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璐
摘 要:現代教育的今天,更加提倡樂學、趣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使其快樂地獲取知識技能。要想搞好音樂教學,首先就得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是音樂教學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激趣;音樂課堂;《走進音樂世界》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F代教育的今天,更加提倡樂學、趣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使其快樂地獲取知識技能。要想完成好的音樂教學,首先就得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這是音樂教學的首要問題。因此,我們的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那么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在實踐中我運用了如下幾種方式:
一、多種導入法,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和音樂體驗,是我們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導入就是引發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索,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一個重要步驟。
1.動畫導入
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因為畫面逼真、形象生動,利用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稻草里的火雞》一課時,決定運用動畫的形式導入新課。上課鈴響后,我神秘地對全班孩子說:“今天老師先請大家看一個動畫片。”于是,我開始唱起歌來,一邊唱一邊將課前準備好的卡通形象——火雞、抓火雞的小朋友、稻草等在黑板上演繹了一段簡短的動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這種方法非常奏效,孩子們睜著大大的眼睛看著我在黑板前的一幕,聚精會神地聽著我演唱的歌曲,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為接下來的進一步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2.聲情并茂的故事導入
引起注意,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條件,而聲情并茂的故事則是吸引兒童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在教唱三年級上冊歌曲《左手和右手》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名叫東東的小男孩,他的右手因為不滿左手,總覺得左手一點用也沒有,都是右手在幫忙做事情,左手沒有出力,于是氣跑左手,通過遭遇各種失敗和小主人東東的責備后,右手終于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的道理,最終重新找回了左手。聽完這個故事后,孩子們明白了歌曲的由來,不一會兒就能把歌詞記住了,唱起歌兒也是聲音洪亮,課堂氣氛特別好。
3.趣味語言導入
針對小學生喜歡玩游戲的特點,在教唱二年級上冊《猜花》這一課時,一上課,我便出了幾個關于花的謎語讓孩子們猜,從而很自然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上一年級上冊《青蛙合唱》這一課時,針對孩子們愛玩的特性,我對他們說:“森林里要舉行一次合唱比賽,好多的小動物們都想要去參加,小青蛙們也不甘示弱,他們想邀請我們一塊去為他們加油助威,小朋友們,你們想去聽聽青蛙們在唱什么嗎?”(想)“那我們快出發吧!”一段簡短的話,卻緊緊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很自然地就跟著老師的教學步驟往下走了。
二、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興趣的產生和想象的引發往往與一定的情境有關,而生動的情境又能增加學生內心的體驗,引起學生愉快情緒和探索的興趣。教育家贊科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欲與興趣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創設科學、合適的音樂情境,激發學生聽課興趣,引導學生動腦,對培養學生想象力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1.創設特定的生活情境
在音樂教學中,創設特定的生活情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陶冶學生情操的良方。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大海》這一課時,我想創設學生熟悉的大海作為情境,在PPT上顯示一張一望無際的大海的圖片,并且播放一段有海浪和海鷗聲音的音響,帶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拓展環節,我將一些平時生活中的物品,如,塑料紙、可以發出聲音的較硬的布、自制的沙錘等交到孩子們手里,讓他們發揮各自的想象和聰明才智,模仿出大海上各種各樣的聲音為歌曲伴奏,使他們能更多地融入歌曲的意境當中,既學會了歌曲,又讓他們的想象創造能力得到了發揮。
2.巧借畫面,參與體驗
音樂的表現內容是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但其表現形式又是抽象的,低年級的孩子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很弱,如何讓她們聽懂音樂要表達的內容?在欣賞一年級下冊管弦樂曲《彼得與狼》中《小鴨和大灰狼》一課中,我決定好好利用現有的圖片,在學生聆聽幾遍對音樂有一定的記憶后一邊提問一邊引導學生通過結合平時的生活感受來了解音樂的情緒、速度、樂器音色及演奏的順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音樂故事中的內涵,并從這一課中教育孩子們在遇到危險時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三、多途徑發揮學生的音樂想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模仿能力較強,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較弱,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在逐步開闊學生音樂視野的基礎上,做好抽象感受與形象感受的過渡,讓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翅膀。
1.情境穿梭,引發想象
在二年級下冊音樂欣賞課《朝景》時,我先描繪了一段詩一般的語言意境:朝陽燃燒著晨霧,一片金光。林叢里,經霜耐寒的松樹、柏樹,還有冬青樹濕潤的禿枝和暗綠色的葉子閃耀出春天一樣煥發的生命。給陽光一烘曬,晨霧降落下來,滲透到泥土里,到處冒起陣陣濕氣……教室安靜下來,學生的情緒都被我帶動起來了,如臨其境。這時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聆聽感受,展開聯想。聽完后,孩子們紛紛舉手,急切地想告訴我他們所想到的。有的說:“我看見太陽公公慢慢地沖出云層?!庇械恼f:“我仿佛聽見鳥兒在歌唱,小兔子在跑跳,一個小女孩坐在樹下,望著遠處,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鼻疲f得多好呀!聽到這么多美麗的語言,我知道我的目的達到了,孩子們在他們的想象中已經有了各自的美好感受。
2.音樂情景再現為“音樂想象”鋪路導航
小學音樂教材中選用了一些少數民族的歌曲,開闊孩子們的視野,比如,三年級下冊的《捕魚歌》是一首臺灣山地民謠,其中有一段是描寫漁民們捕魚時的吆喝聲,為了讓孩子們能唱出那種氣勢,我創設了一個捕魚時的情景:我模仿漁民在撒網捕魚,可是一個人拉不動大魚,讓孩子們用漸強的力度為我吶喊助威,學生的士氣一下子就提高了,課堂最后我又創設一個出海捕魚的情境,全班分成4組,有的劃船,有的撒網,每組再選一位組長做鼓手打鼓,全班唱著歌曲出海捕魚的熱鬧場面讓這節課的教學達到了一個又一個高潮,我和孩子們都覺得非常開心。
萬事開頭難!好的教學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才能逐步形成,這離不開教師敏銳的觀察、靈活的思維和教學技巧。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要盡可能地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營造一種積極、輕松、快樂的音樂氛圍,帶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聽辨、想象及表達能力,從而對音樂產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天府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