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協(xié)騰
(巨野縣十二中學,山東 巨野 274900)
教育學家贊可夫這樣說過:“學習積極的情感,歡快的情緒,能使他們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聯(lián)系。而消極的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
白居易又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學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用感情來打開學生心靈的門扉。學生有了對學習的熱烈感情,就會主動的探求新的知識,大膽的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頑強的克服各種困難,學習積極性就會增強,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語文教學過程總是始終伴隨著情感活動,脫離情感活動的語文教學是不存在的,從某種角度說,情感是語文教學的命脈,是語文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是語文教學中的潤滑劑、催化劑。因此,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應有機滲透情感交流。
情感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現(xiàn)代教學論中,教學被劃分為兩個領域,即認知領域和情感領域,兩者共同成為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情感因素是語文教學的要素之一。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認知和情感的統(tǒng)一。“知之越深,則愛之越切”,而愛之越切,則知之越深。
關注情感是目前語文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而需要。由于受唯理智教育的影響較深,造成了教師在認識上的片面性,往往趨向于以犧牲情感目標為代價,而只集中在認知目標的達成上。有的教案上找不到情感目標的內容,有的教案上雖有體現(xiàn),但在課堂上卻沒有落實。由于情感因素在教學中消蝕,因而,學生的美好情感的培養(yǎng)和陶冶被大大的削弱了,加強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當務之急。
教材中的每篇課文不僅是客觀事物的寫照,也是情感的載體。雖然有些課文中的情感性因素較多,有些課文中的情感性因素較少,但無不閃現(xiàn)情感的火花。只有挖掘教材,把情感點化出來,展示在課堂之中,才能打動學生的心弦,激起情感的共鳴,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情趣盎然。
作為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所蘊含的的情感,寓教于樂,調動學生內在學習的積極性。語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詩歌、富有詩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而小說、扣人心弦的劇目,美不勝收的景觀、個性各異的人物、發(fā)人深省的事件、慷慨陳詞的雄辯、氣勢磅礴或柔情似水的吟詠,這些內容中無不蘊含著濃郁的情感因素。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寓教于樂,把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以情動人,使學生在愉悅的審美滿足中接受知識,受到教育。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充滿快樂而富于興趣進行學習時,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和長時間的穩(wěn)定,觀察、記憶和思維活動也會朝著教學需要的方向積極開展,出現(xiàn)全身心投入的熱情和克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的勇氣。因此,教師要駕馭課堂,打破傳統(tǒng)的機械的分析和抽象的歸納,適當選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或朗讀,或講故事,或心靈對話,或情景再現(xiàn),或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中,自然而然地進入讀書有味、讀書入情、讀書用心的境界,自覺愉悅地投入學習,從而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加深學生對語文的喜愛,引發(fā)共鳴,激發(fā)他們內心的美好情感,也把他們引入廣闊的語文大世界中。
語文教學是作者、編者、教師和學生四者溝通感情的過程。由于受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的限制,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往往體會不出作者的情感,或體會的很膚淺。教師的真情實感,對誘發(fā)和深化學生的內心體驗,起著重要的導向和催化作用。這是由情感的感染特點所決定的。
教師要準備情感。在備課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文的感情色彩與表達方式,充分調動自己的情緒記憶,隨著人物的遭遇、矛盾的起伏、場景的變換去經(jīng)驗一番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師上課前還要醞釀良好心境。教師要用飽含情感的語言講課。教師語言的親和力,能使學生的情感不知不覺地跟隨老師的情感。一般來說,教師的語言要做到親切生動、幽默風趣、富有節(jié)奏。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要能夠運用富有藝術魅力的教學語言,聲情并茂的范讀,精辟透徹的闡析,繪聲繪色的描述,激情洋溢的即興演講,使學生身臨其境,備受感染。教師可以通過體態(tài)語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學語言的運用固然重要,眼神、手勢、動作等體態(tài)語的額也不可忽視。
作為語文教師,應堅持“文道統(tǒng)一”的原則,除傳授知識,開發(fā)智力外,還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世界觀,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前蘇聯(lián)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教師應熱愛所授學科,以博愛、寬容、敏銳的心來感染、教育學生。這種良好的情緒,對學生愛生如子的而深情和期望、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勤輔導,多談心,以周記、作文、作業(yè)批語等形式加深師生間的而相互溝通,對學生健康的內心情感給予充分肯定,幫助鼓勵那些處于自我封閉狀態(tài)或情緒不穩(wěn)定的學生從情感的天地中走出來,使他們在聽、說、讀、寫中變得更加樂觀、自信,自覺地將教師的而要求、期望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和努力的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激發(fā)教師的情緒、情感是必要的,也是容易的,難的是學生對情感的真切體驗。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所以,語文教學要十分關注學生對情感的自身感悟和體驗。
閱讀教學要注意教給學生體驗情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悟情能力。新課程環(huán)境下,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情感與思維的和諧的統(tǒng)一,將極大地影響智能結構的優(yōu)化。因此,教學中尤其是閱讀教學中,應注意教給學生體驗情感的而方法。可通過教學,把與文章有關的而背景、故事等先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明確事物的內涵和意義,豐富學生的知識,達到以理激情,情景交融的境界;也可讓學生在反復吟誦的基礎上,從整體上去理解,啟發(fā)展開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通過對文字細細的玩味和鑒賞去體會作品中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在加強課內閱讀教學的同時,還應指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尤其是名著名篇的閱讀,可以培養(yǎng)起學生對人類代代相傳的美好心靈和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達到滋潤心靈、提高修養(yǎng)、啟迪智慧和情感激發(fā)的目標。用過名著名篇閱讀,陶冶學生的情操,也為學生的習作樹立優(yōu)秀的風范。
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清理并重,特別宜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文學形象,更能撥動學生的心弦。這些滲透著強烈的情感教育的素材,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品質提供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無論經(jīng)典的教學思想,還是現(xiàn)代的教育活動,也都證明了情感的巨大作用。正如教育家魏書生所說:課堂雖小,卻有著廣闊的鉆研天地,鉆進去,入了門,師生雙方都有無窮的樂趣,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利用各種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yǎng)。寓德育于情感教學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