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靜
“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這是好消息。但就現實而言,難度很大。客觀而言,規模化養殖程度不高給監管造成的難題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7月9日,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四川創新團隊專家、四川農業大學教授白林表示:“好消息是隨著國家對制販病死豬肉打擊力度的提升,違法成本高了,這類直接危及群眾食品安全的事件在逐步減少,這是重要的進步。沒有買賣,相關補貼和監管再跟上,無害化處理水平必然穩步提高。”
不得不說的現狀
2013年3月,在上海黃浦江松江段水域開始出現大量漂浮死豬,同年3月10日,上海市農委及松江區相關部門證實,已打撈的死豬數量超過了1.3萬頭。經調查,這批死豬有不少來自于黃浦江的上游、浙江嘉興的竹林村內。
隨著媒體關注,一些游走在法律禁區的商販也浮出水面,據媒體報道稱,死豬被拋進黃浦江,一大原因就是這些收購病死豬肉的商販此前被打擊處理,當地無害化處理池又相對飽和,養豬戶便將這些“無處可去”的死豬丟河里了事。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結束。今年2月18日,上海黃浦江上游再次出現漂浮死豬,由此暴露出來的病死動物無害處理監管工作的薄弱,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了對涉及危害食品安全的刑案司法解釋,首次明確了有關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并將制售不合格肉類、農藥殘留等典型情形納入司法解釋中。
其實,國家一直都嚴禁制販病死豬肉。“但是監管難度大,面對暴利,一些黑心商人仍會冒險私下販賣。”四川省動物衛生監督所無害化處理科科長劉鯤表示:“對涉及危害食品安全的刑案司法解釋出臺后,全國抓了一批人,判了一批人,加上宣傳,震懾力度非常大,如今這類案子已大幅減少。”
不同凡響的探索
一條全自動化操作的生產線上,依次懸掛的病死豬尸體被送進處理爐內。經過3個多小時的高溫高壓處理后,物料基本化為膏狀,此后再經過干燥機烘干、榨油機榨油脫脂等處理,病死豬就變成了油脂和脫脂后的渣滓。油脂可用于制作肥皂、生物柴油、油漆、新型聚氨酯發泡料等;脫脂后的渣滓則作為有機肥,用于農作物種植。距離生產線不遠的倉庫內,上百袋已經制成的有機肥整齊碼放。這是崇州市成都永新無害化處置有限公司內的尋常一幕。如今,像永新公司這樣的無害化處理點,成都全市已建成了3個。
據了解,四川省成都市財政按“以獎代補”的方式,對社會資金投資興辦無害化處理廠進行扶持。達到規定的建設標準且驗收合格的無害化處理廠,成都市財政將分別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同時,還對其中2個無害化處理廠新采購的10臺全封閉冷藏運輸車,按5萬元/車給予無害化處理廠一次性補貼。目前,成都市還正在組織對這些車輛統一加裝監控設備和車輛GPS監控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每一輛運輸車的車輛監控、全程攝像等,確保全程可控。
“有了這些硬件,加上我們探索‘3+1工作機制,以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為主導,把養殖業主、無害化處理廠、保險公司緊緊‘捆綁,基本能扼住病死豬流向加工點和市場的通道。”成都市農委畜牧處處長楊浩介紹,按照這一機制,養殖場出現了病死豬,要首先向保險公司報案;之后保險公司立即通知無害化處理廠和動物衛生監督人員,三方一同到現場勘驗確認;最后由無害化處理廠負責收集、裝車、運輸、處理,“養殖戶只有憑處理廠出具的、加蓋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印章的《通知單》,才能在保險公司領到賠償金。以一頭豬50公斤計算,意外死亡后養殖戶可獲得460元左右的賠付,埋或者賣能有多少收入?誰都會算這筆賬。”
目前,成都全市二三圈層的14個區(市)縣,病死豬集中無害化處理工作已全面鋪開,采用集中無害化處理的比例已達到85%以上,到今年年底全市預計實現以病死豬為重點的,所有病死動物集中無害化處理工作的“全覆蓋”。
今年上半年以來,四川省簡陽市已集中處理了病死豬14486頭,羊203只、犬144只、禽5543只、動物產品20.5噸,無害化處理場共回收工業用油脂8.5噸,有機肥用肉骨渣12.2噸。從鄉鎮一級統計數據開始,簡陽就要求檢疫員、協檢員及鄉鎮財政人員和村社干部“四到場”,實行檢疫員、協檢員及鄉鎮財政人員、村社干部和業主“五簽字”,經過7天公示后形成一套檔案和無害化處理記錄及圖片,每月匯總層層上報,依照分戶建檔的補助對象,當地采取“一卡通”方式發放了補助資金103.9萬元。
不可小覷的問題
“無論多么精細的管理,養豬過程中總會有一些抵抗力弱的豬會生病死亡。”7月8日,羅江縣順河生豬養殖專合社理事長謝勇告訴筆者,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從2012年開始,年出欄5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小區)養殖環節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費用,每頭就有80元的補貼,“肯定不會隨便丟棄,更不會進行銷售,那是違法的。”
2013年,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病死動物及動物產品攜帶病原體,如未經無害化處理或任意處置,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還可能引起重大動物疫情,危害畜牧業生產安全,甚至引發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目前我國一些地方畜禽養殖集約化程度還不高,加之個別養殖戶、販運人甚至屠宰加工場(點)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存在隨意丟棄病死動物甚至販運、加工病死動物的情況,直接危害畜牧業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同年10月15日,農業部印發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列出了掩埋、焚燒、化制、發酵等無害化處理方法。
“措施是好措施,執行起來沒那么簡單。”白林介紹,當前四川省采用傳統的掩埋法處理病死豬仍占較大比例。“最現實的問題就是牽涉到利益。豬死了,還要按照這樣那樣的要求進行處理,耗費人力物力,不劃算。管理部門呢,本來人力有限,對這部分散戶根本監管不過來。而且就算真的執行無害化處理,目前我省在軟硬兩方面的條件發展程度都還不足,也是一個較大的制約。”他舉例表示,僅以運輸為例,不僅需要十分專業、較為昂貴的密封冷藏設備,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也有較高要求,“技能不過關,甚至可能在運輸、處理過程中造成多次污染,形成惡劣的影響”。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年出欄50頭以上生豬規模場(小區)在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下,共計無害化處理病死豬60.4893萬頭,享受了國家無害化處理補助場所的監督到位率100%。在白林看來,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程度和規模化養殖率息息相關,“規模化程度上來了,一個是監管容易,一個是自身處理的意識和水平也較高。在當前環境下,一些傳統的處理方式則仍將大行其道”。他因此建議有關部門除了不斷加大投入外,還要因地制宜,強化宣傳,提升養殖者的處理意識和水平,“首先知道不按照規定處理后果嚴重,而且就算條件不具備,只能用掩埋,至少應該知道做好防滲漏處理,以免污染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