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印象往往是難以抹滅的
第一眼就讓人留下好印象,或想給人絕佳的第一印象,機會只有一次,不可能有第二次。
短短幾秒鐘,匆匆一瞥,對方就已看出你的社會經濟地位、教育程度,甚至連你有多成功都推測出來了。接下來幾分鐘內,對方便能判斷出你聰不聰明、可不可靠、能力強不強、是否友善、有無信心。這些評價雖然全發生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卻會維持好多年。
差勁的第一印象有沒有可能扭轉回來呢?答案是可以的。有時候,再多見個幾次面,對方可能會改變對你原有的印象。只不過,你必須費上好一番工夫,那么為何不一開始就給人留下好印象?
為什么短短半秒鐘的印象卻能持續如此久呢?經濟學家約翰·高伯瑞推測,原因之一可能是“當我們面臨‘要改變既有想法’還是‘證明既有想法沒必要改變’的選擇時,幾乎每個人都會選擇后者——找證據來印證原本的想法”。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每一件事,全都會透過最初印象的濾鏡篩選。
若你第一次與某人碰面時,給對方留下美好印象,這個好印象會不斷美化你們接下來的關系,使對方愈來愈喜歡你。相反的,若是一開始就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不僅注定這次要出師不利,連日后的會面也會受到影響——無論你之后的表現再怎么無懈可擊,也很難扭轉。
許多執行長和人力資源部主管常不諱言,自己在面試員工時,在最初幾秒鐘內就已決定是否錄取這個人,剩余的面試時間都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第一印象源自于大腦反應最快的部位,也是最早發展的區域。這種爬蟲類腦造就出我們原始、本能的反應,它可能是我們遠古祖先存活下來的關鍵。今日,即使在高度發展的商業環境,我們依然保有狩獵采集時代的生存本能。初次和某人見面時,我們便會發揮本能提問:來者是朋友還是敵人?他們的意圖是善意的嗎?如果對方有可能是敵人,那么我們的下一個問題便是:迎戰還是逃跑?如果他們真的心懷不軌,他們有沒有能力實踐這個意圖?為了找出答案,我們的大腦會試著推斷敵我雙方誰有辦法在戰斗里勝出,考慮的因素包含了身高、體型、年齡以及性別。
唯有這兩項評估流程做完后,我們才會考慮要跟對方說些什么、以及用什么方式表達。
黃金定律:
我們喜歡跟相似的人在一起
那么,要怎樣才能給別人完美的第一印象呢?其實人們思考的邏輯很簡單:我們喜歡跟自己相似的人。在漫長的歷史洪流中,人類出于本能,大多選擇群居在部落。在這樣的環境中,必須能夠準確認出某人是不是你的族人,因為這關系到你的生死。若是懂得有效運用這些本能反應,這場仗你已經贏了一半。
當人們的服裝、外貌、舉止和語言都相似時,他們便自然而然推論出彼此也有共同的社會背景、教育甚至價值觀。一位丹麥籍經理告訴我:“我發現,我穿的衣服愈正式,我的意見愈受人重視!”對他來說,之間的差異非常大。某天他身著輕便服裝提出了一個意見,隔天改穿西裝提出一模一樣的意見,卻得到天差地別的結果。他表示,“第一天幾乎沒人在聽我說什么,但在第二天,每個人都認真豎起耳朵,我的意見也順利獲得采納。”
上世紀70年代,年輕人的穿衣風格大致分成“嬉皮”或“整齊”兩種。于是,研究人員想測試服裝帶來的影響。他們穿著不同風格的衣服到校園——有時是嬉皮風,有時則穿得整整齊齊,找大學生借零錢打電話。結果發現,當他們找上穿著風格相近的學生時,有2/3的人愿意掏錢出來;但當他們找上穿著風格跟自己迥異的學生時,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說好。
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就深諳此原則,并將它化為優勢。他們讓銷售人員打扮成大學生模樣進入大學校園,成功踏出了第一步。接著,他們又推進一步:不光是讓銷售人員打扮成學生模樣,他們直接雇用學生當銷售人員。就在此時,公司的業績一飛沖天。
握手的學問
一位大企業執行長跟我談到,有次他必須從兩位資格相近的候選人中錄取一位,他最后選擇了握手握得比較好的家伙。太夸張了嗎?也許吧!但愛荷華大學的管理學家在分析面試的互動后,做出這樣的結論:“握手比起合群性、責任感或情緒穩定性都來得更重要。”許多研究也證實,握手能夠提升隨后互動的質量,產生更高的親密度和信任——而這全發生在握手短短的幾秒鐘內!
我常跟客戶說,無論他們的西裝、手表或公文包多么貴重,若是握手的方式很差勁,勢必會重挫他們給人的第一印象。正確的握手方式,遠比名牌西裝來得便宜;不必花錢,效果卻比它強上許多。
盡管握手看似微不足道,它卻是親密關系中舉足輕重的一步。因為這項肢體接觸需要暫時打開彼此的個人防御空間。一旦雙方取得了互信(表示握手很順利),彼此關系才算真正建立起來。
目前已知最早的握手圖像出現在古埃及壁畫,可追溯至公元前2800年左右。至今為止,握手在多數文化和世界各國依舊非常普遍,且向來以右手為主。因為傳統上,右手是用來拿武器的,伸出未持武器的右手向人致意,代表暫時不會有危險。
在古羅馬時代,握手其實是互扣手臂:緊握另一人手肘以下的部位。此一動作是為了摸清楚對方袖子里是否藏有匕首。到了中世紀,騎士則采取更進一步的防范措施,他們除了緊扣手臂外還加上握手,試圖將暗藏對方袖里的武器搖晃出來。因此,握手的禮節于焉誕生。
在眾多糟糕的握手方式中,讓我們來看看哪些是最惹人厭的——
死魚式握手:這應該是最糟糕的一種吧!此時,只見一只有氣無力、軟趴趴的手伸出來,幾乎連搖動一下的企圖都沒有。這類型的握手往往在會議還沒正式開始前就毀了它。不幸的是,我碰過的許多女性采用這種糟糕的握手方式。
指節壓碎式握手:這種握法可能是為了展現男子氣概,但也可能只是因為握手的人手勁很強卻不自知。或許,它是源自于不當的教導:有些女性就誤以為,握手力道愈強,對方才會更看重她們,因此以為握手時一定要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仿佛那是她們唯一的救命稻草。
主導型握手:這時伸出的手是手心朝下,這或許意味著“我想要在稍后的互動里占上風”。這種握手方式還有另一種版本,那就是扭轉主導型的握手法——原本直直伸出來握的手,等到握住對方之后立刻轉向,取得上風。
雙手握式:我們不妨用這個經典的雙手握式,來為這一系列差勁握法劃下句點吧!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感覺到對方的左手沒有閑著,它可能覆在你的右手上、手腕上、手臂上、肩膀上甚至你的脖子上。它又稱為“政治人物式握手法”,從這樣的名稱你大概就了解,人們對于這樣方式握手的人不會有什么好感。唯一的例外是,對方早已是你很好的朋友。然而,即便如此,我還是會把它保留到特別需要傳達溫暖的時刻再用(別輕易拿出來使用)。
那么,怎樣的握手方式才算完美呢?請參照以下理想握手方式的十項元素:
一、先做好最重要的事——務必確保你的右手是空的。無論原本拿了什么東西,請提前從容地移到左手。
二、避免用右手拿飲料,尤其冰的飲料。不然,它可能會讓人覺得你的手冷冰冰,或濕濕黏黏的。
三、跟別人握手前,不管你是男還是女,只要坐著,請一定要站起來。此外,別將手插在口袋:兩只手都露在外頭,讓你看起來更加外放和真誠。
四、務必使用大量的眼神接觸,親切但短暫的微笑。但笑的太勤會讓你顯得過于急切。
五、挺直你的頭,不要歪向任何一邊,讓臉完全面向對方。
六、將你的手掌保持完全垂直的角度,既不主導(掌心向下),也不順從(掌心向上)。若你不確定怎么做,只要把大拇指直直朝向天花板就對了。
七、拉開你大拇指與食指中間的距離,以確保虎口跟對方的虎口能夠完全貼緊。
八、讓手掌心保持平坦,而不是呈杯狀,好讓你和對方的手掌心緊密貼近。同時,你的手要跟對方的手呈斜對角握著。
九、試著用手指頭包住對方的手,一只只放上去,就像是用你的手在擁抱對方一樣。你的食指幾乎是放在對方的脈搏上——這里說的是“幾乎”,但并不完全是。
十、一旦你的手跟對方的手完全貼合,把你的大拇指往下扣住,穩穩地使力握住——跟對方的力道差不多即可。接下來,以手肘(不是手腕)為軸心搖晃你的手。若是你想要傳達獨特的親切感,不妨多停留一會兒,然后向后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