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波 張萬筠 鄒學軍
【摘 要】國家和省、校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是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高等學校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多年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其它學生類科研項目的經歷,就如何提高各級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實現大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指導教師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需求,旨在激發和訓練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1]。在實施過程中,如何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的目標,從指導教師的角度,談談自己的體會。
我國長期以來一直以應試教育為主,基礎教育體系、教育觀念和教師的素質都在制約著創新的實現。尤其是大學生,應試入學后更是表現創新能力不佳。如何擺脫中小學的應試教育模式,盡快適應自主學習占有一定分量的大學學習生活,培養大學生創造能力,是難點,也是大學生培養的重點。
大學生在參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存在如下主要問題:一是方向不夠明確,不知道做什么;二是缺乏問題來源,前兩年的平臺教育使得學生對專業知識匱乏,無從下手;三是缺乏觀察力,不能自主發現問題。針對如上問題,在實踐中需要采取措施一一化解。
1 明確方向并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
大學生與中學生的最大區別是,大學期間是專業人才培養,有了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但大學前兩年的學習還是以基礎學習為主,這就為大學生參與大創項目增加了難度,低年級的學生不知道該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解決的辦法,一是入學后進行職業規劃教育和專業概論教育,讓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畢業后的專業性質和內容;二是學生盡早進入老師的工作室或研究室,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三是作為參加人參加到高年級的大創項目中,先鍛煉和學習,有了明確的專業方向和專業認識,知道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之后就可以獨立承擔項目。
嘗試先實踐后理論的“倒置式”課外專業實踐教育。所謂“倒置式”課外專業教育,就是課外專業實踐早于專業理論學習,學生在低年級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和專業實踐,讓學生先從感性上認識專業,利用實踐中的發現和問題去指導專業理論學習,從而達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相互促動過程。
探索“倒置式”課外專業教育模式的理論與實踐,讓學生從入學起就開始系統地進行課外專業訓練,使之加深對專業的理解和認識,并將自己對專業的感知與專業基礎教學有機結合,達到有的放矢,籍此促動學生的專業興趣和課內教學質量的提高,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并提高畢業生社會競爭力的培養目標。
學生在課外專業實踐中對專業有了初步的認知,也能在實踐過程中思考一些問題,并結合自己的認識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后,就需要指導教師進行積極引導,指導其如何設計解決思路和實施。
2 積極引領
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培養滲透到教育的整個過程,培養高素質的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是時代的需求,也是國家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但我國高校的教學方法以及課程設置很難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學生不會思考問題、不會提出問題,也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問題先找老師幫助。出現這樣的問題,也不能全歸責于學生。作為教師,應該反思是否在教學過程中教會了學生如何思考?
實際上,老師們習慣于給學生答案,以講為主,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這樣如何實現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我們需要思考作為老師的作用和角色。學生遇到問題,不是簡單的給出答案,而是要剖析問題,在分析問題過程中讓學生做出判斷,鍛煉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剛接觸項目時,往往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但老師需要積極引導,討論式啟發,讓學生先擬定方案,針對方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經過幾次類似的分析后,學生再遇到問題,就會先進行思考并尋找解決方案,然后和老師探討。這樣,學生不僅能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而且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學會了科學思維。
3 團隊意識培養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隊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以后事業成功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結協作能力,對其以后的發展尤為重要,也是保質保量地完成大創項目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指導學生大創項目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在項目團隊的管理上,給予項目負責人充分的自主權,負責項目的方案與實施。在此過程中要發揮每一個成員的作用,調動成員的積極性。同時,項目組成員也要服從項目負責人的管理,同心協力,分工負責,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共同努力。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若存在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指導教師負責協調,給出合理化建議,宏觀上進行調控,主要還是要靠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參加高層次研討
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需要給他們創新的自由空間。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旨在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開拓眼界是創新培養的關鍵要素之一。通過參加研究生學術研討會、指導教師的項目進展或階段性總結會,進而參與討論,讓大學生感受學術氛圍和氣息、接觸專業學術前沿,對開拓其思路、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參加高層次研討,也可以讓學生減弱對學術圣壇的敬畏和距離感,提高了學生對學術問題質疑的勇氣,提高其自信心,思考問題更加趨向科學和合理。
5 結語
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旨在在課外建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培養大學生主動性學習和自學能力,激發其創造性。
通過三年的指導實踐,明顯感覺到學生的科學態度、合作精神、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創項目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參與項目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如何在大創項目實施中保質保量地完成預定目標和任務,任然需要指導教師和學生來共同努力與探索。
【參考文獻】
[1]劉勝膽,葉凌英,汪冰.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的實施與體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4(6):111-112.
[責任編輯:龐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