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傳鳳
摘 要:教師要明確自己在自主游戲中的角色定位,要放棄權威,退到游戲的后臺,做孩子們自主游戲的旁觀者、被領導者和參謀者。
關鍵詞:自主性游戲;教師角色定位;指導策略
目前我們很多教師對自主游戲的認識比較片面,有的和自由活動混淆,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師一點都不干預,體現了自主卻也丟棄了教師在自主性活動中的價值;還有的教師將自主性游戲等同于個別化學習,處處有要求,希望孩子能夠按照教師的預設來進行活動,整個游戲中沒有一點自主可言。
如何處理好孩子自主性與教師主導之間的矛盾,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要了解自主性游戲的概念,什么是自主性游戲,自主性游戲的價值在哪?自主性游戲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是什么?自主游戲中有哪些指導策略?自主性游戲該如何評價?
一、什么是自主性游戲
即強調“自”“本體”,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幼兒對游戲活動能自主地選擇、支配,在游戲中充分享受游戲的趣味性、娛樂性、自主性。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在于如何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為幼兒自發、自愿的活動提供條件,同時也將教育目標、要求滲透進去,以促進幼兒的發展。
二、自主游戲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自主游戲強調自主,強調游戲是由幼兒自己生成和決定的,比如,我們在討論爸爸媽媽平時在家都做些什么事情的時候?孩子們說到爸爸平時最喜歡玩電腦,我們可以在娃娃家也放一臺電腦,再比如,孩子們在集體活動“畫水果”活動后,提出我們可以開一個水果店,于是水果店游戲就在我們班級轟轟烈烈的展開了,還比如,孩子們在建構用雪花片區搭建了蛋糕,想到帶著蛋糕給娃娃家朋友過生日等。那既然自主性游戲強調孩子的自主,教師的作用體現在哪呢?首先教師是孩子自主游戲的觀察者,觀察孩子是否都有自己的“工作”了?是否有困難了?是否需要幫助了?是否有危險行為了?其次教師是孩子游戲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比如,當孩子提出需要增加游戲材料時,教師是游戲材料的提供者;當孩子尋求幫助,教師是游戲的援助者;當孩子邀請教師一同游戲時,教師是孩子游戲的合作者;當孩子在分享游戲經驗時,教師是傾聽者和質疑者,所以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多重身份的。
三、自主性游戲中的指導策略
自主性游戲前教師應當給孩子創設一個溫馨、寬松、材料豐富的環境,激發孩子自主游戲的愿望,比如,在建構區中增加一些輔助玩具,如毛絨玩具、汽車、紙板、牛奶盒等,讓孩子可以為小動物們搭建房子,給汽車造高速公路等。也可以通過教師語言引導鼓勵孩子大膽游戲,比如,相信你今天會有很多好的點子!大膽去你想玩的地方玩你想玩的游戲等。
游戲在進行時教師應盡量退到后臺,靜靜地做一個觀察者,因為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是他們充分表現自己、釋放情緒、自由交往、合作交往、社會交往的過程,當然教師也要根據現場的情況和孩子的情況適當推動游戲的進展,但絕不是游戲的導演,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教師看到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在亂玩時,教師以客人的身份出現:“娃娃家的爸爸媽媽,我來做客啦!”孩子馬上意識到要“招待”客人,像模像樣地倒起茶來,燒起飯來,還一直問,老師你喜歡吃什么啊等等。或者當孩子出現用玩具打斗、丟小朋友等危險因素時候,教師也是有必要干預的。
美工區一直是孩子喜歡的地方,這幾天我們玩的是用即時貼裝飾瓶子的游戲,可是第一次玩過以后,孩子卻不太愿意進去玩了,后來經過了解原來是因為即時貼用完后剝下來的紙片很難整理,孩子怕來不及收,于是我們大家就商量在里面放一個小籃子將剝下來紙片放進去試一試,結果孩子收玩具的難題一下子就解決了。也就是說當孩子提出建議時,我們還應當鼓勵孩子去大膽嘗試,看看效果怎么樣?
四、自主性游戲的評價
游戲結束后的經驗交流和分享為下一次游戲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也會解決很多游戲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所以游戲后的交流與分享也會影響孩子的游戲水平。
最近我在建構區投放了很多牛奶盒,可是玩的孩子卻不多,個別也是拿出來擺擺就放回去了,第二天,浩浩小朋友用牛奶盒搭建了一個“小碉堡”,他把自己“關”在碉堡里,非常享受,有兩個小朋友看到了也模仿起來,三個人玩得不亦樂乎,于是我趕緊把這個場景拍了下來,再講評環節請浩浩來說說他們的開心事,也鼓勵孩子再想想還能有什么好玩法。于是接下來出現了牛奶盒房子、城堡、公路等,牛奶盒馬上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孩子的游戲水平也是越來越高了,也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所以要處理好孩子自主性與教師主導性之間的矛盾,需要:
1.了解自主性游戲的定義。
2.了解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定位。
3.教師學會把握游戲中的指導策略。
4.用好的評價推動孩子的游戲水平。
(作者單位 上海市閔行區依霖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