直都深受人們的重視,在德育研究中設計內容十分復雜,其研究工作不僅是簡單的理論研究,更多的研究重點在于其獨特、實踐方面的研究。德育模式作為教育領域的新理念,它受制于社會文化、教育體系、教學背景,因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研究也不盡相同,其各種學說理念和思路眾說紛紜,互不信服。根據過去多年的研究歸納總結,在我國的德育模式嚴重主要的特征表現在自身理論研究越來越豐富,德育模式的類型越來越繁雜。
德育模式作為一個反思對象而存在的理論,它是教育事業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關于德育模式自身理論的研究主要指的是將德育模式本身作為研究對象,以教學實踐為研究重點的內容。 在過去的研究實踐中, 不少學者人為德育模式實際上是德育實施過程道德理論、德育內容、德育理論、德育方法、德育途徑的組合,它為人們觀察、理解和思考德育提供了各種方式。 同時,也有學者認為德育理論的研究并不單單是德育方法、德育計劃的研究,也不是德育理論的探索,他是一個在特定的德育理論指導下, 經過德育實踐而穩定下來的教學活動,它包含了活動內容、形式、實施方法以及評估策略等。
關于德育理論的研究,其理論特征主要包含了三個方面,首先是德育模式的形態變化,有學者認為當今的德育模式研究已經從傳統純粹的學術構建形成了跨理論研究實踐。 在德育模式研究中,普遍采用了以實踐敘事為主體的研究流程。其次,在德育模式研究功能方面,一方面表現出通過德育模式的研究,是通過尋求教育改革的賦權的研究新策略,使得德育研究逐漸從學校邁上了社會,形成了專家研究新流程。 另外一方面是將德育模式的研究作為當今教學研究的理性工具,使得學校的德育研究模式同專家研究結合起來,進而提高研究力度和優化研究策略。最后,是將德育研究模式的研究價值進行延伸,將其同行為操作價值結合, 進而在更大范圍內影響到業界的教育模式改革。同時,在當今教學領域中,德育模式已經成為學校德育研究的一種常見方式,它是體現學校德育價值的載體。
德育模式是我國德育領域研究的獨特模式,它在研究中主要表現在以敘事為主體的一種研究方式,其在研究中是尋求德育體制改革賦權為核心,以推動德育實踐發展為目的的工作模式,它的研究是通過自身理論價值的深究來規范個性教育行為,從而擴展到整個教育體系當中,為實現學校教育工作的改革提供價值載體。
從概念上分析,德育模式的研究是將原生形態的西方德育理論與我國教學實踐相機和,通過對德育模式進行解釋、表達乃至深究而實現的一種教學流程,它的出現不適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操作方式,而是根據教學實踐綜合研究的一種質變流程,它逐漸占據了我國獨特的位置與研究對象,成為我國研究領域不容忽視的工作重點。截至目前,德育理論研究已經同我國學術研究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哲學研究方法和策略。
德育模式的研究最早是西方理論研究的一種,它被關明義德育研究,并作為專業的理論術語集合、總結和歸納,一直到20 世紀90 年代,隨著西方學說在我國的興起和信息技術的普及,我國的德育研究逐漸拜托了西方學術理論的影響,使得這一理念在我國得到普及和廣泛的應用。 經過20 世紀90 年代的研究表明,我國理論界對德育模式的研究雖然仍然采用了西方學術界的觀點,但是其在理論和構建上出現了很大的出入,使得我國的德育研究逐漸得到重視,成為教育界工作人士共同關注的重點。
在這一個階段的研究中, 雖然我國沒有超越西方學術界的實現,但是最初的研究已經從西方學術界的影響中走了出來,形成了一個德育模式理論研究的新開端,為我國理論研究工作的開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截至目前,我國有關學術研究單位已經將德育教學研究列為新世紀教育研究工作的三大重點項目之一, 是國家教育部點名關注的內容,可以說這一內容既得到了專家和學者的認可,也得到我國最高教育機構的重視。 更為重要的是,德育模式的研究拜托了西方學術界的影響,逐漸同我國傳統教育工作相結合,形成了一套系統、完善的研究體制。
目前,德育模式的研究已經向著實踐行動靠攏,已經不再是傳統的理論與實踐單獨研究的問題,雖然其中也出現了逐漸結合,但是具體而言,它是自身理論方式的變革,是將理論和其他學術內容結合,從而擴大自身的包容性、可行性和合理性。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德育模式的研究才顯得更加重要,才變得深受人們的關注,已成為大膽而充滿信心的研究學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向著學校邁進。 目前,德育模式已經不僅是中小學教學中關注的內容,在一些高等院校也非常重視,尋求一套完善、科學、可行的教學管理模式已成為我國各等級院校共同面臨的重點,也是推動我國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基礎環節。
在西方國家的德育模式研究中,主要是一種以理論形態為主的研究體系,盡管當時的研究模式主要體現在實踐性、有效性方面,但是整個研究領域卻依然遵循著理論研究的范疇,它是同整個世紀研究工作相結合的新內容。 在他們的研究中,不僅需要對德育模式展開全方位的研究,而且要充分的體現研究主題的學術性、封閉性傾向,將這些內容作為追求和研究的最終目標。 事實上,任何一個德育模式都不是單純的學術性研究, 它是將學理性知識和實踐性內容結合產生的綜合體。就研究過程分析,德育模式的研究是一個具備開放性、全面性和長期性的內容,它在研究中存在著顯著的未完成性,因此在目標和內容的構建上最重要的是處理有效性、綜合性之間的關系。 正如我們過去研究得出的結論一樣,研究是一個過程性的內容,方法在研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它也是研究所創造的產生的一種特殊手段。因此,在構成性的研究中,研究者不僅深入到現場去實踐和學習,并和學術界、教育界認識共同探討和研究。 一般來說,這一階段的研究不需要修改研究思路,只要將其簡單的列為實踐敘事的研究就行了。
從德育模式的構成上進行分析,德育模式的實踐敘事顯然是非常顯著的行動性內容,它在應用中主要強調了教育實踐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及時性,然后才和理論實踐相結合。 它在研究中,強調了研究結果的假設與置換,是針對行動、思想和方法進行總結和優化的一個方法。 經過一段時期的研究,我們需要從理論、內容上進行深入的分析,確保研究工作的有效、合理開展。
德育模式的研究是實踐敘事為主的研究內容, 它正在改變著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它推動著學校德育工作的改進和優化,是純粹的行政推進專項工作。在最初的工作中,這一工作的開展主要針對中小學進行的,但伴隨時間的推移它在高等院校趨于普及,發揮出重大的優勢和作用。 經過這一理論分析, 它有可能會按照自身的邏輯去發展,盡管這一理論的可能性很小,但畢竟有了變化就會有發展。因此,在工作中需要科學的尋求出的與改革的賦權能力, 從而保證研究的合理開展。
模式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當代教育哲學理念為依托,以中小學校為實踐研究基地,采用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的方法。 關于德育模式建構的基本理論研究 這里的基本理論既包括模式建構的基礎理論,也包括模式建構的原理。德育模式基礎理論研究,為社會轉型期學校德育模式建構提供新的教育理論依托。
總之,在德育模式的構建中,我們需要加大力度研究其包容性、價值型,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研究德育模式的構建體系和理論,尋找出能解決當今教學問題的德育模式,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1]甘劍梅.近10 年來我國德育模式研究述評—兼論我國德育模式研究的幾個問題[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
[2]趙傳江.試論學校德育的有效性及其保證體系的建立[J].江漢論壇,2001(06).
[3]張霞,張毅.高校研究生科研群體建設研究與實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S1).
[4]蘇立增.國外學校德育模式的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1992(05).
[5]劉承焜,陳玉玲.論道德教育實踐的超越性及其選擇[J].教育探索. 2001(09).
[6]韓玉彬.新時期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對策論析[D]. 東北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