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作為貧困山區,農產品市場怎么開發?”5月3日下午,剛到新化,《農產品市場周刊》的記者就迫不及待地向新化縣委農工部的同志了解新化的情況。
縣委農工部部長鄒小雄被大家戲稱為新化三農領域的本土“策神”,他以“三字經”作答:“做自己!”
回答看似簡單,但通過接下來幾天的調研、采訪,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這位本土“策神”的用詞精準。“做自己”這樣的答案乍一聽略顯隨意,仔細品味卻意味深長。
山區農產品資源豐富
5月4日上午,新化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李南新向記者作情況介紹。讓我們大吃一驚的是,這個山區貧困縣農業資源竟是如此的豐富。
新化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明顯,年平均氣溫16.8℃,降水量1453.5毫米,日照時數1488小時,無霜期281天,良好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新化農業的發展。新化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農作物種子基地縣和糧食儲備基地縣,是全省氨化秸稈養?;?、模式化稻田養魚基地、玉米生產基地、速生豐產林基地和雙季稻田成建制畝產過噸糧縣,又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水土保持項目縣。糧油、畜牧、水果、水產等,形成了規模;作為特色產品的茶葉、烤煙、苡米、玉米片、銀花、厚樸、杜仲、天麻等,已建成了“基地+農戶”的生產格局;新化是湖南省10大林區縣之一,主產杉、松、楠竹、栗樹等,并有華南虎、金錢豹、娃娃魚、紅腹錦雉、銀杏、金錢松、紅豆、天獅粟等珍貴動植物資源。而這一切意味著作為山區農業大縣的新化農產品開發從來就不缺品牌題材。
李南新副縣長強調,地理環境的多元差異賦予了新化縣全境物種多樣性。因此,新化山區農產品開發品牌基礎好,不少農產品不只是深具特色,而是特有——具有唯一性!
當日中午,記者被農工部的同志引領到縣城一個叫紫鵲莊園的門店。樓上有千余平方米的展廳,隨處可見經過精心包裝過的農產品。令人感嘆不已的是,如此門類眾多、琳瑯滿目的農產品抑或食品全部產自新化——有冷凍處理過的山菇,曬干處理過的蕨根、野菜等等,它們被歸為天然有機食品;被作為有機營養食品歸類的黑米、紅米、紫米,無疑已是米市的“貴族”;至于茶這一類,有黑茶、紅茶、綠茶、白茶、花茶,加工工藝各異,禮品包裝也是五花八門,讓人目不暇接……新化山區農產品商品化、市場化程度竟是如此之高,這也是我們不曾料想到的。
新化農產品品牌特色鮮明
5月5日上午,縣委農工部安排記者去水車鎮、奉家鎮。一路上的山清水秀讓大家見證了新化縣生態建設的成果。有同行專家贊嘆: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啊!
到水車鎮已是中午,記者在鎮政府食堂就餐。柴火臘肉、稻田魚、蕨根粉、神仙菜(一種高山野菜)……桌上的美食都取材于當地農產品。鎮長羅治貴見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且贊不絕口,也是滿心歡喜。他不無自豪地告訴我們,好山好水好食材,柴火臘肉新化最好,而新化最高標準的臘肉就在水車。
午餐后,記者忙著向鎮農技站站長羅治柏詳細了解當地農產品開發情況。“好山好水好食材”成了新化農產品市場開發整體的品牌營銷主題,而做食材成了新化各鄉鎮開發農產品的主流。羅治柏介紹,水車鎮農產品開發采取的是“公司+農戶”的模式操作,目前主要有新智文公司、紫秾公司、隆平糧社。農戶最直接的好處是訂單收購,而公司負責生產集中規范指導、質量統一監控、產品適度規模開發。目前商品化、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是本地產的特色米。譬如特色紅米,含鐵元素比較高,海拔800米以上,種植歷史悠久;特色黑香米,富硒含量大,比較香。黑色香米耐寒,海拔200-1100米都可以種,溫差較大香味才濃。目前種植面積1000畝左右,畝產400-600斤左右,最高畝產800斤左右。生產成本約800元/畝,按3.5元/斤收購,農民純收入大概1000元/畝以上。公司收購、加工后以禮品形式銷售。新智文公司取得了有機認證,紫秾公司取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認證,隆平糧社則嘗試種植新品種。
同行的鄒小雄部長補充介紹,新化縣著力打造黑茶、黑米、黑豬三黑產業,其中新化的黑豬產業以梅山土豬為重點,也是以“公司+農戶”的模式操作。目前已有兩個國家級養殖場,其產品已經進駐省會城市知名賣場。
奉家據說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所在地。這里的農民合作社將茶產業做得風生水起。我們走進群山環抱的靜謐農舍,傍溪品茗,那份愜意讓人恍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農家樂成農產品行銷平臺
好山好水成就了新化的特色食材,而好食材又成就了新化的特色美食。新化縣常務副縣長姜世星介紹,餐飲行業崛起美食湘軍,而在美食湘軍里,還有一支精銳,那就是新化梅山美食。
姜世星說,梅山菜恰如其分地把握了湘菜的精髓:和而不同,辣而不烈。新化作為蚩尤故里,流傳著很多有關蚩尤的傳說和故事,而這些故事里有著許多稀奇古怪的菜名和菜式,隨著故事的流傳,菜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強。千百年來,新化飲食獨具特色,自成體系,比較有名的就有“十葷”、“十素”、“十飲”之說?!笆潯本褪侨蠝⒀┗ㄍ琛⒚追廴?、鴨子粑、柴火臘肉、回鍋狗肉、泥鰍鉆豆腐、水車魚凍、稻花魚、肘子肉?!笆亍本褪潜痈?、穇子粑、糯米粑、酣蕎粑、糍粑、蕨粑、擂米粑、淀粉粑、粽子、燒麥。“十飲”就是擂茶、涼粉、水酒、蛇酒、米燒酒、甜糟酒、苡米酒、云霧茶、青紅茶、金銀花甘草茶。
姜世星說,一方面好山好水好食材成就了新化農家樂餐飲——好山好水,旅游拉升了食宿餐飲需求,而好食材又支撐了農家樂餐飲特色風味的品質;可另一方面,伴隨農家樂的不斷發展、壯大,農家樂餐飲反而又成了食材行銷的主力:一是農家樂餐飲發展對食材品質與數量的需求客觀上帶動了相應農產品的種植、加工;二是農家樂規模店為了新增盈利點還將食材禮品式加工,在店里展銷,這相當于農餐對接,以本地食材加工設計新化名、優、特旅游產品進駐了農家樂的餐館酒樓。
農家樂對農產品行銷的作為還沒有就此止步。新化的農家樂餐飲跨地域擴張也成功地帶動本地農產品銷售走出去,而且越走越遠。鄒小雄部長介紹,新化農家樂餐飲出現了一批在全省都已經很搶眼的品牌店,新化三大碗先是將店從縣城開到婁底市,繼而省會城市長沙;還有湘儂寨餐飲連鎖,省內直營店就多達10余家,分店甚至開到珠海。這些在都市里搶灘設店的新化品牌餐飲,既做大做強了梅山菜品牌,又為新化農產品品牌城市營銷提供了窗口、陣地?!安惋?食材基地”這種農餐對接的山區農產品開發模式在新化已成氣候。
湘儂寨連鎖餐飲的總經理向柳珍是新化人,記者在新化調研、采訪時得知她正好回家鄉省親,鄒小雄部長出面幫記者聯系到了她。她笑容滿面地對記者說:“湘儂寨起步于新化農家樂餐飲。為了有利于連鎖加盟,總店現設省會長沙,但梅山菜一直是湘儂寨菜品的主打。湘儂寨創業者無一例外都是新化人,為家鄉新化做點什么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僅我們湘儂寨系列品牌規模店,在湖南就有近20家,珠海分店即將正式營業,近年還有在北京設店的計劃。我們這些店每年銷售的新化大米、土雞、火焙魚、稻田魚、鮮豬肉、土雞蛋、茶油、蕨根、神仙菜、柴火臘肉、茶葉、白溪豆腐、穇糍粑等等,總數量是十分可觀的——這應該算是我們為家鄉作了點貢獻吧!”她還向我們透露,他們的湘儂寨食品公司的系列食品產品也均取材于新化,而銷售渠道就是他們自己的餐飲店。她感喟:“日積月累,小螞蟻搬大象,新化農產品銷售額度就‘大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