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淇
為了讓首都百姓吃上放心菜,2013年北京啟動了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設工作,在全市10個區縣篩選出20個基地簽約成為市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形成了無病蟲育苗、產前消毒預防、產中科學防控和產后殘體無害處理有機結合的蔬菜病蟲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
科技發力 京郊蔬菜更安全
“為使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蔬菜,近年來我們花大力氣推廣了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站長周春江表示,目的是依靠科技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控制污染,保障蔬菜的質量安全。
究竟什么是綠色防控?記者隨農業局專家走訪了京郊的幾家菜園。平谷區錦華莊園的107個蔬菜大棚內熊蜂花間飛舞,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一畦畦番茄綠葉、紅果、黃花相互映襯,黃板、藍板錯落有致、點綴其間,勤勞的熊蜂在蔬菜大棚里忙碌授粉。據農業局專家介紹,熊蜂授粉既是綠色防控的重要技術內容,也是綠色防控的形象代言。使用熊蜂授粉,可以促使農民減少化學農藥和激素的使用量,提高蔬菜品質和產量。更重要的是,熊蜂對農藥十分敏感,溫室、大棚里使用熊蜂就必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取而代之的是綠色防控技術。可以說熊蜂是綠色防控技術的“監督員”。
錦華莊園總經理孫金旺自豪地說:“這些熊蜂對殺菌劑、殺蟲劑都特別敏感,所以有蜂就不會打藥,而且熊蜂授粉的增產效果明顯。由于采用熊蜂授粉,不僅產量比往年提高了30%,而且沒下架就以準綠色食品被高于市場40%的價格訂購一空。”
在延慶北菜園蔬菜聯合社,300多個大棚整齊排列,隔一段就有一盞太陽能殺蟲燈,北菜園經理趙玉忠說:“可別小看了這燈,它可以發出對害蟲很有吸引力的光譜,引誘害蟲奮不顧身‘飛蛾撲火,能殺死玉米螟、甘藍夜蛾等1000多種害蟲”。每個大棚門口都有紗網一樣的“門簾”,還有“腳墊”, 趙玉忠介紹說, “門簾是防蟲網,就像一個大蚊帳,有了它,棚外的蟲子就別想鉆進棚里;腳墊是消毒用的,防止人把病菌帶進棚里, 我們每個小的細節都嚴格按照植保站要求,使用綠色防控技術。”
原來綠色防控就是采取這些物理防治技術控制病蟲危害,既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又保護了生態環境。據北京市農業局專家介紹,綠色防控技術經過多年推廣,在京郊應用已經比較普遍,而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是從蔬菜無病蟲育苗、產前消毒預防、產中科學防控和產后殘體無害化處理,高度集成,可以說是全國領先的升級版綠色防控技術,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建設防控基地 打造放心菜園
據北京市農業局負責人介紹,從去年1月份開始,市植保站按照有一定面積規模、有較好基礎設施條件、有專職技術人員、有相應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有較好帶動引領作用“五有”選點原則,篩選了20個示范基地,并以每年新增10-15個的速度,到2020年北京市綠色防控示范基地有望達到100個。
“所有示范基地,除了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外,還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保證蔬菜綠色防控技術的使用率、覆蓋率及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達到‘三個100%。每年我們都要對這些基地進行考核,基地生產的蔬菜隨時抽檢,不按標準生產、或產品不合格的將隨時被淘汰,并及時向社會公布。”周春江介紹,“我們將充分發揮基地的規模優勢和集中管理優勢,以基地為核心,不斷向外輻射,逐步帶動北京地區蔬菜的安全生產。”
架起網絡平臺 倡導優質優價
“如果我們的基地里生產的蔬菜不能達到優質優價,農民以普通菜3倍成本種出的有機蔬菜,跟普通菜一個價,農民勢必又會回到打農藥的路子上。”周春江分析說,“北京近年來一直在打造蔬菜的優質品牌,加大補貼力度,鼓勵農戶種植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然而,補貼再大,也是輸血。要想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下去,必須通過市場提高其自身的造血功能,所以我們要把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延伸到產后服務,通過政府行為倡導優質優價,以優價保證優質,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化學農藥的濫用。”
“為此,我們建立了綠色防控示范基地服務平臺,消費者則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關注和了解放心蔬菜的生產情況,挑選無公害、綠色、有機各種價位的產品。”
眼下人人追求吃得健康,市民對高品質的蔬菜翹首企盼,卻苦無覓處,農民精品菜養在深閨,苦無人識,賤價出售甚至血本無歸。北京市植保站架起了農民與市民對接的橋梁。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植保部門是檢測蔬菜質量的權威,由他們建立網絡銷售平臺,抬高門檻,讓真正的放心菜進來,隨時抽檢隨時淘汰,使消費者放心,農民省心。綠色防控體系延伸至終端,可以說將從根本上杜絕化學農藥的濫用,也必將開啟產業良性循環、持續發展之路。
帶動產業發展 護衛北京碧水藍天
隨著綠色防控體系的推廣,京郊越來越多的農田用上瓢蟲、捕食螨、麗蚜小蜂等“天敵昆蟲”消滅害蟲。眼下,密云、海淀、延慶已有專門生產“天敵昆蟲”的“蟲工廠”, “蟲工廠”每年有200多億只“天敵昆蟲”飛赴田間殺害蟲。據介紹,北京生防中心天敵繁育基地正在籌建,建成后,產能將達到500億只,隨著“天敵昆蟲”隊伍的不斷壯大,殺蟲劑的使用可能會大幅降低。
在綠色防控示范基地,為了給植物一個不易染病的好環境,植保站要求園區所有雜草、作物秧子、枯枝爛葉都要及時清理,通過機械粉碎、高溫發酵制成有機肥還到田里,不但減少了病害的傳播,還變廢為寶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了土壤結構。據介紹,目前,京郊已有50多個規模蔬菜生產園區可以就地變廢為寶,生產有機肥。
“‘全程綠色防控體系的推廣除了帶動生物天敵產業、有機肥產業外,還將帶動物理防控寄物產業、生物農藥產業的蓬勃發展。園區里黃板、藍板用得多了,就會有更多的工廠生產物理防控寄物;不使用化學農藥了,那么替代產品就會出來,隨著生物農藥的廣泛使用,化學農藥工廠就會逐漸減少。”在周春江激情的描述中,我們仿佛看到環保產業蓬勃發展的前景,一幅生態美景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