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類比與當下含義

2014-08-22 22:42:31劉毅
領導文萃 2014年16期
關鍵詞:戰略

劉毅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是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今年恰逢其爆發100周年,相應討論在學界和政界再度引起廣泛興趣。對于一戰的研究,主要關注點包括:大戰的起源與必然性、霸權國與崛起國的關系、傳統歐洲衰落與側翼強國(美蘇)崛起、亞洲現代民族主義或“亞洲權勢”盛興、和平思潮與理想主義等。由于英德走向戰爭的歷史進程與當下世界權勢變動可能存在某種意義上的模糊相似性,關于崛起國境遇的類比研究多見于各種話語場域。怎樣看待英德關系與美中關系的相似性?一戰的當下含義如何確定?相應歷史類比是否存在局限?如何有效籌劃和平崛起的戰略與策略?怎樣認識中美互動關系進展的多元可能性?本刊就此專訪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教授。

一戰背景與當下情勢的

模糊相似

領導文萃:關于一戰爆發的起因有各種各樣的觀點,您如何看待一戰的緣起脈絡?特別是對其中是否存在著可與當下最具類比含義的要素?如何看待這些要素?

時殷弘:基本上,學界傾向于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宏觀成因歸于英德兩國敵對關系的生成與加劇。現在我們看待一戰的歷史意義,也會不自覺地關注英德競爭與美中關系的類比。應該說二者還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與可比性,當然也有重大的不同點。就相似性而言,可以將20世紀初與21世紀初都視為一個國際權勢結構變動的時代。一戰本身的必然性,也主要源于這一變動過程。起始原因恐怕還是要歸于德國方面,包括德國統一與國力暴增。19世紀后半葉,歐洲乃至世界政治中最具有能動性質的力量都集中到德意志,國際權勢結構劇烈變動的時代來臨,導致歐洲棋盤被強國填滿,不再有回旋余地。德意志統一改變了歐陸地緣政治基本構造,歷來作為強國緩沖地帶或交易籌碼的德意志諸邦并入獨立的政治單元,大大縮減了歐洲體系內在靈活性,改變了其他強國長期維持的相對位置。第二次工業革命由于特定的技術性質與地緣經濟取向,導致國家間相對實力的跳躍式增長或跌落式下降,德國無疑是前者。

然而,最令人關注的因素應該是德國要求世界強國地位的強烈抱負,以及實施此項意圖的方式選擇。德國暴發后急于追求一流的殖民帝國、海軍強國、大陸霸權,并且異乎尋常表現出對于世界強國地位的憧憬。當時德國思想界主流的話題便是,如何突破歐陸狹隘的界限,試圖以巨型強國身份造就“世界均勢”。歐洲其他國家由于缺乏政治遠見,制衡長期缺位,加劇了德國進取主義的冒險偏好。其首要目標當然是指向當時的殖民帝國、海上霸權——英國。歷史學家曾經指出:德國與英國之間所有困難的根本,“在于這樣一個無法變更的事實:英國屬于不同的霸權等級,而威廉二世渴望用劇增的國力彌補這項等級差距,并且是用過度自信、冒失、虛張聲勢的方式訴諸行動的”。由于意圖過于明顯直露,不可避免將導致摩擦與戰爭。

還有一項容易被一般分析忽略的要素,即俾斯麥外交設計“不可救藥”的脆弱性。俾斯麥很清楚,橫踞歐陸中央且異常強大的德意志帝國很可能或遲早成為眾矢之的。他所顧忌的莫過于“反德大同盟的夢魘”,外交主要任務便是竭力推遲德國同歐洲列強的對抗,采取方式則是一種純粹權術型戰略:精心構制一整套由秘密同盟合成的外交體系,比較著名的動作包括德奧同盟、德奧俄同盟、德奧意同盟等。他鼓勵法國進行海外擴張,分散其復仇心理,并且增加法國與英國、意大利的矛盾,同時在埃及問題上支持英國對法強硬,鼓勵英國在中東對抗法國。然而,俾斯麥版的大外交設計本身存在嚴重弱點,最大的豁口是對法國的持續孤立和壓制,也包括對奧匈帝國內部民族沖突復雜形勢的選擇性忽略。最大的結構問題在于其復雜性本身,需要持續的精心操作和微調。然而,正所謂“形勢比人強”,即使新興帝國也難以避開人亡政息的困頓。在國力躍升、大眾政治與帝國思潮泛濫的情形下,之前被俾斯麥作為工具使用的德意志民族主義,越來越強勁地沖擊其外交設計必須依賴的國內政治根基,而德國勢力向外大規模推進時,遭遇日益明顯的“保護主義”與推回跡象,不免使俾斯麥的保守謹慎策略走向沒落。1890年俾斯麥去職,標志著德國正式進入“世界政策”時期,并且很快拆毀原本岌岌可危的同盟設計,代之以歐洲“反德”大同盟。

當然,還有一項更為關鍵的起源要素,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這就是霸權國本身的態度和戰略選擇。事實上,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長期缺乏明確的戰略方向,遍布全球的海外利益使之陷于紛繁多樣的國際糾葛之中,對外政策難免呈現自相矛盾的景象。讓霸權國猶豫不決的是:俄德兩強哪個更危險;首先應該遏制俄國在外圍的擴張,還是要優先對付德國在歐陸的新興優勢,抑或是老對手法國在殖民競爭甚至海軍力量方面的追加威脅。只要英國態度不定,就意味著關系格局尚未極化到對抗而無回旋余地的情況。在這一脆弱當口,德國的冒進政策輔之以一系列偶然事件,終于使英國做出了決定。在摩洛哥危機、波黑沖突、薩拉熱窩事件后,由于德國繼續推行旨在侮辱法國、威嚇英國的挑釁外交,使英國最終選擇擔負援助法國的“道義責任”,德國“施里芬計劃”對低地國家比利時的入侵,一舉激活英國全部傳統記憶,徹底扭轉國會和輿論的避戰意向。戰前英德之間形成的高度經濟相互依賴與金融往來關系,仍然回天無力,根本未能阻止戰爭決定。這樣,政治與經濟邏輯之間的領域區隔暴露無遺。以上這些要素在當前仍具有諸多啟示意義,值得反思。

領導文萃:在您看來,對當前中國與世界而言,一戰緣起過程有哪些啟示或警示意義?

時殷弘:從前面的討論中可以歸納幾點做進一步思考,包括國家實力激增與意圖改變的關系問題、政治家個人與國家戰略的興廢問題、霸權國同時應對多個崛起國家的戰略抉擇、國家間相互依賴與和平的悖反,等等。這里已經嘗試揭開問題的多重可能,有利于擴展相應思考范圍。但我認為,更值得一提的啟示或者說警示意義還包括:戰爭偶然性與第三者惡劣影響、戰略猶豫和迷信、利益集團短視、民族心態與外交素質墮落等“中觀”問題。

大戰的偶然性,是一個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在多數戰爭中,第三者的作用是負面居多,提供了絕大部分的直接導火線。在這些情形中,大國在基本不關乎核心利益的地方,為附庸國或無關緊要的國家而陷入大戰,造成嚴重的國力損毀。當前有一些事態,確實需要慎重考量,比如中國與日本、菲律賓甚至朝鮮的關系把握,都需要更多戰略耐心和長遠眼界,盡量避免被外界認為是“挑釁者”、“進攻者”、“報復者”。在外交與國際關系場合,審慎靈活是一種美德,恨意綿綿、死敵心態只能將形勢推向絕地。對第三者的提防尤其關鍵。逞一時之快,急于出手、拙于避險,乃是大戰略的最高禁忌。

戰略上“不知所措”、“多謀少斷”,或者過度迷信軍事強權,無端“秀肌肉”,對于驟然崛起、戰略目標模糊的新興大國而言,既是一種常見現象,也是一種嚴重隱患,姑且稱之為“德國病”。第二帝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驕橫莽撞,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成長經歷中對強權的依賴和崇拜。德國在與英國的談判過程中,過于異想天開,要價不切實際,執意將英國推向另一陣營;說到底,威廉二世“世界一流強國”野心只能是一種力所不及、模糊無常的虛榮。現在,國內外都有很多人愿意將中國最近30年的迅速崛起,視為德意志帝國的翻版,特別是就經濟與軍事領域而言;中國追求世界強國地位抱負也是有目共睹;國內也不乏一些人迷信權力、虛榮自負。如果說這些類比還是有一些意義的話,應該是警示意義大于炫耀價值。

這就引出另一個值得深刻反思的啟示點,涉及利益集團與專業部門對國家利益的扭曲。在威廉二世治下,專制政體并不意味著決策集中化,而是與特殊的行政結構相結合,導致非常嚴重的決策分散問題,政出多門,混亂隨意。更嚴重的是,隨著戰爭技術變革,軍界決策影響力過度增加,刻板狹隘的純粹軍事計劃竟然能夠主宰最重大的政治決定。著名的施里芬計劃一開始就是以全面戰爭和入侵比利時為前提,它在戰前嚴重限制了政府外交行動的回旋余地,在戰爭危機中竟然成為戰時政府不得不接受的唯一對策權威,直接引發英德正面對抗的嚴重后果。這也是基辛格批判的“戰爭自動升級的軍事裝置”。關于當下的決策分散與利益集團問題,可以說廣為詬病、尾大不掉;利用自身專業性質與技術權威、爭奪權力和利益資源的短視行為亦有所體現,值得決策者高度警惕。

當然,還有一個同樣嚴重的問題,涉及民族心態與外交素質層面。充滿傲慢與偏見的民族主義,“跟著感覺走”、不顧后果的外交行動、暴發戶態度、政治機體的墮落,在一戰前后暴露無遺。具有類比含義的內容還包括一戰前整個歐洲社會心理的病變,包括大眾之中盛行的帝國主義思想、彌漫于社會各階層的極端民族主義、被剝奪感、暴戾氣息。這是一種由于社會急速轉型而積聚的強烈緊張、不安、偏見。戰爭本身成為一種宣泄渠道。事實上,所謂的國力“暴發”是一個偏中性的詞匯,我們現在的民族主義,至少在表面上已經走出“受害心態”,轉向“勝利主義”。但是,現在我們對美國可能還有尊重的成分,對其他國家就未必如此,雖然也談和諧共處,難免輔之以“暴發戶”眼界、“土豪”心態、“擴張”民族主義理念。另一方面,國內也充滿“中國缺乏真朋友”的感慨和抱怨。我們需要反思:是不是由于自己在潛意識里對此不夠重視,才導致客觀困難變得更難以解決。

有關一戰史類比的主要

保留事項

領導文萃:那您認為一戰起源有哪些特殊性,哪些要素屬于類比中的“保留”事項?

時殷弘:在我看來,最大的保留事項在于德意志民族道路的特殊性。它不能與其他民族隨意類比。簡單來說,德意志第二帝國面臨的根本問題是:成為歐洲強國還是世界強國。當然,德意志民族的特殊道路是“德國問題”的根源因素。它與英法俄等國不同,直到非常晚近才形成本民族的國家,與奧地利共存;曾經被認為是“歐洲政治最成熟、最有可能首創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域,由于自身和外部諸種原因,形成以各邦為獨立中心的政治邦聯,長期散亂無力,在敵國入侵之下丟失大片領土;作為三十年戰爭的主戰場,德意志諸邦喪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和財富,結果是通過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將分裂狀況固定化,并在之后兩個多世紀內作為歐洲諸強默認的固定國策,甚至成為一項“道德準則”。這種歷史境遇對德意志民族造成諸多心理后果,一直延續到統一之后:首先是根基不足,不具備深刻廣博的“目的觀”或大局觀;其次是充滿分裂、羸弱、戰爭的歷史記憶,導致一種深刻的不安全感,不能抑制關于威脅的想象,而時刻以最壞情況猜度他國;其三是由于政治支離破碎、戰禍不斷,倒向軍事管理和權威崇拜,形成典型的軍事帝國主義和權力主義人格。

當然,在俾斯麥精心操作下,軍事帝國主義遠未成為德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征或首要驅動力。然而,這種相對良好的局面因人而成,不可持續。1871年,柏林大學教授馬克斯·倫茨發表《論列強》一文,斷言世界命運將由現存各大國的“民族精力”決定,其中最有希望的國家,是遠未用足精力的德國,特別沒落的國家將是英國,面臨“英吉利繼承戰爭”。為實現“世界強國”的目標和抱負,軍事強權自然成為德意志倚重的主要手段,導致威廉二世時期無以復加的軍國主義氛圍:對軍隊價值觀的歆慕和崇尚,滲透到社會生活每個角落。加強武力的舉措特別是“造艦計劃”,得到相當強大的社會支持。威廉二世“外交與軍事第一”的政策之所以具有廣泛社會基礎,起因還包括現代大眾政治之下涌現的利益集團與公眾輿論的密實結合,二者在客觀上相互利用,使帝國主義主張可以顯著影響國家外交和戰略決策。

第二帝國的冒險行為在學界研究中一般以“預防性戰爭”、“前景理論”等概念加以解釋。簡而言之,與當今世界相比,一戰前世界權勢分布與變更的總動能要猛烈、復雜得多,在二十年內,除德國外,俄國、日本、美國急劇崛起,美國、德國甚至迅速超越英國,這種情形與當今世界有很大的區別。事實上,20世紀初德國行為的深層心理因素,除英國造成的心理陰影外,還包括對美國、俄國崛起的心理忌憚,后兩者的強盛態勢和巨大規模,導致德國認定如不迅速出手,將不得不相形見絀,永遠處于更不利的二流國家地位;這種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意味著,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的“機會窗口”實在有限。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德國實力暴發很快導致意圖改變,很多挑釁政策事后看來是無謂無由、缺乏考慮、利益無關的。

由于德國本身的特殊性,特別是“造艦狂潮”,在事實上沖擊英國的海軍優勢,對后者的世界權力、本土安全、財富渠道構成根本威脅,因此造成廣泛的恐懼和過分的敏感。進入20世紀后不久,英國政府逐漸走出戰略猶豫狀態,開始將德國視為頭號敵人。德國的進攻型動向導致英國形成兩大根本信念:必須遏制德國權勢膨脹,才能保衛本國的世界地位與基本安全;為此必須集中自身力量,并且與德國的其他對手全力合作。這些思維以一種簡潔明快的方式迅速得以落實。英俄協約、英法協約構成反德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支柱。為此可以說,威廉二世驕橫的“世界政策”是一個決定性因素,導致英國順利簡化了棘手的戰略判斷問題。

現在看來,固然第二帝國與當今中國有著根本的不同,前者發展過程的暴烈程度遠較中國崛起為甚,而后者的“謙虛守拙”乃是一種國家習慣;然而,它仍不失為一本反面教材,值得我們思考:是否值得為“面子”或所謂“世界強國”虛名而四處出擊,暗自困窘;是否可以僥幸算定霸權國不會“出手”,只會遷就或退讓,而跨越某些界限或默契;是否能夠不計成本地爭奪世界權勢,在非優勢領域無限投入;等等。

領導文萃:您認為一戰類比中的“保留”事項是否也涉及霸權國或國際環境層面?

時殷弘:我們有必要考察不同霸權國的“衰落史”,便于理解一戰史類比的重大局限性。事實上,英國衰落與美國霸權的延續,遵循的機理有所不同。前者是沖擊衰落和自然衰落兼有,并且出現大量崛起強國,相互間差距不太大,總體沖突動能十分可觀;而后者事實上并未全面衰落,崛起國家數量和沖擊力相對有限,與霸權國差距明顯,合作仍然是最優解。歐洲的多強格局不僅是一種長期現實,也是重要的外交共識或基本競爭規范;列強間戰爭和其他權勢競爭應該在目的上有所節制,在方式上遵循潛規則;實際情況也確乎如此,經典均勢論的要義也在于:維護列強間權勢大致均衡分布,維持體系結構的多元性質。但是,這種理想狀態被19世紀后半期的極化趨勢所取代,列強間在組成單位、具體身份、相對實力位置等方面急劇變化,原有的穩定關系不復存在。其中,英國的優勢地位一度十分明顯,在海軍、殖民地、遠洋商業、工業技術方面遙遙領先:1860年左右,占世界人口2%的英國生產的煤、鐵、棉占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消費的能源總量是美國的5倍、法國的6倍、俄國的155倍;當時英國完成國際貿易占據世界總量的五分之一,制造品貿易占據五分之二,遠洋航運占據三分之一;絕大部分國際資本輸出、跨國銀行網絡和保險公司屬于英國,倫敦基本上是國際兌換和支付的唯一中心;英國的制海權幾乎是壟斷性的,同時也作為傳統的領土帝國而居首。英國在歷史上首創了全球功能網絡控制式霸權形態。但是,伴隨著工業化擴散與新興強國的急劇崛起,英國處于國際變更和沖擊的匯聚點之上,權勢地位的受損程度相對更嚴重。美國在西半球的擴張,俄國在南歐、中東和亞洲的爭奪、法國在中國、非洲的擴張,德國、日本崛起的沖擊,乃是英國衰落的持續征兆。直至20世紀初,英國處于典型的晚期帝國戰略困境,窮于應付,捉襟見肘。當然,工業領域的相對頹勢,使英國徹底喪失全球優勢。技術競爭力的減弱、后發國家的保護主義浪潮,削減了英國僅有的貿易優勢,致使其在列強之間陷入孤立。其中最令英國膽寒的挑戰,當屬制海優勢的動搖:先是法國在海軍技術方面的進展勢頭,后來德國“造艦狂潮”從根本上撼動了英國固有的海上權勢,最終促使其確定德國為主要威脅。英國著手“調控衰落”,就是一個試圖區分利益主次、收縮競爭陣線的過程,并且意圖重新獲得歐洲“離岸平衡手”地位。不過直到一戰結束,這一目標在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后才部分實現。

應該看到,一戰的背景因素,特別是戰爭策源地內部構造,其復雜程度遠非當今可比。在同盟協約結構下,傳統歐洲政治的妥協媾和機制失效,模糊的跨陣營協作消失,關于對方戰略動機和軍事實力的疑懼不斷升級;在基本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對盟友的絕對必需、對失去盟友的絕對恐懼,導致第三者的肆意行動和危險挑釁;安全困境絕對化意味著安全的絕對稀缺,導致先發制人的強烈動機。可以看到,當前國際社會并不存在此種全面緊張的競爭氛圍,霸權國相對衰落但絕對領先;問題區域、熱點沖突的烈度不僅遠低于一戰或二戰,甚至弱于冷戰時期。事實上,我們時代絕大部分國家將主要精力投向國內發展而非國際戰爭。

當前國際機制、國際法的實質進展,政治文化、倫理、意識形態領域的進步,作為一項具有獨立意義的結構性要素,乃是20世紀初根本不具備的。政治文化狀況作為國際體系的基本元素,與“權勢轉移”密切相關。目前,依托國際機制、國際合作獲得的收益和國際資源,遠多于戰爭、沖突,由此形成一種“自愿行為約束”式的互動默契。和平的戰略文化、防御性現實主義在很大程度上取代進攻主義、英雄主義。盡管仍存在某些偶然因素,即使不考慮核武器的威懾作用,和平發展的可能性作為一項獨立動因,正在得到強化而不是相反。這也是我所謂“類比的保留項”。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國家戰略

設計

領導文萃:在關于一戰研究中,各國的“戰略籌劃”被認為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您認為所謂“大戰略”主要包括哪些關鍵內容?

時殷弘:關于“大戰略”研究的必要性,在一戰中得到充分體現,之前也有很多討論。丘吉爾曾經指出,“1914至1918年,作為一個整體的戰爭問題從許多不同的、互不關聯的立足點上被牽引。戰爭僵硬呆板地分為各個部分:法國、俄國和英國等各個盟國,陸上、海上和空中,補給與戰斗人員,宣傳與機器裝備等;事實上,它是一個既定時期內起作用的所有力量與壓力的拼合。”可以說,由于缺乏適當的大戰略,一戰各參戰國身不由己地卷入并擴大戰爭,最終不可收拾。

類似一種“頂層設計”,戰略的核心功用是將決策者從眼前瑣碎的要務中解放出來,將時間和注意力更多投向長期性、方向性、根本性的挑戰,嘗試塑造事態而不是疲于應付。在我看來,大戰略的核心內容即國家根本目標,包括國際和國內形勢、基本國家利益、可供使用的國家能力與資源、代價與獲益的比較等。目標的基本要求是:合理、明確、集中、有限、充足、內在平衡。大戰略不能被問題分割、不能癡迷于過程而忘記意圖與結果、不能沉溺于手段而敗壞目的。利益目標必須分輕重緩急,并且內在連貫,系統表達;目的與手段之間大致取得平衡,區分可用實力、全部實力、基本潛力,注重資源節省與對稱運用;在手段的確定方面,要避免忽視某種手段,但要突出某種手段,注意各種手段的配合,清楚各自指向的目的;大戰略應該注重國內和國際的合法性,在強制力與吸引力之間取得平衡,并以后者為主要呈現形式;大戰略的評估考量必須具有綜合性、經得起時間與實踐的考驗。同時,需要對決策的總體制和具體機制不斷進行優化和適應性調整,要為“可能的受挫”留有余地,但不能形成“退路依賴”。

非戰爭化權力轉移,需要各國具備必要的、適當的大戰略。放下具體的操作層面不論,問題的關鍵在于大戰略的核心精神層面,包括登高望遠、決斷魄力、合作勇氣等內容。例如,東亞各國特別是中日兩國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決斷,完全彰顯了大戰略應有的氣度和精髓;21世紀以來的各種行動則更像“小戰略”、“策略化戰略”,甚至有“只顧過程不及結果、緊盯眼前疏于長遠”的嫌疑,不能不引發憂慮。

在國家戰略考慮之中,很重要的一點還是“忘戰必危,好戰必亡”。我們不能確定當今的人們一定比一百多年前的俾斯麥更聰明,或者美中兩國一定會比雅典和斯巴達更有智慧。就利益和權力、抵制誘惑、管控國內外危險等諸種能力而言,包括中美在內的任何國家都是有限的。因此,關于大戰略的“非戰”取向,尤其值得政治家、決策者記取。

領導文萃:您認為當今中國對外關系就其戰略設計和運作機制而言,有哪些關鍵點值得注意?

時殷弘:剛才已經談到,大戰略的核心是自我目標的設定,首先是關于對外政策方向和重點的考量。中國要爭取一種可能性:不經過全面戰爭或冷戰對抗而成為可持續的一等強國,而不是像德國那樣屢見不鮮的“跌落大國”。“和平發展”致力于減少代價,保證可持續性,因而是“大戰略”必不可少的一項要義,雖然并非全部。改革開放以來,和平發展一直是中國對外政策的總體依托,本身也是一種戰略智慧的集中表達,特別是行動上的審慎細致、外交上的政治解決,爭取運用和平合作的軟權勢資源,漸進累積地實現長遠目的。依循和平發展的總體思路,確乎應該在戰略高度上進一步考慮如何以盡可能“柔和”、“低成本”、“弱沖擊力”的方式,持續提升本國相對于霸權國的權勢地位。中國需要具備深謀遠慮的對外關系戰略,包括內在合理平衡的全方位外交。一方面重視美國,爭取對己有利的中美關系;另一方面還是要開拓外交市場,“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尤其要注意將外交戰略操作的重心置于亞洲和周邊地區,努力在一種整體的戰略框架內處理周邊關系和區域內大國關系,謹慎應對主權糾紛。在無損于清晰界定的根本利益情況下,側重保持老朋友、結識新朋友,抑制舊怨恨,避免新敵意,將廣義的東亞作為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世界強國的首要平臺,審慎恰當地考慮建立各種伙伴關系、準聯盟、非正式盟友關系。參照邊際收益原理,需要在美國之外,與其他大國或次大國發展更多關系,考慮如何升級關系韌度,而不只是停留在經貿層面。從一戰前的世界經濟史可知,當時的全球化程度相對于技術條件而言,不亞于20世紀末;經濟相互依賴與和平的關系并不帶有線性或者可預測的性質。這也是政治外交與國際關系的價值所在。從大戰略角度考慮,無論是相對順利、相對麻煩、相對誘惑的國際環境下,都需要保持關于基本目標的清醒頭腦與堅強意志,減少不切實際的期望。

大戰略的運作機制方面,最基礎也是最緊要的影響因素仍在于國內。需要堅決有力、不失謹慎的改革,盡量減少對外部尤其是美國的戰略依賴。有一項性質敏感、圖景不明朗但至關重要的問題,前面已經有所涉及,就是關于中國對外關系過程缺乏協調、波動不穩、自相矛盾的狀態。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種應有的“戰略模糊”,而是一種“戰略失常”,已經引起國內外觀察者的深度關注。當然,它主要源于中國社會內部快速而深刻的轉型、流動、變遷過程,顯著但模糊地改變著中國的政策制定與行為方式;同時,它也反映出快速崛起的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變化,以及相應的不確定感。當然一定意義上也體現出新興大國在思想準備、政策預想、實踐經驗方面的明顯不足。歸根結底,轉型社會產生的弱勢群體、國內諸多困難與問題,仍是大戰略的關鍵掣肘因素。百年之前,德國受洗于“浪漫主義”、“暴力主義”、“神秘主義”、“超人主義”、“種族主義”,不能自拔。當今中國愈益高揚著“網絡民族主義暴戾化”、極端反權威的社會群體情緒、民族矛盾顯性化等難題,對此應有足夠的戰略警醒。

和平崛起與中美互動的

多元可能

領導文萃:您怎樣解讀21世紀前期中美互動過程中的困難與成就?中美戰略互動的多元可能性是否存在?

時殷弘:在我看來,中美關系和平進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強國,美國的確缺乏真正容納非西方強國的歷史經歷和思想準備,其政治文化也不能認為可以促使其平等對待非西方大國。因此,某種程度上的“權力傲慢”難以避免。然而,這并不是問題的全部。中美關系的積極面向在于: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弄明白,處理好與非西方政治軍事大國、經濟增長極的關系,對于美國自身繁榮進步和戰略穩定而言至關重要;世界范圍內的組織協調能力、政治與心理上對多元差異性的兼容能力,是美國得以長久保持世界領導地位的必備素質。近年來,眾多美國對外決策精英和思想庫成員在不同意義上都強調過這一點。當然在世界層面也存在長期合作的有利條件,主要基于核威懾、代價考量、道德憎惡等因素,大國間戰爭可能性大致消失。中美兩國為實現和平前景,必須學會和平協作,問題是相互學習適應過程的時間長短或者艱難程度而已。固然我們還不能最終確定“美中和平”的美好愿景,由于互動關系核心層面的管控已經在關鍵時點體現出有效性,而且也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實踐經驗,只要兩國的政治決策層繼續維持“心照不宣的默契”,關系互動進程是可以預期的。事實上,當今美中關系對英德關系的超越,很可能是由于競爭規則與互動模式的重新定義。同樣應該承認,這種超越本身的“質性”或者說獨特性應該有所保留,不能認為中美關系一定能夠良性或惡性發展,仍不能存有任何“一勞永逸”的戰略怠惰。

領導文萃:您認為美國方面在實現中美互動積極前景方面,有著怎樣的核心戰略考量?

時殷弘:中美關系的現狀與當前走向表明,結構性的對立危險仍然是存在的,包括中國加速度式的軍力建設(包括海洋、外空、導彈等戰略力量投射)、在地區事務和世界事務中的“有所作為”、對美國及其盟友的態度調整等等,都可以說是美國戰略精英的憂懼事項。但是,我們不僅要看到一戰前英德競爭的毀滅性后果,也要看到中美互動可能的積極走向。事實上,有關中國作為“巨型國家”持續發展成就的預期,對美國而言乃是一種“戰略資本的評估要件”,崇尚實力、講求效率、富有戰略思維的美利堅民族,只會選擇那些真正與“對手”名號相稱的國家展開合作博弈,而不去理會那些“不值一提”的對手。

可以想見美國在今后一個歷史時期內很可能傾向于逐漸以和平方式給出一種“最終解決”,即區分不同功能領域和地理閾限內的力量對比和影響力對比,接受中國在某些區塊內的領先地位,例如包括戰略威懾、戰略空間的局部優勢、貿易金融、發展中國家合作、大國協調與合作等;同時美國致力于在技術、軍事等核心領域保持領先優勢,繼續維系在重要區域的關鍵影響力。這是中美之間“平分秋色”最有可能的圖景之一,實際上意味著一種“有選擇的優勢”、“優勢分配”而非全方位優勢、優勢壟斷。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可能不再以浪漫而抽象的“戰略互信”作為中心原則,而是集中關注如何建立默契,尊重對方具體的緊要利益和重大關切,更加務實地協商處理具體分歧和利益摩擦,故此雖然不像之前那樣理想主義或完美主義,至少更加現實,具有可獲得性。當然,這種“最終解決”方案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結果,但也不可能通過完全累積性的零碎安排而實現。中美兩國應該考慮改變過去互動中常有的做法,包括“少索取少給予”、“少索取不給予”、“多索取不給予”,反之應排除國內外多種干擾,基于戰略思維嘗試踐行“多索取多給予”。這種選擇當然是在尊重雙方及有關各方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逐步“試錯”的結果,但至少提供了一種可用的戰略進取方向。

值得記取的是:國際戰略互動是一個歷時經久的超長期進程,不是立等可取的診療結果。國際政治是相對的、能動的,一國權勢相對下降和他國權勢相對上升趨勢并非不可改變或確定不移。對于美國與中國而言,通用的戰略邏輯仍然應該是“改變自己,影響世界”。加速內部發展,包括人民福利、社會改良、體制優化、內外關系理順等諸項工作,是一種“自求多福”的明智做法。考察包括一戰在內的歷次世界權勢轉移過程,“民生本位”、“戰略耐心”、“不作死不怕死”,可以說是制勝的關鍵。

猜你喜歡
戰略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實施農村“黨建護航”戰略的創新實踐思考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0:56
戰略
三步走戰略搞定閱讀理解
戰略
戰略
擴大開放是長期戰略
導致戰略失敗的三大迷思
解放戰爭戰略考
軍事歷史(2002年4期)2002-08-21 07:47:44
清代初期兩次對臺作戰的戰略指導
軍事歷史(2000年1期)2000-12-06 05:54: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色AV色 综合网站|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91av国产在线|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午夜a级毛片|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国产jizzjizz视频|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av在线5g无码天天| 5555国产在线观看|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成年人午夜免费视频| 熟妇丰满人妻|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视频6|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五月婷婷综合网| 亚洲三级影院|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自拍偷拍欧美|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jizz|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成人欧美日韩|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www.youjizz.com久久|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成人亚洲天堂|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日韩欧美91|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日本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蜜臀|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在线国产91| 亚洲嫩模喷白浆|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蜜桃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色哟哟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