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九江縣賽城湖新城位于長江南岸,武九客專以北,京九鐵路以西的地區。與長江黃金水道、京九與武九鐵路交匯的廬山火車站距離均在5公里以內,與九江廬山機場距離20公里。近年來,九江縣緊緊策應省委、省政府打造“雙核”戰略和市委、市政府打造特大城市,做大八里湖新區戰略,同時,結合搬遷移民扶貧工作,加快鎮村聯動,著力發展“大沙河”,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把賽城湖新區作為全縣鎮村聯動建設示范點重點打造。新區規劃面積約25平方公里,規劃居住人口約15萬人。總投資50億的九江大千世界大型文化游樂項目座落境內,第一期九江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項目,包括未來科學體驗區、地方文化體驗區、兒童動漫展示區、水世界科普區和綜合配套服務區等5個部分,園區內規劃12個大項目均已開工建設,其中夢幻之城、魔法王國、瀑布酒店、冰川世紀等主要建筑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開始進行外裝修;家庭過山車、颶風飛騎等一些場館主體設備安裝完畢;其余項目也正在緊張施工中。一期工程力爭明年5月建成開放。可安置1000戶的青峰、楊花安置小區一期154戶11月底、二期352戶明年元月可交房入住。新區的32.597公里路網,已完工了25.325公里,其余路網正在修建中,明年6月份可全面竣工。新區施工用水、用電等配套設施,以及學校、村部、農貿市場、幼兒園等公共設施已全部建設完成,即將投入使用。
一、規劃引領,推進鎮村聯動建設
九江縣賽城湖新區按照“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突出彰顯地方文化特色,以宜居、宜游、宜業為目標,努力打造文化之城、生態之城、實力之城、和諧之城”的定位。立足高標準、大手筆進行規劃。一是“一城兩鎮三區”區域節點。九江縣堅持全域的理念修編完善城鎮規劃體系,制訂了20年中長期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編制了東泉路兩邊、昌九高速以西和港口街鎮、城門鄉等近期重點建設區域景觀設計規劃,編制了縣城新區行政中心等三大板塊建設詳細規劃,從而跳出現有的“小沙河”概念,規劃“大沙河”布局,將“一城兩鎮三區”納入大沙河規劃(“一城”即沙河城,“兩鎮”即港口鎮、城門鎮,“三區”即赤湖工業區、沙河工業區、獅子物流區),城市規劃面積由原來的12平方公里擴展到40平方公里。賽城湖新區位于八里湖、賽城湖西南岸,緊鄰九江市新城,核心區位于沙河街鎮、城門鄉、獅子鎮交匯處,是新縣城“一城兩鎮三區”區域節點。獅城大道是縣城連接獅子、城門的主要通道;東泉西大道和獅城大道鐵路下穿工程,實現沙河老城與賽城湖新城全面對接;賽城湖跨湖大橋建成通車,與開發區城西港區、港口街鎮相連,形成立體互通。二是未來縣城發展的中心地帶。九江縣充分考慮發展空間的局限和文化資源的特點,賽城湖新區作為九江縣未來發展的中心地帶,依托賽城湖6萬畝水面資源和20公里湖岸線,大力發展旅游、休閑、娛樂、會展等第三產業,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房產經濟,努力打造成為全國性度假會議基地,大九江都市區重要的增長極和南部區域中心;打造為集商務、商業、居住、休閑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新城市中心區。三是八里湖新區的延續。隨著九江市城市發展由兩湖時代走進八里湖時代,賽城湖是大沙河規劃區內最大、最美的湖泊,南岸約28公里長的優良環湖岸線,而且水質優、環境美、視野大,是大沙河現有城市規劃區“濱湖親水”的首選之地。而賽城湖與八里湖緊密相連,一橋之隔,未來賽城湖新區必將成為九江中心城區一個主要組團,九江市民休閑度假的一個好去處。
二、設施對接,帶動鎮村聯動建設
賽城湖新區按照編制一個新區規劃,修建兩條路網,建設三個安置小區,配套好學校、衛生院、購物廣場、休閑公園等四項公共服務設施,落實好就業、醫療、教育、住房、養老保險等五項保障措施的“12345”工程的基本思路,全面完善新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一是完善了路網建設。加快城鄉交通網絡建設,構建以縣城為樞紐、貫通港口、城門、獅子、沙河環湖半小時經濟圈。新區總投入12億元,修建32.597公里的路網,主要包括獅城大道、環湖路、東泉西大道、環湖東路、環湖南路、東泉及獅城大道鐵路下穿和賽城湖跨湖大橋等項目,截止目前,獅城大道、環湖路、環湖東路等項目已建成通車,其他項目正在緊張施工,力爭明年6月賽城湖跨湖大橋通車。獅城大道北起城西港區九碼快速公路省棉科所,南止雙瑞公路與杭瑞高速公路獅子互通連接線,是連接獅子鎮、城門鄉的主要通道。東泉西大道是連接九江縣城與賽城湖新城的重要交通干道,東泉西大道連接線鐵路下穿道路工程將為消除武九、京九上下行四條鐵路線障礙,打通賽城湖新城東面交通動脈,實現沙河老城與賽城湖新城全面對接,為“一城兩鎮三區”大沙河發展格局奠定基礎。賽城湖跨湖大橋北接城西港區,南通城門鎮,大橋通車以后,從縣城沙河到赤湖工業園只需15分鐘車程,環沙河、城門、城西港區、九江市區可以形成半小時城市經濟圈。二是加強安置小區建設。為改善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九江縣通過整合資金,實行搬遷移民扶貧,建設了多個安置小區,鼓勵農民進城進園,進中心鎮和中心村居住。如青峰、楊花安置小區、東風嘉園安置小區、獅子鎮獅子洞中心村、陳洼中心村、城門鄉聯盟安置小區、興聯中心村和石橋中心村。總計投資6.6億元,可安置2130戶,安置人口9060人。三是加強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新區施工用水、用電等配套設施已全部完成,臨時施工便道全部貫通,公共設施部分的學校、村部、農貿市場、幼兒園已完成內外裝修,即將投入使用。可容納8000名學生就讀的九江縣賽城湖新區優質示范高級中學,已完成項目可研、立項及用地規劃,規劃設計方案近期即將完成,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并啟動房屋拆遷工作。
三、產業聯動,支撐鎮村聯動建設
賽城湖新區充分利用近城、臨江、沿路、靠山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旅游、休閑、娛樂等第三產業,結合中華賢母文化園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旅游項目,對豐富九江縣的人文自然資源,整體提升九江縣城市品位以及對增強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都將會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將填補九江城區缺乏與著名旅游勝地廬山相適應景區的空白,豐富完善大廬山旅游圈,實現九江市城區水上旅游與廬山風景旅游錯位發展,項目建成后,年接待能力可達百萬人次,相當于在山下再造一座廬山,每年可產生約5億元的直接經濟收入和數十億元的間接收入,提供1萬多個就業崗位。此外,利用獅子物流園區發展物流業。獅子鎮物流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1平方公里,可以引進綠色食品物流,商業配送物流。物流加工、多式聯運等物流企業入駐。
四、政策扶持,提升農村社會保障水平
九江縣在提高社會保障特別是農村社會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極大地提高了農村群眾生活保障水平。一是加強就業創業培訓。結合“金藍領”、“陽光工程”、“雨露計劃”三塊培訓,加強就業培訓工作,形成城鄉居民“同工同酬同保障”的勞動力就業服務體系。二是加強就業創業扶持。對符合條件進城創業的失地農民,發放小額擔保貸款,額度一般不超過5萬元,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并享受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同時對其免費開展開業指導、項目推薦、市場分析、跟蹤服務等“一條龍”就業服務,扶持其自主創業。三是完善醫保、社保政策。在大力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基礎上,繼續執行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轉移農民可自主選擇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提供保障,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四是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措施。九江縣優先支持實施鎮村聯動鄉鎮敬老院改造維修提升項目,優先支持鎮村聯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含民辦),逐步實現所有鎮村聯動鄉鎮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農民轉市民符合條件的轉入或按程序申報審批城市低保,基本實現城鄉救助統一標準,統一政策,城鄉無差距。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