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旭
慈善募集、慈善救助是慈善工作的兩大任務,事關慈善工作的大局,尤其是慈善救助工作,如何發揮好慈善資金的作用,使慈善資金發揮最大量化、最佳效益,是慈善工作必須不斷追求的落腳點。臺前縣慈善總會,不斷結合自身區域實際、當今保障政策實際、貧困弱勢群體需求實際、救助公平公正公開實際,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合理布局救助對象,認真負責,不斷調整救助方案,使救助資金發揮最佳效益,努力提高慈善救助質量。
前幾年,考慮到中小學教育國家實行“兩免一補”,而高中階段未享受這一待遇的實際,我們制定了“陽光工程救助貧困高中生”救助方案,對家庭確實生活困難、影響學習的高中生實行每年500—800元的救助,使他們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后來,國家出臺政策,對貧困高中生實行補貼,且面很廣。根據國家出臺這一政策,考慮到高中階段國家已實行保障性政策,我們適時調整了救助方向,把救助貧困大學生作為救助重點,實施了《風驕之光》大學生救助工程,尤其是對孤兒、單親大學生加大救助力度,加大覆蓋面,從2000元調整為3000、4000、5000元。這一救助對象的調整,既符合實際,又將有限資金用到了刀刃上,解決了貧困大學生上學難、入校難、生活難的問題,得到了社會一致稱贊。為了在救助問題上盡量做到不重復,不撒胡椒面,保重點、加力度,使貧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我們與民政、工會、婦聯、關工委、團委、文明辦等有救助資金的單位主動溝通,整合救助資金資源,平等公平送出愛的溫暖,避免重復救助,多次救助。我們結合關工委、婦聯,聯合制定了“有愛不再孤單”救助項目,把整合的救助資金對全縣近400余名孤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等學生實行全覆蓋救助,每年發放救助資金十幾萬元,已堅持四年,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救助效益,得到了全縣愛心人士和群眾的高度肯定和贊揚。
根據臺前縣是國家級重點扶貧開發縣的實際,根據河南省對黃河灘區整體搬遷實行扶貧攻堅的政策實際,對全縣大病、重癥病人,對因天災人禍造成的特困群體,尤其是黃河灘區貧困人員,適時調整救助方案,加大救助力度,制定相應加大措施,對大病重癥病人制定的救助原則是:凡在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中心結算補償后,個人負擔5萬元以上人員,憑新農合、居民醫保中心出具的補償清單,按照個人實際負擔數額給予3000、4000、5000元的救助。如果仍有較大困難者,在農村(單位)實行自捐自助后,慈善總會再予以自捐自助匹配的救助金1000—4000元,這樣加大了救助力度,拉長了救助鏈條,提高了救助質量。如王某,在獲得新農合報銷補償后補償單顯示個人負擔8萬元,縣慈善總會據此救助4000元。而該村慈善聯絡站和鄉慈善分會認為確實仍有較大困難,又組織村民自捐自助7600元,根據救助方案,縣慈善總會又匹配支持救助3000元,這樣他一共得到了救助金達14600元,占個人所承擔總額的近20%,解決了實際問題,提高了救助質量。
近幾年來,臺前縣慈善總會堅持從實際出發,從提高救助質量入手,不斷加大救助力度,不斷增強救助實際,這一措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會長林英潮同志深有體會地說:“什么是好的慈善救助,能夠解決群眾所需要解決的困難,使群眾滿意就是最好的慈善救助,我們不去照仿照搬一些不實際的東西,實事求是永遠是慈善工作所遵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