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清
播音員在新聞播音過程中,對于情感的掌控和運用既不能在鏡頭前“慷慨激昂”,也不需要“熱淚盈眶”來打動觀眾。播音員對情感的把握,應是通過對新聞稿件、節目內容的深入解析,恰如其分的表達,與節目內容融為一體,從而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播音員情感融入的掌控。播音員的情感表達來源于新聞稿件和節目內容,這就要求播音員準確地領會記者、編輯融入稿件中的思想感情、內涵和意圖,把稿件和節目的特點、風格統一起來,協調把握。千萬不能拿起稿件就念,對著話筒就錄,這樣做的結果只會形成聲音、畫面兩張“皮”。比如,一篇新聞稿件的主旨和立意必須首先要找出來,找到了主旨和立意,播音員也就找到了稿件的要點、邏輯、層次和節奏,這樣,在播音(主持)過程當中才可以通過形象、生動、鮮活的語言,自然而然、恰到好處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傾向。
播音員情感分寸的掌控。許多新聞稿件和節目內容由于作者的生活經歷不同、立場觀點不同、情感態度不同,使得稿件文字本身就滲透了各種不同的情感因素。這個時候,播音員就必須格外小心地處理好自己的情感表露,既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能恣意發揮、任性而為。恰恰相反,當稿件本身明顯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趨向時,播音員應該更加冷靜、客觀地處理稿件,嚴格把握分寸。
筆者在做批評性報道時,主要以客觀陳述為主,但在對不法行為、不良現象、不正之風進行揭露和批評時,則是義正辭嚴、語氣犀利;對于那些受人蒙蔽、不明真相的人和事,在播音情感處理當中非常注意把握分寸,盡量做到語速平穩、氣息平和,并帶上一些委婉、勸說的感覺,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客觀、真實、公正的立場和態度。播音員只有在節目中較好地把握住情感分寸,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才能讓觀眾更容易接受播音員傳遞出去的信息。
播音員情感調節的掌控。新聞是客觀、真實和公正的,這就決定了播音員的情感表達不能摻入個人好惡。播音員也有自己的生活經歷、立場觀點和情感態度,但是在播音工作中要以文字稿件為依據,其職責是把文字稿件的內容通過語言傳遞給廣大的觀眾。因此,除了恰當地表露稿件文字所包含的情感元素之外,不應該摻入播音員自己的情感立場或情感傾向。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播音員也會遇到某件不愉快的私事,導致心情惡劣,或者完全沒有心情,這時候必須盡快調整好心態,不以私人情感影響播音工作,更不能把個人的好惡帶入對稿件的再創作中。另外,在許多情況下,即使在一次播音過程中,情感的表達流露也往往處于運動變化之中,這種變化,一般都取決于稿件本身所表露的情感變化,稿件本身的情感變化,又會引發播音的情感變化。這時候,需要播音員恰當地適應和調節這種變化,理智地掌握這種變化,合情合理地表達好這種變化。我們必須學會遵循稿件內容來激發自己的情感,同時又具有對情感的自我調節能力。
播音員情感分配的把握。一期新聞節目往往由多種類型的稿件組成,有時政新聞、社會新聞、人物新聞、新聞背景等;專題節目有社教類也有經濟類等。這些不同的新聞稿件和專題、欄目要求播音員在播報時應當有不同的情感把握,決不能使用一種方式、一個腔調一播到底。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播音員在處理稿件時進行必要的情感分配,這樣才能使得節目內容更加突出、更有分量,形式也多樣。
播音不是簡單的吐字發音,不是做秀表演,它不但需要用嘴、用心、用感情去表達,更需要善于用腦對情感進行適當掌控和運用,這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只有勤于思考,于細微之處下功夫,才能使播音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作者單位:奉新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