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益林
(一)閱讀《風過留名為哪般》,完成1—4題。
風過留名為哪般 許祎
①2012年8月,臺風“蘇拉”、“達維”的聯袂演出剛剛謝幕,第11號臺風“海葵”便又高調登場。短短的一周時間左右,三個臺風相繼而來,這種情況非常少見,不禁讓人們談“風”色變。但同時很多人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些臺風都有個好聽或者“洋氣”的名字。臺風到底是怎樣命名的?究竟是誰給臺風取了這些好聽的名字呢?
②我們現在所說的臺風指的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熱帶氣旋按照強度的不同,依次分為六個等級: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臺風、強臺風和超強臺風。
③20世紀初,人們為了對臺風進行區別、播報及研究,開始了對臺風的命名。但是各個國家、地區對同一個熱帶氣旋往往叫法不一。為了避免名稱上的混亂,方便臺風播報和研究,世界氣象組織下屬的亞太地區臺風委員會在第30次會議時決定,制定出一套具有亞太區域特色的命名表進行統一命名。
④這個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提出10個名字。根據國家和地區首字母的先后順序將這140個名字按照14個一組進行排列。從2000年起,開始循環、重復地使用這套命名表。生活在西太平洋海域的人們每年大約要經歷27個的臺風,近十幾年次數有所減少。因此,140個臺風的名字幾乎為每6年輪回一次。
⑤一般情況下,臺風名字還是極其動聽或者比較“溫柔”的,一方面期待臺風帶來的傷害盡可能小些,另一方面則希望臺風的到來也可以有效緩解當地的旱情。大多是根據各國家、地區有名的花、鳥、動物或一些神話傳說等來命名,規則是容易發音、長度不超過9個字母(三個漢字)。
⑥同時規定:當某個臺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時,為了防止它與其他臺風同名,臺風委員會成員可申請將這次臺風使用的名稱從命名表中刪去,讓它永久地占有這個名字。此時命名表中空缺出的這個名稱則由原提供國再重新推薦。
⑦“龍王”是我國最初提供的十個名字之一,寓意是中國的雨神龍王。2000年從菲律賓附近生成的第2號熱帶氣旋曾使用過“龍王”這個名字。但這個“龍王”在加強為熱帶風暴后,很快便減弱了。在2005年時,第19號熱帶氣旋成為了新一屆的“龍王”,這個“龍王”登陸我國東南沿海后,一路肆虐,給當地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為此,亞太地區臺風委員會第38屆會議決定將“龍王”永久性地命名于這次臺風,“龍王”從此便退出了臺風名冊。同時中國需要提交新的臺風名字“海葵”替代“龍王”。
(文章選自2012年第24期《青年文摘》,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