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岑曦等
摘 要:做好仔豬斷奶前的營養與免疫工作,盡可能地降低仔豬斷奶產生的應激反應,這對養豬生產很重要。本文重點闡述了仔豬斷奶前的營養以及免疫,旨在提高其生產性能,增加養殖經濟效益。
關鍵詞:斷奶仔豬;營養;免疫
在我國養豬生產中,仔豬從斷奶到出欄上市,其死亡率高達25%;仔豬斷奶時,其各種生理機能和免疫功能都不完善,免疫系統也未發育成熟,使得仔豬抗病力低,極易受各種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加之斷奶時多種應激因素,如斷奶應激、環境應激、飼料應激、營養應激等易誘發疫病,加強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可以減輕斷奶時應激帶來的損失。豬生長發育具有自身的規律,其飼養管理、飼料及營養、免疫都影響仔豬的生長速度。因此,加強斷奶仔豬的營養與免疫至關重要。
1 仔豬斷奶前的營養
斷奶仔豬是指生后3~5周齡斷奶到10周齡階段的仔豬。在計劃斷奶前7d,應逐步減少母豬喂料量,以減少乳汁分泌,迫使仔豬學會吃料,這樣可減輕仔豬斷奶應激。仔豬的及早補飼也很重要,要保持仔豬較快生長速度和較高成活率,必須使用高質量的全價配合飼料,以保證營養全面、消化率高、適口性好。斷奶仔豬處于快速的生長發育階段,一方面對營養需求特別高,另一方面消化器官機能還不完善。斷奶后營養來源由母乳完全變成了固體飼料,母乳中的可完全消化吸收的乳糖、乳蛋白由谷物淀粉、植物蛋白所代替,并且飼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粗纖維。仔豬對飼料的不適應是造成仔豬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仔豬腹瀉又是斷奶仔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滿足斷奶仔豬的營養需求對提高豬場經濟效益極為重要。
1.1 滿足仔豬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質。
應根據飼養標準及飼養實踐,為斷奶仔豬提供能量、蛋白質。斷乳仔豬肌肉生長速度非常快,蛋白質代謝也旺盛,為此必須供給充足的能量及優質的蛋白質飼料,以保證仔豬的正常生長發育。
1.2 在日糧中添加斷奶仔豬所需的礦物質。
仔豬斷奶后,骨骼發育迅速,必須供給充足的礦物質,主要是鈣、磷,才能保證仔豬正常的生長發育。鐵是仔豬出生后快速發育及維持自身代謝與生理作用所必需的重要營養元素。但母乳中含鐵量少,遠不能滿足仔豬生長發育期間對鐵的需求。而缺鐵會導致仔豬抗病力降低,易感染病菌。因此,從仔豬3日齡起即可補飼鐵銅合劑,飼喂時,當仔豬吸乳時滴于母豬乳頭上使其吸食;或可將鐵銅合劑裝入奶瓶中用奶瓶直接滴喂,每天1~2次,每頭每天約10mL。鋅在維持動物生長發育、物質代謝、免疫機能等方面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鋅通過參與酶的合成,促進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加速激素的合成和釋放,維持上皮組織正常的生理機能,增強機體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缺硒會導致仔豬胃腸平滑肌細胞脂質膜因過氧化而發生器質性病變,從而引起仔豬消化紊亂,并伴有頑固性腹瀉。
1.3 在日糧中添加維生素。
骨骼與肌肉的生長都需要維生素參與代謝過程,特別是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較為重要。維生素C被認為是抗應激因子,可直接殺死體內病毒或細菌、增加中性粒細胞,從而有效緩解斷奶應激。維生素E是細胞內的抗氧化劑,對保持仔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維生素B2則作為生物體內的輔酶參與氧化作用,缺乏時仔豬主要表現為嘔吐、肛門黏膜出現炎癥并伴有腹瀉等癥狀。維生素PP可促進鐵吸收和紅細胞生成,缺乏時可引起蛋白質、脂肪和糖類代謝障礙。泛酸是仔豬體內輔酶A的組成成分,在維持消化道正常功能和提高抗病力方面起重要作用,仔豬缺乏時也表現為腹瀉。
1.4 在日糧中添加益生素。
益生素是一種天然的生物活性制劑,相比于抗生素,具有無毒,無抗藥性,無殘留,無副作用等特點。可部分代替抗生素,具有保健、促進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等功效。益生素是從畜禽腸道的正常菌群中分離培養出的有益菌種,在腸道內繁殖成優質菌群,可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使腸道內形成良性微生態環境。因此,益生素可改善腸道健康、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減少仔豬腹瀉,進而保證仔豬斷奶時的生長發育。對斷奶仔豬而言,益生素可提高其生產性能,提高日增重,增加采食量,增強免疫力等顯著效果。
2 仔豬斷乳前的免疫
2.1 免疫程序
由于仔豬斷奶時,缺乏母源抗體的保護和受斷奶應激的影響,使仔豬極易受到各種病原的侵襲,造成斷奶仔豬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因此,仔豬斷奶時做好免疫工作極為重要。接種疫苗時,若次數過于頻繁,會明顯降低仔豬的采食量,從而影響免疫系統的發育,因此在進行疫苗注射過程中,一定要先固定仔豬,然后再進行注射。一般會根據疫苗種類的不同,來確定注射的位置。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據畜禽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定,要依據國家和地方規定的強制免疫病種,參考當地和豬場疫病的發生和流行情況,根據免疫檢測結果進行相應的調整產后1~3 d補鐵(含硒最好),3~7 d接種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苗,14~20 d再補鐵1次,2~4周依次接種豬藍耳病、氣喘病、豬瘟疫苗。對仔豬危害最大的是腹瀉病,有條件的豬場最好對仔豬進行3針保健計劃,即在仔豬3日齡、10日齡及斷奶前1d各肌肉注射0.5 mL,可預防仔豬腹瀉、促進增重、提高斷奶仔豬整齊度,并能預防豬萎縮鼻炎、細菌性肺炎及其他細菌性疾病的發生,減少因病毒性疾病而引起的繼發感染。
2.2 提高仔豬免疫力的措施
2.2.1 確保日糧營養水平合理
仔豬所需的營養物質包括維生素類、蛋白質和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保證營養物質充足及它們之間的平衡,不僅對仔豬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又可通過在胃腸道、胸腺、脾臟、淋巴結和循環免疫細胞等各水平上,以多種方式調節免疫功能,維持機體處于最佳免疫狀態,使仔豬的免疫能力增強,能抵抗外界病源的入侵。
2.2.2 防止飼料霉變
飼料霉變中,對豬生產危害最嚴重的是黃曲霉毒素。它是一種真菌毒素,可給人、動物造成急性的肝毒性和肝癌,是非常強的免疫抑制劑。其次,它還是一種凝血因子抑制劑,而且還能侵害肝臟,致使肝功能下降、肝臟腫大,膽汁分泌減少,導致飼料蛋白質和脂肪利用率下降。
2.2.3 加強飼養管理
堅持消毒和定期驅蟲,每個豬場都應建立消毒計劃,對豬舍及周邊環境定期消毒。同時,寄生蟲病的危害不可忽視,在斷奶仔豬轉入保育舍2周后,應及時對生豬進行定期驅蟲,以提高抵抗力和生長速度,減少生豬發病幾率。
定期保健給藥,減少疾病的發生,規模化豬場要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開展群防群治工作。根據當地疫病流行種類和流行特征、豬只日齡、母源抗體水平等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采用可靠的免疫方法,隨時對免疫進行監測并進行相應的調整。
養好斷奶仔豬是養殖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但要保證仔豬安全穩定地完成斷奶轉群,還要為下一步的育肥打下良好的基礎。斷奶仔豬是生長豬發育最迅速、可塑性最大、飼料利用率最高 、最有利于定向培育的重要階段。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直接關系到仔豬的生長發育,這一階段的中心任務是減少仔豬斷奶后生長障礙,預防和消除疾病的侵入,提高斷奶仔豬的成活率,獲得最好的日增重,為肥育豬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略)