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泰
(重慶市南岸區人民醫院,重慶 400060)
外敷虎力散治療痛性足副舟骨急性發作的臨床觀察
張欣泰
(重慶市南岸區人民醫院,重慶 400060)
目的 評價外敷虎力散治療痛性足副舟骨急性發作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痛性足副舟骨急性發作患者40例隨機均分為虎力散組和消炎痛組,治療1周后隨訪半年,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藥物副作用以及復發率。結果 治療1周后,虎力散組完成療程者患足紅腫痛癥狀完全緩解、無藥物副作用發生,半年后隨訪有1例復發,總有效率達90.00%;消炎痛組8例有效,12例紅腫消退不明顯、足功能恢復差且有3例出現上腹不適、隱痛、惡心、嘔吐,1例出現消化道潰瘍,半年后隨訪有3例復發,總有效率為25.00%。經比較,兩組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P<0.01)。結論 外敷虎力散治療足副舟骨急性發作療效明顯,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避免了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對消化道的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虎力散 消炎痛 痛性足副舟骨 急性發作
足副舟骨是一種先天性畸形,患者大多無臨床癥狀,常因外傷、勞損后急性疼痛發作就診,經X線片檢查確診。筆者將活血通絡類中成藥虎力散外敷治療足副舟骨急性疼痛發作,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重慶市南岸區人民醫院骨科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足副舟骨急性疼痛發作患者40例,年齡42~56歲,平均45.1歲;病程2 d至1周,平均3.4 d;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中足內側疼痛和觸痛,查體可見足舟骨內側紅腫、壓痛等臨床表現;均接受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血尿酸、風濕4項、X線攝片等檢查,除外風濕性、感染性、痛風性疾病;治療前檢查肝腎功能正常,無濫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史,無虎力散、消炎痛使用禁忌;患者對治療方案知情并同意。將上述患者隨機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治療方法 在采取穿寬松舒適鞋子、理療等一致的保守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20例予虎力散(云南云河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每粒0.3 g。成分:制草烏、白云參、三七、斷節參)外敷患足,每次2.4 g,隔日換藥1次,3~4次為1個療程。對照組20例予消炎痛片(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每粒25 mg)口服,每次25 mg,每日3次,7 d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估 兩組于治療前后觀測疼痛評分、局部紅腫情況、功能情況、藥物不良反應[1]。臨床療效評估如下。有效:治療后疼痛緩解、紅腫消退,足功能恢復,藥物副作用小;無效:治療前后疼痛、紅腫、足功能恢復無明顯改變,或因出現藥物副作用而退出治療。復發:有效病例在治療后半年內再次出現急性發作的癥狀之一。以無復發的有效病例計算總有效率。
用藥1周后,治療組20例中1例因敷貼皮膚有不適感退出療程為無效。其余19例治療后疼痛緩解、紅腫消退、足功能恢復,無藥物毒副作用發生。半年后隨訪有1例復發,總有效率達90.00%。對照組有8例疼痛緩解、紅腫消退、足功能恢復,12例紅腫消退不明顯、足功能恢復差;后12例中7例疼痛減輕,5例疼痛感無明顯變化;3例出現上腹不適、隱痛、惡心、嘔吐,1例出現消化道潰瘍。半年后隨訪有3例復發,總有效率為25.00%。由表1可知,兩組有效率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因樣本量不足,未進行統計學比較。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足副舟骨是一種先天性畸形,足副舟骨急性發作患者最常見主訴為中足內側疼痛和觸痛、行走受限,查體可見足舟骨內側腫脹、壓痛等。部分患者因外傷、勞損后疼痛,紅腫加重。出現疼痛的患者需要治療,并應與引起足部疼痛的其他疾病如隱性骨折、痛風、退行性骨關節炎等進行鑒別診斷。對足副舟骨急性發作患者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療(穿寬松舒適鞋子、理療、口服藥物等),保守治療6個月以上且效果不理想、癥狀未明顯緩解者再采用手術治療[2]。
虎力散是云南著名的活血通絡類中成藥,以制草烏、白云參、三七、斷節參為主要成分,有驅風除濕、舒筋活絡、行瘀、消腫定痛的功能,可用于風濕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損傷、創傷流血等癥。“虎力散”名稱的由來并非處方中有虎骨,而是據其方中主藥植物形狀和該藥療效所得:方中主藥大草烏以根莖入藥,其根莖頭部一般有七個小點,酷似虎的爪子;該藥系針對個舊地區氣候潮濕、下坑工人多、易患風濕關節疼痛及四肢外傷出血等情況,采用彝族民間習用藥配制而成。隨著藥理研究的深入開展,虎力散的臨床應用日益廣泛。本研究也表明其用于治療足副舟骨急性發作的療效優于消炎痛,且避免了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的消化道副作用。
綜上所述,外敷虎力散治療足副舟骨急性發作是臨床上療效明顯、不良反應小的治療方法,作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和醫保品種,虎力散在臨床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307.
[2]張存,俞光榮.痛性足副舟骨診斷和進展[J].國 際骨科學雜志,2011,32(6):360-363.
R274
B
1004-745X(2014)07-1372-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71
201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