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伴隨嶺南地區的藍莓進入成熟期,廣東省河源市船塘鎮石崗村內,昔日幽靜的山坡間,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原來是該地舉辦的“藍莓采摘節”,吸引了來自廣深莞等地游客前來觀光采摘。只見,石崗村茂青藍莓種植基地的藍莓猶若一顆顆灰藍色的珍珠掛滿枝頭,新鮮的藍莓甜中帶著一絲微酸,讓游客直呼:吃著過癮。欲打造10萬畝藍莓基地、被譽為河源市“聚寶盆”的燈塔盆地儼然已經開始發揮它的魅力了。
正在崛起的燈塔盆地
河源市曾是廣東地區的貧困地區,全市山地和丘陵地形占89%,谷地和平原地形僅占11%,是典型的山區市。該市的東源縣還一度是國家級貧困縣。若干年后,出乎當地老百姓意料的是,曾經讓他們貧窮落后的山溝溝,恰恰給了河源市一片凈土,讓今天的國家級農業示范區有幸安家于此。
河源市燈塔盆地,包括東源縣的燈塔、雙江、澗頭、船塘等8鎮,連平縣的忠信、三角、大湖等6鎮,和平縣的公白、禮士、合水等6鎮。共計20個鎮,總面積2291.24平方公里。早在 1996年,廣東省政府就已正式批復建立燈塔盆地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拉開河源市“三高”農業開發序幕;2010年,河源市提出啟動燈塔盆地新一輪開發,建設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的戰略部署;2011年,該市提出,在未來5年,河源農業工作要以燈塔盆地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載體,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市;2012年燈塔盆地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2014年,河源市政府決定自2014年上半年起,該市計劃利用5年時間,擬投資10億元在燈塔盆地建設10萬畝藍莓種植基地。目前,河源全市藍莓推廣的種植面積近4000畝。該藍莓基地一旦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32億元以上,同時可提供5萬個就業崗位。
如今,曾經窮字當頭的河源市,自從有了“國字號”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后,不論是當地政府、企業,還是普通百姓,都一心一意撲在生態農業的發展道路上。
廖利坤的三農夢
燈塔盆地的崛起,讓生活在這片凈土上不少懷揣“三農”夢想的農民企業家有了蠢蠢欲動之心。上文中提到的茂青藍莓種植基地系河源市三農人文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農業種植合作基地之一。本土出生的廖利坤,于2012年5月注冊成立河源市三農人文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農人文公司”), 無獨有偶,2012年也正是燈塔盆地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被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一年。對河源市農業發展來說,2012年是該市農業發展的大年;對廖利坤來講,2012年也是他正式邁向“三農”的起步之年。立志要在“三農”事業上有所作為的廖利坤,特意給公司取名時加上了“三農”二字。
自幼生長在農村的廖利坤,家鄉的一山一水都帶給他童年的快樂,從小他就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帶領家鄉人民脫貧致富。于是,曾多年在外打拼,通過搞基礎建設走出小山村的廖利坤,想搭乘家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順風車,回到燈塔鎮注冊公司,栽種果木,設立廠房,并與當地多個有實力的農業種植基地合作,以股份制形式,加入到生態農業的行列中來。
共贏式構建近萬畝基地
現在三農人文公司擁有檸檬種植基地約1500畝、藍莓種植基地約3500畝、獼猴桃種植基地約3000畝。基地均坐落在燈塔盆地各鎮的山地中。其中,三農人文公司與河源市威盛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攜手成立股份制公司, 先后與河源市和平縣大壩鎮的700多戶農民簽訂種植與收購合同。年收購量高達3000多噸,目前已成為河源市最大的獼猴桃種植基地與重點試驗產業,帶動了當地大批農民致富。
端午節前夕,記者一行走訪了三農人文公司的檸檬種植基地、藍莓種植基地和部分廠區等。被形容為“東江大地萬頃綠”的河源市,不論行至哪里,滿眼盡是連片的翠綠。
隨后,來到燈塔鎮高車村的一個山坡前,放眼望去,山坡上到處是已經掛果的檸檬樹,摘一片鮮嫩的檸檬樹葉放鼻前深吸一口氣,是滿鼻的清香。廖利坤摸著枝頭翠綠的檸檬果,笑言道,這里的果木呼吸的是5A級的空氣,吸收的水源是純凈天然水源,結出的果自然是人間美味。
廖利坤告訴記者,在沒有種植果樹前,當地很多山地都是雜草叢生,創造不出太多的經濟價值。眼前的這片檸檬基地,為當地村民增加了不少收益。
破解“豐產不豐收”難題
眼下,正是藍莓成熟的季節,一位在船塘鎮石崗村茂青藍莓種植藍莓基地幫助采果的農婦表示,她采一天果可以拿到100元的報酬,不出村就可以打小工賺零花錢,這在從前不敢想。
2013年,茂青藍莓種植基地產果8萬多斤,今年,該基地預計總產量可達到18萬斤。然而,廖利坤的心中,除了有幾分豐收的喜悅外,還有幾分惆悵。廖利坤表示,藍莓的營養價值頗高,都市人群也認識到這種“水果皇后”的價值,但是藍莓的保存期限短,儲運和保鮮難度大,也是不爭的事實。眼下,工人們采摘后,有一些可以及時送到市場抵達市民手中,但藍莓成熟時間集中,有些熟透的,來不及運輸的就只能爛到地里了,對于這部分果實的浪費,廖利坤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有些農產品豐產卻不一定豐收。
如何解決種植基地“豐產不豐收”的現狀,一直是盤踞在廖利坤心中的結。廖利坤的秘書陳小姐向記者表示,廖總一直在給我們灌輸一個思想,要做就做真正有利于民的事情,這也是廖利坤最終決定涉足他并不熟悉的農產品深加工領域的初心。他想把檸檬做成檸檬醋,藍莓做成藍莓酒,獼猴桃做成獼猴桃果脯等等,把農產品的最大價值挖掘出來。
向農產品深加工進軍
讓夢想變成現實,廖利坤在燈塔鎮粵贛高速公路燈塔收費站出口左側,選址建廠。目前,該公司已建成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加工生產基地,其中加工廠房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未來計劃安裝生產線4條;另有職工宿舍及辦公大樓約3300平方米。
目前,三農人文公司已引進臺灣高科技加工技術,面對營養價值頗高,入口卻酸澀難擋的檸檬,正在進行前期研發,試著將其加工成為可口又讓人體食用后容易吸收的產品。
談話間,廖利坤拿出已研發出的一種名為檸檬醋的飲料給大家品嘗。聽著名字就十分新鮮,沒想到,味道也十分獨特,一重是醋飲料的傳統風味,另一重有著檸檬特有的清香味。隨后,還品嘗到該公司的檸檬酵素飲料,酸酸甜甜,既味美又解渴。據介紹,這些飲料都含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具有降“三高”、抗氧化作用、活化人體細胞、改善人體微循環及改善酸性體質等功效。正如三農人文公司的介紹中所述,“既要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農民收入增長,又要把健康傳播給廣大民眾。”
“我是個簡單的人,做這些事情就是一個原則,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做些有利于民的事情。”閑談之時,言語并不算多的廖利坤,向記者道出了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