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霞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的不斷發展,讓每個人都置身于新聞的世界里,新聞的內容廣泛,蘊藏著豐富的知識,有巨大的教育價值。就如何在幼兒園大班中引入新聞教育進行闡述,從新聞的收集、統計、歸類情況講到對幼兒進行新聞教育的實踐研究,讓幼兒認識世界萬象,對幼兒的各種能力及情感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關鍵詞:大班幼兒;新聞教育;實踐研究 新聞,在我們生活周圍隨處可見。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電子技術、媒體技術已介入每個人的生活,在這個逐步媒體化的世界里,幼兒可通過電視媒體、廣播、報紙、網絡、成人或同伴的交談等途徑獲得新聞。其內容廣泛,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可挖掘出巨大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同時指出:“大班幼兒要學習將自己獲得的信息與同伴交流。”而大班幼兒已經會關注新聞信息,他們知道一些重大新聞,如,“上海火災”“甲流疫情”“霧霾”等,對于發生在身邊的小新聞也喜歡跟老師、伙伴交流。由此可看出:新聞教育符合大班幼兒發展的需要,符合時代的特征。但是,幼兒對于新聞的認識又有零散、片面、不具體等特點。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大班幼兒進行新聞教育,能夠有效地促進他們社會認知、語言表達、自主閱讀、收集探索等能力的發展及照顧、關心他人、感恩等積極情感的自然融入。那么,如何在幼兒園大班中引入新聞教育呢?
一、新聞的收集、統計、歸類
新聞是促進幼兒各種能力及情感發展的基礎。沒有了新聞,便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因此,發動幼兒以及教師自己以圖文等形式共同收集各種新聞。召開家長會,把將在幼兒園大班中引入新聞教育的想法、做法及預計孩子們將獲得的發展告訴大家,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之后教師對新聞進行統計,并根據新聞內容蘊藏的教育側重點:或培養社會認知,或促進語言表達,或加強幼兒的自主閱讀,或學習照顧、關心他人,或體會感恩等能力及情感,進行歸類,并堅持做好新聞的收集、統計、歸類工作,具體形式體現在:
1.幼兒收集新聞
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幼兒通過收集新聞、保存新聞、展示新聞、表達新聞,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增強他們在各類活動中的主動性,從廣義上講可為幼小銜接做準備,為幼兒可持續發展做準備。
幼兒獲取新聞的途徑較多,而網絡和媒體是幼兒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今后的社會發展趨勢,網絡將時時刻刻影響孩子們的生活,將成為他們走入社會、伴隨終生的專業工具之一,所以說培養孩子利用網絡收集新聞對于孩子今后成長很重要。通過實踐和研究,我們發現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初步具備了上網搜索的技能,他們通過網絡可以及時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各種圖片信息、音樂信息,并把這些信息下載、打印出來,和同伴共享。而電視媒體是幼兒獲取新聞的重要途徑,尤其是電視中的廣告詞讓每個孩子念念不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公益廣告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我們在進行節水系列活動時,我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人類的最后一滴水是什么?”大家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是人的眼淚”。這正是公益廣告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從中學會了要節約水資源、保護環境,形成了良好的社會認知能力,獲益匪淺。當然,有些廣告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我們在放手讓孩子收集新聞的過程中,還要防止一些新聞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指南》中強調:“我們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因此,個別能力弱的幼兒在進行新聞收集時,我們特別注意交代家長協助完成,讓這些孩子也體會到完成收集任務的成功感。
2.教師收集新聞
在實踐活動中,除了最突出的焦點新聞外,孩子們獲取最多的是商品和食品類新聞。這樣,利用新聞教育來促進孩子們多種能力的發展就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由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收集各類新聞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
3.創設新聞區角
我們在班級里設置了新聞角,把收集來的各類新聞文字和圖片信息都貼在這里,并引導孩子進行新聞的統計及分類,幫助孩子建立新聞條理化概念,新聞角是幼兒新聞信息交流與流通的領域,幼兒在這里能學會閱讀新聞、交流新聞、表達新聞。
二、引入新聞教育的實踐研究
1.創設“小小新聞臺”,每日晨間談話進行新聞教育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內容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因此,為了讓孩子更愿意表現自我,更樂意分享自己的生活、學習經驗,更好地養成關注新聞、交流新聞的習慣,我們在班級里創設了“小小新聞臺”,每天的晨間談話時間里,孩子拿起話筒,充滿著自信地說“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某某某,歡迎來到……”。孩子們開始關注社會中的好人好事;關心身邊發生的事情,如,霧霾帶來的影響;關愛身邊的動物,如,有的孩子痛苦地說有些人不知道環保傷害青蛙的事。在默默的傾聽孩子饒有興致地講新聞時,“媒體大搜索”“1818黃金眼”“海寧日報”“東視新聞”已經替代了“打斗吵鬧的奧特曼”,孩子們在關注新聞的過程中,學會了簡單評論一件事情,有了世界觀、價值觀的雛形。
2.建立“拉拉廣播站”,每周游戲活動開展新聞教育
為滿足孩子們看新聞、說新聞的欲望,在晨間說新聞教育的基礎上,利用每周分別兩次的角色游戲及區角活動開展新聞教育。在“拉拉廣播站”里,小記者們負責采訪、播報在游戲中采訪到的新人新事,在講評時集體交流新聞。這樣有趣的、自由的、開放的、能從中得到收獲的活環境,為幼兒各種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個無限寬廣的平臺,推動了游戲活動的深入。
3.展開“小專題研究”,每月教研活動梳理新聞內容
在每日晨間說新聞及游戲活動新聞教育開展的基礎上,每月月底利用教研活動時間,梳理新聞內容,攫取好的素材展開“小專題研究”,并對幼兒進行教育。
例如,本月“小小新聞臺”晨間談話交流了多個交通故障的新聞,在月底就可開展“交通規則”類專題新聞教育活動;班級里的男孩子們從新聞中了解了很多車的品牌,這些信息已經內化到他們的頭腦中,為下一步進入自我設計階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就可開展“未來的汽車”專題活動。
4.進行“主題研究”,主題活動隨時滲透新聞內容
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堅持“兒童參與”的原則,通過在主題活動中滲透新聞教育內容,讓幼兒在感知事物與富有動態環境的互動中,提升審美經驗,體驗審美情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5.關注“一日活動”,隨機事件提取生成新聞內容
關注幼兒的一日活動,隨機發現新聞教育的內容,這需要我們有敏銳的觀察力,要善于捕捉來自孩子的新聞信息,并運用篩選策略,從隨機事件中提取并生成新聞教育內容。
通過對新聞教育的研究,引導幼兒通過各種途徑獲得新聞,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關心,并將師幼家長收集的新聞以不同的形式對幼兒開展新聞教育,旨在有效地促進他們社會認知、語言表達、自主閱讀、收集探索等能力的發展及照顧、關心他人、感恩等多種積極情感的自然融入。
我國不少教育家都呼喚“做現代中國人”,幼兒遲早要參與世界多元化的溝通,對幼兒進行新聞教育,讓他們認識世界萬象,對他們的可持續發展無疑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作者單位 浙江省海寧市斜橋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