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立娜 連盧巧
(東北林業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我國林區生態建設面臨的形勢是:推進林業體制改革,增強林業發展的內在活力,構筑比較發達的、富有特色的林區生態產業體系,為建立新型的國有森林經營經濟產業發展提供產業保障。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相繼啟動和整合的多項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三北”、長江等重點地區的防護林體系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以速生豐產用材林為主的林業基地工程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等六大重點工程。這六大林業重點工程既包括對原有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對遭受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修復和改善,合理完善我國林業生產力總體結構和區域布局的問題,同時對森林經營模式的改革奠定基礎。
林區生態與森林經營之間存在一種緊密的關系,是相互制約而又互為矛盾的辯證關系。森林經營長久性需要林區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森林經營中的林業生產是以直接獲取經濟收益為目的的生產活動,必須在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林區中進行。在森林經營做到位的同時,認真考慮發展現狀,通過不斷擴大規模和提高生產效率等方式實現了較穩定持續的生產,以實現林區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只有森林經營通過科學有效措施,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才能同步保證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而林區生態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又能不斷促進營林生產獲取更高的經濟和社會回報。只有林區生態建設和森林經營生產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才能達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森林經營主要方法是對同齡林的伐區采用齡級法確定采伐量,需要把許多林分組成年齡序列的林分集合體。最早森林經營類型為區劃輪伐法,隨著數學規劃的發展以及計算機的普及,在編制采伐量計劃或收獲調整上的應用日益增多,對傳統的森林經營類型做出改良。
由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以森林采伐為主的傳統林業思想的影響,長期忽視森林經營導致森林資源培育緩慢,森林各項功能偏弱且質量不高,很難適應國家快速經濟發展的需求。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林區利用率低、林區生產效率低、林分結構不合理。
根據世界森林經營理念和森林利用目的,可將森林經營理論改革為三個主要階段:以木材生產為核心的森林永續利用理論階段、兼顧木材和生態效益的森林多效益經營理論階段、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的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階段。
強調生態造林模式是林區生態建設主推森林三大效益一體化模式的代表,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開展鄉土樹種造林,與環境相適應的造林經營模式。轉變森林采伐利用方式,為保證森林資源的穩定增長,嚴格控制采伐量,倡導森林天然更新。為達到生態環境和生產經營相平衡,森林經營要求采伐后及時更新,采取以天然更新為主、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為輔的措施,充分利用養分、水分和空間資源,最大程度上發揮林地生產力和生態功能。
為實現森林資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將木材生產重要的重點國有林區,劃入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研究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規劃,制定扶持生態林發展政策和管理辦法,把林區生態建設與森林經營相結合的模式作為我國森林經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實施林區森林功能區劃,通過不同的森林管理辦法、不同的森林培育模式、不同的資金投入渠道,從而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并滿足人們的需求,加快林區的基礎建設。在分區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從區域的需求出發,因此,可將林區分為生態公益林區,以生態建設為主同時滿足森林采伐的混合林區和滿足經濟建設的商業林區。
在實施我國林區森林經營可持續發展戰略過程中,想要實現林區生態建設和森林經營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轉變和更新傳統觀念。在經濟、生態以及社會三方面利益相協調的基礎上,改善林木生產的產品結構,優化林業經濟結構與林區生態建設。對林木產品的開發力度加大,盡可能實現林木產品的深加工,避免讓林木資源以未加工或簡單加工原料的方式進入市場。加快林區生態建設的步伐,促進森林旅游業的發展。森林經營與生態建設的和諧發展,應當加大對提高林木產品科技含量的研究,以可持續發展作為科學發展模式,獲得更高的社會效益來不斷促進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林區生態建設與森林經營可持續發展,必須將傳統森林經營以木材生產為主的經濟思想,轉變到以生態建設為主上來,將資源可持續發展作為林業發展的主導思想,全面發展生態與生產的可持續性發展。林區生態建設作為我國現今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木產業的根本需求,需改變林業資源過度利用現狀,實行森林資源永續經營。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潛力,認識科學的森林經營在林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建立林區生態建設與森林經營相融合的體制,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培育速生優質新品種,使森林經營中開發、營林、保護全面發展,達到森林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促進林區生態建設和森林經營的可持續性發展。
[1]董智勇.中國生態林業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1):141-172.
[2]李俊.從三北防護林建設看我國生態工程的發展[J].中國林業,2005,(5):38-39.
[3]鄧華鋒.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綜述[J].世界林業研究,1998,(4):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